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只要这套书能为书法爱好者学习篆书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能给书法爱好者学习篆书带来实惠,用以参考和借鉴,我将非常欣慰。由于时间关系,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可能书中会有一些问题,也希望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使我也在教学和探索中,取得一些进步,这也是我*的心愿。
《集赵孟頫行书宋词(1)》是作者于魁荣基于对古人学书经验和学术途径的认识,用集字的方式辑撰了这本字帖,将书法植于诗词的环境之中。本帖共集宋代一百二十首,集字量大,通过大量的临摹习作的实践,掌握赵字的运笔技能,养成赵字行书的运笔习惯,为创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唐代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本书中所选唐诗艺术性强,按照唐诗内容集字,并举出大量例字,临摹实用性强。
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本书中所选唐诗艺术性强,按照唐诗内容集字,并举出大量例字,临摹实用性强。
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汉杨淮表纪,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湘弼表纪,东汉熹平二年二月刊刻于陕西省褒城县褒斜谷石门隧道西壁摩崖。隶书,七行,行字不等。一九七六年修建水库,将此石刻自崖壁凿出,迁至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据刻文知,同郡卞玉过石门西壁,拜谒记述杨涣事迹之石门颂,认为杨涣孙杨淮、杨弼亦时之英才,不幸早逝,无文字记其事迹,故将二人的事迹成文,刻于石门颂的附近,以为纪念。 此刻虽晚于石门表颂,然书体与之相近,天然古朴,拙中见之灵秀。今影印者为启功先生藏本,为清早期拓本,见先贤有称明拓者,其意在于此刻版本之稀。是本淡墨精拓,字口肥粗,用干粘之法贴于册中,笔画不因装裱而有变化,真实表现原始面貌。现拟付梓出版,读者可备临书一格。
《南山法帖》系列图书精选中国历代名碑帖,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时间跨度上从秦汉开始,历经魏晋三国、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基本上囊括了历 的书家及其代表作,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 临摹用书。本书是其中的《米芾吴江舟中诗》分册。 米芾,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吴江舟中诗》原为朱邦彦所书,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后来添了工钱,终于“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嗷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此帖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 本书再现了该书法名作,
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本书中所选唐诗艺术性强,按照唐诗内容集字,并举出大量例字,临摹实用性强。
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隶书笔画雄健,字形方正扁平,活泼舒展,整齐美观,庄重大方,有很高的艺
《佛遗教经》,简称《遗教经》,又名《佛垂涅盘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王羲之的小楷善本虽放大数倍,而结构不散,笔锋清晰,可见“书圣”下笔之准确、稳健,达到“非以目使,而以神运”的境界,亦可推断其当初临池学书时由大字到小字的学习过程。其中许多字的笔画、结构明显呈现出古代分隶的特征及风韵, 非唐人格调。该帖在考订补正残缺时,发现几种历来为人称道的“善本”,却在缺损的残留笔画上不尽相同,按残迹所示之字,有的与史料记载不合,甚至有不能连缀成文者,由此可知其残存笔画为摹刻者率意妄作,亦可探知其“善本”之伪。
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在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 本书中所选唐诗艺术性强,按照唐诗内容集字,并举出大量例字,临摹实用性强。
《集赵孟頫行书宋词(2)》是作者于魁荣基于对古人学书经验和学术途径的认识,用集字的方式辑撰了这本字帖,将书法植于诗词的环境之中。本帖共集宋代词一百二十首,集字量大,通过大量的临摹习作的实践,掌握赵字的运笔技能,养成赵字行书的运笔习惯,为创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书法与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书写和欣赏诗书合璧的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本书中所选唐诗艺术性强,按照唐诗内容集字,并举出大量例字,临摹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