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明代书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谧文敏。擅昼山水,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倡“南北宗”论,其书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书法出入晋、唐,天机溢发,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气韵深厚,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着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刻有《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董其昌《方圆庵记》虽言临作,实与自运无别,淋漓翰墨,随意所如,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自成体势,笔不能自休,以之书“先”为“圣”,少“观”多“庵”,一气呵成,书之雅逸扑人,熠熠夺目,堪称董书中神品,与米氏宋拓孤本相映媲美。董其昌书喜用淡墨,但类此着意书往往为浓墨。此帖结体用《集王圣教序》,且兼
《苏轼尺牍名品》是《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精选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的著名尺牍作品影印出版,包括《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东武帖》、《邂逅帖》、《次辩才韵诗帖》、《跋吏部陈公诗帖》、《归安丘园帖》、《致季常尺牍》、《北游帖》、《获见帖》、《覆盆子帖》、《渡海帖》、《令子帖》、《久留帖》、《李白仙诗帖》、《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题王说诗帖》等。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优选法帖。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后期大臣,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书画俱佳,是“云间派”和“华亭派”的代表人物,在明末清初之际,书名、画名俱显。其书用“淡”这一概念加以包裹、虚化,上接苏轼写意之精神,熔铸钟、王、米、颜,一任自然,平和冲虚,上能施于朝廷册文,下又不乏文人雅韵,在明清之际声名不替。《方圆庵记》原本是米芾为当时天竺高僧辩才法师主持杭州龙井山方圆庵所作,原作早佚,有拓本传世。《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手卷,高二十六厘米,长二百厘米,除开头“方圆庵记”大字题署和末尾四十一字题识外,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用笔相对米书较缓,结体舒展平和,通篇清秀飘逸,无论从字形、内容还是章法上,都与原作有较大差异,这也正与董氏“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大历十四年(七七九),鲁公执掌吏部,阶高二品,权势并重,且为皇帝远房亲戚,恩荣殊于常人。故踌躇满志,自撰《颜氏家谱》敷衍家声,改敦化坊祖宅为颜氏祠堂,又为父立庙,并撰书神道碑铭以颂扬之,即此碑。颜真卿后于建中元年(七八〇)升任太子少师,复撰《碑后记》一通。是碑高三点三八米,宽一点七六米,厚四十厘米,文字四面刻,碑阴碑阳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文上有李阳冰篆书碑额,世称“双璧”。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此碑为鲁公最晚书迹,后人也大抵以此为颜书极限。颜真卿虽年事高迈,但其雄健的笔力、严密的结体,颇有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清代王澍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大历十四年(七七久),鲁公执掌吏部,阶高二品,权势并重,且为皇帝远房亲戚,恩荣殊于常人。故踌躇满志,自撰《颜氏家谱》敷衍家声,改敦化坊祖宅为颜氏祠堂,又为父立庙并撰书神道碑铭颂扬之,即此碑。后于建中元年(七八〇)蒙恩升任太子少师,复撰《碑后记》一通。是碑高三点三八米,宽一点七六米,厚四十厘米,文字四面刻,碑阴碑阳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文上有李阳冰篆书碑额,世称“双璧”。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鲁公最晚所书,后人也大抵以此为颜书极限。虽年事高迈,但其雄健的笔力,严密的结体,颇有孙过庭《书谱》所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感。清代王澍《虚舟题跋》中也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怀素自叙帖/中国碑帖名品》精选历代著名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优选法帖。
《卢中南毛笔楷书创作一本通》由 卢中南书
该书对《张玄墓志》中的字进行逐个讲解和分析,并配以技法进行演示,生动形象,较以往出版过的图书实用性更强。该书选用的是何绍基收藏明拓本,其他两临本即张有清临本以及何绍基临本,这样看起来比较性更为强烈,可以增强对字形的把握,以便读者快速了解其特征。
《龙门二十品.下》由艺美联主编
该书以汉代《礼器碑》为基础,《礼器碑》的用笔,大多都是比较瘦的,但瘦而不弱,瘦劲如铁,纤而能厚,起笔、收笔都干净利落,庙堂高古之气油然而生。本书由创作范本和创作视频组成。本书由创作范本和创作视频组成。将碑帖创作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创作,每个碑帖均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创作和借鉴《礼器碑》的线条凝练而不失流动,秀雅中又灵动多变。清刚而不乏苍劲,严谨而不乏自由。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胡健老师精心搭配,作者用近期新的教学方式演示该书法的创作过程,将《礼器碑》的特点,章法、结构、整体的艺术价值等均详细讲解,使得读者在临摹过程中非常容易取得创作成果。
《汉隶曹全碑》 字卡甄选精拓曹全碑高清版本,全文849字全部收录。 残损字进行补修,保证字迹的完整性,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 随附简体释文,范字清晰放大,易于理解经典、读帖与临摹。 《汉隶张迁碑》 《汉隶张迁碑》由华夏万卷编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卷1、卷2》由耘俗斋编著
《汉 鲜于璜碑》由洪亮主编
《近距离临摹字卡》精选碑帖中最基础、拥有有代表性的法帖,分为楷书和行书。字卡为条状,以大字单行形式呈现,方便书写者近距离临摹,达到“离得近,临得准”的效果;甄选精拓善本,范字清晰,随附简体释文,易于理解经典、读帖与临摹。字卡形式为散页打孔穿环,小巧便于携带,开启碑帖练习新形式。本套字卡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原碑帖风貌,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培训班、书法专业院校师生选用。《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镌立于唐天宝十一载,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楷书,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作,书写恭谨虔诚,用笔爽健遒劲、方圆兼济,结字造型严谨、端庄优雅,整体秀丽唯美、灵动多姿。此碑书法大有初唐楷书遒劲姿媚之余风,也可见唐人写经体之意味,属于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也是
《赵孟頫赤壁赋吴兴赋闲居赋/中国碑帖名品》为《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 《赤壁赋》,行书册页纸本,纵二七点二厘米,横一一点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赵时年四十八岁,正值精力。其字点昼精到,结体周密,法度严谨,行笔劲健酣畅,为赵孟俯盛年书法代表作。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昊兴赋》,绢本墨迹,册装长卷,纵二五点八厘米,横二八二点九五厘米。赵孟俯书于元大德六年(一三〇二),文末有赵氏自跋三行,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卷尾有刘重庆跋,后纸有李佐贤跋。另有清代“张应甲印”、“希逸氏”、“张洽之印”等鉴藏印。原藏故宫博物院,一九五五年经沙孟海先生联系商洽,归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间居赋》未署书写年月,但据卷后曹溶题跋谓:“用笔纯师李北海而运以姿秀,不诡遇江家法,定为晚年合作。”知此卷为赵孟俯晚年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尽精微”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纤毫毕现,更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致广大”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
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等书法碑帖类图书百余种。“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本社书法出版品牌。长销十年,汇历代名碑名帖,精编精印,堪称“书法博物馆”。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第12集一种《王羲之黄庭经》,《王羲之黄庭经》,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是王羲之小楷之经典书作。本书收三种“宋拓黄庭经本”,分别藏于天津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日本。
《康熙朝董其昌传派书法家研究》由李文秋著
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宋代书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官吏部员外郎。工正、行、草书。正书学《瘗鹤铭》,遒健不俗;行书得《兰亭》风韵,蕴藉而舒展;草书得怀素三昧,相比于《自叙帖》,文气盎然。其书法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其笔法瘦劲圆通,则自篆来。《山谷集》自谓:“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宋代书法,其与蔡襄、苏轼、米芾齐名,称“宋四家”。在中国书法目前,亦具有重要地位。《致云夫七弟书》、《致立之承奉书》、《苦笋赋》、《糟姜银杏帖》、《致天民知命大主簿书》、《致景道十七使君书》、《山预帖》、《致公蕴知县书》、《致明叔少府书》、《致无咎通判
《夏承碑》为东汉建宁三年刻,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称《夏仲兖碑》。宋代元祐年间,在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县)出地》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字奇特,隶篆参杂,骨气洞达,神采飞扬。《夏承碑》早期拓本,以“华氏真赏斋本”较著名。此本遗缺三十字,由清代著名书家翁方纲补书。编者谨将此本重新拼接,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临习。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等,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赵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谥号“文敏”。 《行书洛神赋卷》,故宫博物院藏,纸本,行书,深得二王遗意,妍丽灵秀,气势端美,结体匀称,气势跌宕。 《行书洛神赋卷》,天津博物馆藏,纸本,行书,运笔圆活遒媚,点画丰腴端美,气韵妍丽轻捷,格调舒朗清逸。 《小楷洛神赋册》,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小楷册页,宗《黄庭经》《洛神赋》,兼参晋唐写经之意,精整中见高古。
文徵明书法以小楷非常知名。明代王世贞称“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文徵明是中国书法目前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的第三座小楷高峰。其小楷早年取法智永、欧阳询、赵孟烦,后深入晋唐,专以锺繇、二王为法。文氏小楷清秀超逸,温纯精绝,深受书法爱好者青睐。 《文徵明小楷(二)/中华碑帖精粹》收录文徵明小楷作品如下: 《庄子南华经》册,写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节录《庄子》“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整册作品近一万七千字,从头至尾,字字匀称端庄,无一笔苟且。用笔干净果断,点画坚挺刚健,极富力度。 《金刚经》,绢本泥金,立轴,纵一百一十六厘米,横三十一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文徵明八十七岁高龄时所书。在仅四尺对开大小的空间,足足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