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应收字表,再查所需之书迹,采用剪辑、复制、扫描、拍照后再版放大等办法进行搜集,务使表中之字一个不缺,力求字字四体俱全。在编辑体例上采用部首分类编排,加设汉字注音、繁简对照和汉语拼音索引,增强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功能。 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仅为书法学习提供优秀的范本,同时也为研究书法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书法技巧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行书大字典》收录3000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收录上起晋朝下至清末的历代书法家行书书例33000余个。 字头后附列相应的汉语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行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 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部首检字表,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法研习中的章法,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即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方能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本书按书法作品章法分类,全书共10类,展示数百件名家书法作品,内容涵盖古代至近现代书法家,其间还有部分当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佳作,配以高清图片,展示了条幅、中堂、横幅、对联、扇面、手札、题匾、条屏、册页等,并对章法形式进行阐述,充分展现了历代书法家在艺术创作和章法研究方面的精粹。
《中华碑帖精粹》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适于日常欣赏与临习的常备字帖。荟萃百家推出楷、行、隶、篆、小楷各书体代表书家代表作品。优选版本遴选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于原大呈现,与书法原作相对。原色精印由雅昌艺术四色精印,采用特种纸精微还原,图色无可挑剔。标点释文以简体字标点释文,助力读者轻松了解碑帖内容。舒适耐用内文用不反光特种纸,缓解视觉疲劳。锁线胶订,翻阅感好,舒适耐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且位居“宋四家”之首。苏轼“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自然洒脱的书法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金文书法大系》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历时十年,对目前已知公私藏金文原拓进行全面普查、整理,以原色、原大高清图像、高清印刷技术呈现金文的千姿百态。第一辑首先推出一九四九年前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拓本共计752件,按照金文时期发展及风格艺术多样性,分为商晚期、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春秋战国各一册。收录有陈介祺、吴大澂、端方等晚清金石名家所藏珍稀拓本,又有晚清周希丁、近代马子云等传拓名家手拓本,也有如毛公鼎、曶鼎、秦公簋等稀见、首见拓本。每册还将精选少量青铜器铭文实物图像与拓本对照置于册前,二者互为参照,可直观感受金文的独特韵味与笔画之美。该书集资料性、鉴赏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古文字研究者、书法临习者案头推荐,是金文书法在当代传承与弘扬的又一力作。
本书为王羲之手札精选,是汉字法贴,以供书法爱好者欣赏阅读。
20世纪以来,研究汉字形体演变的著述甚多,但研究者多注重文献,从书法作品中钩沉异体并加以考辨者尚不多见。作者独辟蹊径,将书法创作与字形考辨结合起来。收录近4000个汉字的字形演变,借助诸多工具书,全面、系统地对中国书法异体字进行考辨分析,详细说明了不同字形相同、相通的依据,分析出本字、俗字、古字、今字的根源。既是一部书学体制著作,也是一部能指导中国书法中异体字规范使用的工具书。此书的编写填补了汉字异体字研究的一个空白,对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一大贡献。
《弘健砚艺(精)》作者梁弘健将传统砚雕技艺与中国文化艺术相结合,把深厚的书洒、绘画功底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并嫁接到小小一方砚台上,潜心揣摩,精心雕刻。他在制砚的创作中,以意、简、精作为原则追求,砚要有意味、意趣、意境,型制要简朴、大器,物象要少,突出主题部分,砚要有文气。梁弘健对“文人砚”的倡导,创立“大岭砚桥”流派,这既是缘于他对端砚石材的珎惜之情,更因为他对端砚持续发展的一种渴求。他是这样倡导的,也一直在这样身体力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充分显示这一点。梁弘建的端砚作品,构图简洁,綫条流畅,意境深邃,其中突出的一点是他能将诗文、书画、金石融于一砚,使其作品于无声中透出书卷之气。
本字典所收榜书,上自北魏,下至民国时期,包括历代名人书迹、石刻、牌匾等。字体以楷书为主,兼及行书与篆隶。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榜书,则尽可能标明出处。不能确定作者姓名的,则署名碑帖名称或冠以朝代名称,如标明 明人书 清人书 民国人书 等字样。篆隶字体则置于楷行之后。 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为了排版的方便,对原字作了适当的缩小处理。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二千二百五十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珍,尤其在东亚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远在上古时期,随着中华民族祖先对文字的发明,就有了书法艺术的诞生。自有文字记录的商周始,历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等诸朝,自甲骨文、金文、石刻、碑书等演绎,发展出篆、隶、草、楷、行等诸体,互相借鉴,互相影响,形成斑斓辉煌、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并深受广大中华文化圈人士的喜爱。 由于汉字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独有的结构特性和书写方式,书法艺术历来深受统治阶层和文人的重视,能写一手好字也成了历朝士子的标配,书法家相对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书法艺术在今天得到新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广大中老年人业余休闲生活的*。由于书法教育在今天得到空前的
《篆艺字典》是一本汇集甲骨、钟鼎、石鼓、竹简、瓦当以及明清以来书法篆刻中*艺术价值的篆字的字典。作者侯德昌以书家眼光,从审美角度,亲自摹写,收入汉字1310个,篆字13592个,并精心设计了300多枚印章,让人在欣赏古文字结构美的同时,又可以见其学、见其才、见其志、见其人, 成教化、助人伦 。 199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以手稿形式约定出版,定名为《篆书艺术》,成书出版后,得到张仃、黄苗子、许麟庐等老一辈书画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读者欢迎,连续再版三次。2003年2月,河南美术出版社以《篆艺通典》再次出版。此次人民美术出版社再次以《篆艺字典》出版,清新明快的设计风格,让这本古文字艺术的工具书更焕发出新的生机,更适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相信它对书法家、装饰艺术家,书法爱好者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对我国书法
圣教序碑是唐代僧人怀仁奉勑集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的一块著名碑刻,被认为是保存王羲之书法最多、摹勒优选的一件作品。本书所选版本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北宋拓本,拓工精湛,保存完好,是目前国内优选的圣教序拓本之一。全书采用宣纸印刷,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拓本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