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丛书共32册,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启功先生有很多名头,但他说自己的本职是教师。从1933年进入辅仁附中起,他从教已 71年,今年他已92岁高龄,仍不顾体弱多病坚持亲自指导十馀名博士生。可以说仅从所付出的心血和工作量来看,他确实不负这一本职称号。但事情往往是复杂的,从1938年进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后,他教授的主要是大一国文课,即以教授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直到解放、院系调整后,他仍是以教授作品选为主。因为那时有明确的规定,像他这样家庭出身不好、本身又不是“左派”的人,是不能担任文学史史论课程的,因为这些课程涉及到唯物史论和唯心史论大是大非的问题,只有政治上可靠的人才能讲。 众所周知,启先生是一个大杂家,书画 创作、书画理论、书画鉴定、诗词创作、诗词理论、经学、小学、语言学、版本目录学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就是恩准他去讲文学史,也未必
《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文,欧阳询书,立碑于贞观六年(632年)。碑石在陕西麟游,共二十四行,满行五十字。九成宫,即隋之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曾避暑于此,因乏水而掘地,得水而甘,遂谓之醴泉。《九成宫醴泉
在书法家中,孙过庭以书法与书论兼擅而闻名。他的代表作《书谱》,不仅是古典书法的经典专著,也是学者必习的草书范本。 孙 过 庭(638?-688?),字虔礼。一说名虔礼,字过庭。他是何地人氏?学界一直没有定论。有的说他是岗阳(今浙江杭县南部)人,有的说他是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人,他在《书谱》中自称“吴郡孙过庭”,应该是苏州一带的人。他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终于自学成才。到了四十岁,才做了“率府录事参军”的小官,因操守高洁,遭人谗议丢了官。辞官归家后他抱病潜心研究书法,撰写书论,可惜未及完稿,孙过庭因贫病交困,暴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唐初大诗人陈子昂曾为他作《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和《魏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钟繇)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
《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继《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后推出的又一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 《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印匋指钤印在陶器上的印章。封泥又叫“泥封”,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泥团。人们对古印匋、封泥的艺术认知较晚, 进入近现代篆刻家的艺术视线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则忽略了它们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存在。本书共包含三个章节,分别为“古印匋、封泥技法解析”“论古印匋、封泥的临摹与仿创”和“近现代重要印家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书中采用大量实例对古印匋、封泥创作进行解析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浙江安吉县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甚多,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无须老人等。曾任过一个月的江苏安东县令,爲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继《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后推出的又一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 《邓石如经典印作技法解析》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邓石如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其艺术精华之所在。共包含了三章,分别为“邓石如的生平和艺术”“技法解析”和“临摹与创作”。本书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对邓石如的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是一本值得一读且切实有用的篆刻技法工具书。
6大专题内容、14个书法技法、62集教学视频,助力轻松学习书法。 仅用一本书,即可形成对书法的基础认识,掌握笔画、结构技法,从而通过练习写出一手好字!全书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从书法的基础知识开始,由浅至深,对赵孟頫楷书的笔画技法、偏旁部首、结构技法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并有与之对应的视频教程,书后附原帖作为临摹范本,便于读者练习。 本书结构清晰,讲解详细,特别适合中小学生、书法教师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与临摹使用。
本书是辽宁省 课程教材,以提高师范生毛笔、钢笔、粉笔书写能力为训练目标,其中融入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元素,分别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几方面讲解书写要领。内容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有图片又有讲解,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提供“三笔字”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进一步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有益抓手。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直观简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适中,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既可以作为各级高校学生的书法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书法爱好者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