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王羲之远宦帖》 草书,纸本。纵24.8厘米,横21.3厘米。唐人摹本。 《远宦帖》草法以简约为主,虽间有萦绕,亦简略不繁。其字间隔不大,较为拥密,与《十七帖》中间疏润者不类。字形多向横扁发挥,无一笔纵情直下者。行距颇有余地。整篇气势虽不畅速,但和谐无碍,中无滞阻之处。笔画洒落有致,粗细之间匀净清爽,又不失其古朴之趣,从中甚可体会古人作草并不一味求其潦草恣肆,而是凝重而无阻塞;但全面来看,气充意随,一气呵成。
《淡墨秋山诗帖》 行书,纸本。纵29.1厘米,横31.9厘米。 此帖书自作七绝一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使转灵动,结字端妍,结态造势宽展肥美,精神饱满,无款印。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本书是国博馆藏文物整理、保护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以馆藏的版本稀有的书法拓片或墨迹等文物为主,本册以国博馆藏精品青铜器文物《伯?簋、?盘、?盉》的铭文为内容,采用基本原大的清晰呈现,以图为主,辅以说明性、相关研究论述文字。本书所选法帖在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方面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可以用于书法学习者的临写和研究。
本书是国博馆藏文物整理、保护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 《中华宝典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系列丛书之一。系列以馆藏的版本稀有的书法拓片或墨迹等文物为主,本册以元显隽墓志明拓本为内容,采用基本原大的尺寸完整、清晰呈现,以图为主,辅以释文及相关研究论述文字。本书所选法帖在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可以用于书法学习者的临写和研究。
本书是国博馆藏文物整理、保护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以馆藏的版本稀有的书法拓片或墨迹等文物为主,本册以国博馆藏青铜器金文精品文物《大盂鼎》为内容,采用基本原大的清晰呈现,以图为主,辅以说明性、相关研究论述文字。本书所选法帖在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方面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可以用于书法学习者的临写和研究。
《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是按《新华字典》里的文字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囊括了《新华字典》里的全部文字,并对手编的8000多个汉字逐一考证,然后用简帛书法艺术重新创作。一字一页,加上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前言、题拔等,共约6400页,初步拟定全套4册出版。本书为《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三部,约1600页。
本书为《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系列董其昌卷三,收录董其昌手书图卷题跋数例,采集绘画作品若干。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本书以《中华再造善本》(一期、绩编)影印底本为研究对象,辑录各底本内钤盖印章凡6449方汇编成册,时间跨度自宋元时期,迄至当代,涉及底本1178种,印主、机构等凡1000余家。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印章图像及其释文;下册收录各印所对应之钤印出处,同时将可考印主附于藏书印与释文之后,并对其生平作简要介绍。全书编排顺序均以印章释文字头笔画排列,图形类印章附于 末。为方便使用,书后编有印章释文及印主索引,并附《见收〈中华再造善本〉底本书目信息表》。 本书不仅具有艺术鉴赏性和基础核查功能,兼具对古籍钤印及其底本之版本鉴别、递藏考察、史料参考等价值,差可告慰前贤,以启来者。
本书为《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系列唐寅卷,收录唐寅手书图卷题跋数例,采集绘画作品若干。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 画家、书法家、诗人。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本书是面向书法爱好者者的一部书法临帖指导普及图书。从为什么要临帖、临帖的“形”与“神”、临帖的“动作”、如何临金石碑版、临帖的结构、临帖的章法、“集古字”、如何读帖、临帖的境界等九个方面全面讲解书法临帖的要诀,将书法学习带回临帖这一最基础又最为重要的步骤中来。作者方建勋是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的书法导师,是一位拥有深厚美学素养的成熟书法家,又拥有书法教学的丰富经验,本书即为其为北大师生讲授书法临帖课程的蓝本。
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千古楷书极则,后世推为正书 。其碑铭之书体文字,又 因镌刻刀法传神,故历代搜求拓本者众,至捶拓过多。明初以后,字已渐细瘦不均,多有漫漶,又屡经剔挖,后期只徒存字形,若两碑所出。故而宋代未剜改的原书体拓本,为世所重。乾隆至道光间曾为苏州书法家施少谷、施稻香父子递藏。稻香道光丁酉重加装褫,恭请友人张培敦册末题跋。民国以来又得张伯英、孟昭臣、启功等诸家赏鉴,为之题写书签。本书《宋拓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拓工极精,涂描甚少。历数百年,墨色愈古而锋鎩愈新,字口肥润,神采焕发,诚乃宋拓《九成宫》之上品。对金石赏鉴者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版都有很大参考与学习的价值。
本书是国博馆藏文物整理、保护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 《中华宝典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系列丛书之一。系列以馆藏的版本稀有的书法拓片或墨迹等文物为主,本册以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墨迹本为内容,采用较合理的尺寸完整、清晰呈现,以图为主,辅以释文及相关研究论述文字。本书所选法帖在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可以用于书法学习者的临写和研究。
本书为《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系列文徵明卷二,收录文徵明手书图卷题跋数例,采集绘画作品若干。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 字徵仲。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于诗、文、书、画兼善,人称“四 ”,尤擅绘画,以山水见长,题材大多表现江南秀美景致,外师造化,汲取养料,创作量较丰,在画 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徵明还擅长各种书体,小楷精整劲力,行书姿媚遒劲,传世作品以行草书居多。
本书为《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系列董其昌卷四,收录董其昌手书图卷题跋数例,采集绘画作品若干。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本系列为*名书法家钮利刚小楷书中华经典,作 者长期从事一线书法教学工作,于小楷颇有钻研,其 字体风格秀媚中含骨趣、宽博中含灵动,结字特征具 有典型的规范性,是人文士子学习小楷的*好范本。 内文均做灰度处理,方便读者临写。《唐诗宋词精选 (书写我们的经典)》为唐诗宋词精选。
《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法帖书系(靠前辑)》(《史晨碑》《曹全碑》《孔宙碑》《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怀仁集王圣教序》《颜柳白米四家法帖》《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将在2018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与读者见面。那秀逸多姿的《曹全碑》、平稳谨严的《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刚劲婉润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皆为国博珍藏的宋拓本、明拓本、墨迹本,艺术盛宴,文物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