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刻。原石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现存。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为 孔庙三碑 。碑高一九八厘米,宽九一 五米。凡十八行,行四十字。 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波磔分明,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作品,历来被视为学习隶书的经典范本。明代赵崡评曰: 其叙事简古,隶法遒逸,令人想见汉人风采。 清人孙承泽赞曰: 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室中之z不易得者。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楷书,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是他晚年的力作,历来为世所珍重。《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于圆,除横细竖粗的特点之外,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因此显得骨肉停匀,沉雄博大。《竹山堂连句》,楷书,“遒劲雄逸,结字端严,运笔裕如,有天然沉着之气。此两帖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明代文征明以诗文驰名江南,而书法和绘画的声誉更高。就书法来说,大字端劲蕴藉,小楷精工温纯,对真、行、草各体,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早年从苏轼入手,后来参合了米芾和王羲之书法的笔意,墨迹淳和圆熟而不失清劲。《前后赤壁赋(古今对照版)》收录文征明所写的《前后赤壁赋》,行、草兼用,虽是文征明八十七岁的晚年之作,但笔笔精到,绝无衰飒之状,可谓“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人书俱老”,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神品。 本卷收录的王爱本草书《前后赤壁赋》墨迹,是在研习文征明书法作品特点的基础上,博采草书众家之长而作,用笔圆劲、结体道美,注重单字的间架结构,笔笔一丝不苟。篇章布白疏朗、清秀。本卷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