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识辨篆书,必须依靠文字学的知识,真正理解篆书的造型原理,这样才能由表及里,逐渐掌握。识辨篆书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一是以《说文解字》为根本,二是以《说文》部首为突破口,三是以 六书 理论为指导,四是牢记特殊的篆法,五是选择好常用工具书。《小篆识辨指南》就是学习小篆书法和识别篆书的指南工具书。它将教你掌握如何识辨小篆的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小篆识辨指南》,你将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小篆检素常用工具书简介及用法、小篆常用部首、小篆疑难字辨识、小篆形近字辨识以及李阳冰书小篆千字文。
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沙孟海编著的《印学史》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对印章、篆刻、艺术史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
内容简介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 赵孟頫《道德经》 出版社 崇文书局有限公司 作 者 李波著 出版时间 20201201 I S B N 9787540360979 定价 20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方圆庵记》,全称《杭州龙井方圆庵记》,宋元丰六年(一〇八三》陶拯镌刻,米芾时年三十三岁。据《金石萃编》记载,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约一百八十八厘米》,广三尺五寸七分(约一百一十九厘米)。凡十七行,每行四十八九字。 明万历间石佚,宋代和明代均有翻刻,但翻刻之石也已不存,只有旧拓本传世。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此《方圆庵记》书王兀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正专学晋人之时,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羊(欣)。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此《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名匠,其刻工精良,毕现真迹之神采,细微之处丝丝入扣,效果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元章早期书法如狮子搏象、骏马斫阵般的神韵与气势。 此帖结体与笔法皆由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 范本之一。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均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 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 也十分受大众喜爱。本书介绍了集字创作的几种方法、集字创作的几种幅式以及几十首集字古诗临摹、创作的完整展示和米字格高清放大图,使读者能够看到集字中细微之处的变化,方便读者赏析、研究、临摹。
内容提要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名曰黄帝所撰,学界大多认为是后人的托伪之作,至于其作者、成书年代,众说纷纭。该经文从宇宙、天地、阴阳与人心、人性之对应关系出发,强调道家顺应自然五行,以*应变为原则的养生、修炼理念。 此帖为大字楷书,墨迹纸本,共96行,计461字,传为褚遂良所书,现寄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该卷末有题『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不过,褚遂良早年任起居郎是在贞观十年,而该帖与他早年的楷书风格不尽相同,有可能是后学的托伪之作。关于此作的真伪,尚无定论。即便如此,该帖也不失为书法精品,虽属楷书,却多见行草笔意,用笔跳荡,沉着痛快,时而笔势翻飞,时而体态安详;结字造形,欹中求正,欹侧俯仰,自有呼应;骨力洞达,气脉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司马彦字帖·名人名言·行楷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司马彦著 出版时间 20180901 I S B N 9787556424641 定价 22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50 (千字) 页 数 46 读者范围 大众
内容简介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 灵飞经 出版社 崇文书局有限公司 作 者 李波著 出版时间 20201201 I S B N 9787540360986 定价 1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原来篆刻这么有趣》遴选了作者150多方篆刻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作者的理念、感情和感受。篆刻作品的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学、音乐、绘画等,篆刻形式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每幅篆刻作品配有题记、小知识或诗、词、绘画作品。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篆刻图书的特点。既可作为篆刻艺术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珍藏的艺术作品。
通过《吴昌硕临石鼓文》这本帖,我们可以学到一整套鲜活的技巧法则,但更可以体察到:其实学习古典,在掌握了基本技术规范之后,不妨放开来看看自己究竟能对古典作出何等样的阐释与发挥。没入门的初学者当然还未能想到这些,也没有能力做;但有能力的书法家,却应该从吴昌硕身上汲取这样一种启示:即使是临摹,有没有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书法艺术家的成败得失的。
1、卡尔文与跳跳虎内容简介:这是关于卡尔文和跳跳虎的本漫画集。卡文是个年仅6岁、异常顽劣的小男孩,他最心爱的玩具是一只名叫跳跳虎的布老虎,在卡尔文的心目中,跳跳虎是一个善良、机智、具有人性的好伙伴,他们一起嬉戏玩耍,一起恶作剧、一起上天入地、甚至一起离家出走。卡尔文和跳跳虎就在亦真亦幻的漫画世界中,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2、火星上的怪物内容简介:卡尔文用纸厢制造出一艘太空船,他和跳跳虎乘船登上火星,在那里却发现自己和跳跳虎成了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怪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3、到北极去!?内容简
《宋米芾苕溪诗帖》纸本墨迹,行书横卷,卷末署“元祐戊辰(1008)八月八日作”,系米芾38岁时所书。卷首题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可知此卷乃米芾自作诗,共六首,卷未有其子米友仁的题跋。此帖流传有绪,先藏于南宋绍兴内府,继而藏于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后收入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书法用笔爽利,侧锋取势,线条丰润多变,行笔因势生形,多见鼓侧之姿,于险劲中求平夷,于痛快处见自然。通篇错落有致,意趣盎然。此帖因属米芾中年之作,于字里行间仍可窥得“二王”遗风。
本书为“经典碑帖实用集字春联”系列中的一本,通过选择米芾传世行书中的经典字体,组合成春联,供春联书写者参考、借鉴。本书从实用出发,内容上分门别类,丰富翔实,便于查找,形式上好力争充实,强调实用,相信能给读者以帮助。
本书为中国古代行书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其文辞优雅,韵律协调,不仅成为中华文化年节习俗的一部分,也常常用以反映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本书所收行书楹联皆为名家名对,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遴选上,一则注重书法之技艺高妙,能在书法学习上对读者有所增益;二则尽量选取楹联文辞蕴藉深厚者,使读者不仅在拟联时有所参照,也能借此思通古人,得到美的享受。行书为我国书法中重要的书体,许多读者苦于在行书学习中没有合适的行文内容作参照,或者有合适的内容,却不知如何去写成对联,本书正可在此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封泥存真》一書原係“國立北京大學研究院文史叢刊第二種”,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由商務印書館刊行。該書編輯者雖署為“國立北京大學研究院文史部”,然據馬衡《談刻印》中所言,當係由其編定,所謂“余亦曾就北京大學所藏,編為《封泥存真》”。全書共收錄封泥一百七十七枚,每一枚封泥均在拓片後附正面、反面照片。據書前馬氏序言,這些封泥均是山東濰縣(今屬濰坊)郭裕之的舊藏,而且大部分是臨淄地區所出土。 《封泥存真》雖所收封泥數量有限,但在當時和後世的影響頗為廣泛。例如沙孟海曾在《印學史》中給予了《封泥存真》充分肯定,認為其“影印封泥墨拓之外,又影印封泥背面繩痕照片,是後出較好的一部封泥著錄書”。
瘦金体是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 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 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也因它的独特之处所以十分受大众喜爱。本书介绍了集字创作的几种方法、集字创作的几种幅式以及几十首集字古诗临摹、创作的完整展示和米字格高清放大图,使读者能够看到集字中细微之处的变化,方便读者赏析、研究、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