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标准青铜四器《大盂鼎》《夨人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为基本选材和依据,以 篆引 为标准概括了中国篆字的全部。以中国正宗篆书青铜器拓本文字为主,进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兼及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的阐述,涉及浩如烟海的文字演变与发展的渊源关系,就其历史沿革的时间而言,涵盖了自商代到秦汉长达2000多年;就其从篆书书法角度而言,本书很多问题的研究均是从新的起点开始,有很多新的尝试,如首次用上述四器铭文研究中国篆书、指出小篆作者当属程邈、首次给大篆科学分类、首次提出铜器铭文篆书书写四分法,等等。本书以弘扬我国上古传统国学为宗旨,使之发扬光大,促使社会广泛应用。以普及与提高并举,掀起使用上古优秀文化的高潮。
本书由鉩印篇、篆刻篇及附文三部分组成。鉩印篇浅显地解析了我国鉩印的产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春秋战囯到近代,历代官私鉨印的艺术特色。篆刻篇则简述从元代到明清及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跡,引用文献资料客观地介绍各朝代篆刻代表人物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对印学发展的历史貢献。附文 战国古鉩中的先秦医药 名医与印章 ,则尝试讨论历史上中医药行业和鉩印篆刻艺术所产生的相互交集和具体应用状况。
《黄州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李白仙诗卷》中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本书由创作范本和创作视频组成。将碑帖创作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创作,每个碑帖均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创作和借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目前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李白仙诗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任云程老师精心搭配,
《弘扬民族文化·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篆刻》由蔡大礼著
《黄州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李白仙诗卷》中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
李岚清同志情系教育,重视校训的建设工作和积极作用,特别选择一些高校的校训为内容,创作了系列篆刻作品。这些篆刻作品,使用的书体主要为小篆和大篆,力求规范、典雅,便于辨识,富于美感。 本书收录的校训篆刻作品共有182方,其中8方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教兴国』和『德智体美』,174方为高校校训。这些目前都在正式使用的校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言简意赅,意蕴丰厚,不仅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也富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师生明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学习、诠释、铭记和践行校训精神。
“西泠八家”为中国清代篆刻流派。浙派在丁敬之后,杭州籍印人蒋仁、黄易、奚冈继起学习丁敬,他们与丁敬一起,世称西泠四家或者浙派四家,后来,又增陈豫钟、陈鸿寿“钱塘二陈”称为西泠六家,后来又加上赵之琛、钱松,合称为西泠八家,他们是浙派的代表人物,对篆刻史的影响极为深远。本套书共计八本,精选八家篆刻作品约1600方印,汇集了我国篆刻印学的精华,去取之间,慎之又慎,可见用心。
篆刻是赵之谦心中永恒的情结。尽管他从政江西,为实现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而试图舍弃艺术,但内心的苦闷彷徨仍溢于言表。他的一生最终仍是属于艺术的,活跃于19世纪中叶的赵之谦因书画篆刻载誉史册,而不是其他,这在赵之谦而言,既是始料未及,也有悖于他涉艺的初衷,从而为他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悲壮的色彩。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意在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阐述,为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并试图通过对赵之谦个性化创作的解析,使读者对篆刻艺术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提示,并希望能由此增进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赵之谦是我国近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赵之谦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
以实例展现印艺与印刷设计知识精华的工艺范本。结合更宽广、更专业、更国际化的设计元素,各类印刷样品展示更加赏心悦目。《印谱(中国印刷工艺样本专业版)》分为16个章节,共306页。每个章节均附有大量实例,详细介绍各种印刷工艺原理、特点、运用、材料选择、注意事项以及工艺延伸等,是外专家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中国印章图鉴》是“中国收藏鉴赏丛书”中的一册。全书收入了大量珍贵石质印章以石印和年代的前后顺序编排,并对每款印章的名称、年代、参考价和鉴别要点以及存世的多寡情况均作了简要的说明。《中国印章图鉴》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收藏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漆艺篆刻:让篆刻走向大众》理念的提出,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我从学习篆刻到热爱篆刻一样。我开始学习篆刻时,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种生活乐趣而已。然而,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篆刻艺术审美内涵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汉字的优越性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意义的认识。特别是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我在对汉字传承危机感日益加深的同时,又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如何通过书法和篆刻这两门以汉字为基础的艺术,来唤起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方面,推广书法艺术相对比较容易,而推广篆刻艺术就比较困难,因此,在篆刻实践中,我一直思考怎样使篆刻这门小众艺术让有文化的人感兴趣,逐步走向大众,于是就逐步产生了《漆艺篆刻:让篆刻走向大众》
这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篆刻用具与材料、篆刻刀法介绍、篆体的演变与发展、篆刻的章法、奏刀刻印、边款的刻与拓、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方法、篆体的演变与发展等内容。本书使篆刻学习者如置源头,可以在篆刻艺术之河中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