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分成 东瀛书论 日本书法史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三编,从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书法的发展过程,不仅详述古代日本书法,更涉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中国书法全集》上迄商周,下至当代,总计一百零八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名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著、附录、補遗十编。精印现存世界各地珍藏的中国历代书法精品三万余幅。论文、考释二千余万字。许多图版均属首次发表。每卷内容有:书法家评传(或断代专论)、图版、书家书论、书家年表、书家生平行踪示意图、图版考证说明与释文、参考书目等。该书不是一般性的艺术图册,而是继宋代《淳化阁帖》、清代《三希堂法帖》之后,中国当代书法学术界对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的一次空前整理、研究和评介。如此全面、系统、深入、细微地研讨一门艺术,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学术界也是罕见的。此书对书法专家、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均有极高价值。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古文化修养对古代书论中的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进行了甄别筛选、归类整理、考证考据、分析判断、概括总结,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古代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 这本书体系独特、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独到、论证逻辑、论据详实,尤其是对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之诸法的口诀化,这些必将会对书法实践起到很进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书法实践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书法教学、甚至艺术教学的好教材。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文明,汉字的书写实践又成功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但遗憾的是,书法史上有关女性书法和女性书家的记载实在太少,只有像卫夫人、管道异那样个别的典型留人景仰。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施展,书法界也不例外。中国书协成立以来,除了广泛发动女性书家参加历届全国或地方性书展外,又专门举办了三届全国性妇女书法篆刻展览,极大鼓舞了当代妇女书法创作热情和艺术水准,促进了妇女书业的繁荣,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本届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二千一百三十九位作者的书法、篆刻稿件二千七百五十五件,为历届妇女书法展之最。同时,还收到论文八十七篇。展览评审工作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
《曾熙与上海美专》展览于11月21日起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共展出曾熙书画作品近60件,上海美专教授及曾熙的弟子如张大千、张善孖、李健、马骀等均有精彩的作品同时展现。如此规模的集体展示这些大师的艺术精品,让人怡然忘情。本书为该展览的作品集结。
汉字发展到阶段后,书写者在文字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书法随之产生。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经过书法名家的吸纳、创新和传承,内容日臻完善,风格流变有序,魅力无穷。从中国书法名家入手,识别、鉴赏书法艺术,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名家独具一格的风格,是提高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捷径。本书以简洁的文字,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各时期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演绎出中国书体风格的流变及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文中大量珍贵的书法作品图片,便于读者理解书法名家的艺术风格和鉴赏他们的代表作品。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受到书法之美、笔墨之妙。
重视历史,以史为鉴,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优良传统。《民国名联》一书,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期望融历史与文学于一体,在对联图书的编写方面做一新的尝试,使读者在欣赏联语的同时,时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以时间为载体的历史具有一次性和不可更改性。作为结束几千年帝制的中华民国,按时间来算,从1912年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40岁,即使上限到辛亥革命前后,也只有半个世纪左右。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一瞬,但期间社会的动荡不安,战乱的残酷频仍,时势的危急险恶,民族的觉醒奋争,使一幕幕的壮剧、悲剧、闹剧、正剧、丑剧次第上演,也使这短暂的历史瞬间变得格外凝重,留给后人许多沉甸甸的思考。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它“片辞数语,著墨不多”,但“作者之才情寓焉,器具寓焉,学识襟抱,亦莫不寓焉
《中国历代草书珍迹》主要内容简介:正草干字文《卷分》、书谱序《卷分》、书谱序《卷尾部分》、摹王義之长风帖、仿嵇叔夜绝交书、古诗四帖、湖州帖、刘中使帖等。
《玉局邨舍印存》收录徐无闻先生篆刻精品近四百方,几乎囊括了先生少年到晚年的篆刻作品,先生所作气格醇雅,不媚时俗,极具功力。
米芾(一0五一——一一0七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礼部员外郎。因举止颠狂,人又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其书取法晋唐,尤得力于王献之,以行书最为著称,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米芾善于翰墨,沉著痛快,深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摹,至乱真不可辨,擅长行书,字体潇逸舒畅,此帖是其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书是作者对颜体书法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朋友圈涂色刻纸书礼盒装升级版!艺术创作,从动手的一刻开始精美文艺趣味十足亲子互动零基础减压内附:排卡胶钉雕刻书、专业雕刻垫板、金属手工刻刀,所需工具一应俱全,省去多次购物的重复之忧。
毛笔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可谓中国的国粹。即使在钢笔、圆珠笔等硬笔普及的今天,毛笔书法艺术仍为广大群众喜爱,并列为启蒙教育的必修课程。近年来“书法热”不减,每年都举行各种级别的书法比赛,举办书法展览,进行中外书法交流。至于星罗棋布的艺校中无不有书法班,中、小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中也无不有书法小组。多年以前,编者也曾伴孩子去艺校学毛笔字。当时并不企望他能成为书法家,只因孩子顽皮多动、精力过剩,习字可陶冶性情,治治他的“猴子屁股”。再则,毛笔字是基础,毛笔字练好了,写其他字骨架方能正气。往远处想想,学生字写得好总不会错的,就是长大成人,填个求职信函,字好印象分也会高些。想不到孩子习字仅一年多,并未专练过钢笔字,在时他竟获全校钢笔字比赛名。作者编者,对此甚感欣慰,并决定再次推出本套字帖
四言对联:榴花煮夏柏酒浮春。五言对联:漫仕怜异石、刘郎驻蓬山、端茶惠道友、热酒乐亲情、云虹初无意、诗书若有情、画舫浮秋水、虬虹煮夏云、松柏襟度远和鸿鹄境界新等等。
米芾(1051-1107),早年名黻,41岁后改署“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宋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徙居襄阳(今属湖北省),晚居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宣和时为书画学博士。后至礼部员外郎。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人称“米颠”。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砚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传世主要书迹有《多景楼诗》、《苕溪诗》、《蜀素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