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编集古人论书之语,起于东溪,迄于元和,皆具录原文,如王情《文字志》之未见其书者,亦特存其目。惟一卷中王义之《教子敬笔论》一篇,三卷中蔡惮《书无定体论》一篇,四卷中颜师古《注急就章》一篇,张怀珑《六体书》一篇有录无书。然目录下俱注“不录”字,盖彦速所删,非由缺佚,其《急就章注》当以无关书法见遗,余则不知其故矣。其书采摭繁富,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即庾肩吾《书品》、李嗣真《书品后》、张怀珑《书断》、实臮《述书赋》各有别本者,寅亦于《四库全书:法书要録(1-2,套装全2册)》录出。自序谓好事者得《四库全书:法书要録(1-2,套装全2册)》及《历代名画记》,书画之事毕矣,殆非夸饰也。末为《右军书记》一卷,凡王羲之帖四百六十五,附王献之帖十七,皆具为释。知刘克庄《阁帖释文》亦据此为
《中国印谱全书:伏庐藏印》主要介绍了印谱是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中国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仅比较常见的各类印谱就达四五百种之多。这些印谱一方面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大量的模范实例,同时又为中国传统艺术完成了一次充分的积累。清代的篆刻艺术不仅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还可以表达各种人生的感叹和思想,成为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方寸之间,竟然蕴藏了无穷的趣味,堪称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在世界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中,黑白木刻一直都是中流砥柱的艺术形式,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华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解放区还是国统区,黑白木刻艺术都有骄人的业绩,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并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后,黑白木刻艺术和其他各类艺术形式共同互动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不断有独特的表现。但毋庸讳言,在世纪之交,由于各种原因(如世界社会主义理想的失落,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全球流布,市场化的负面侵蚀等等),有着优良传统的黑白木刻艺术在灵魂和肌体上都面临着比其他各类艺术更为严峻的历史考验。中国黑白木刻艺术进入2l世纪的命运又将会如何,这正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王宠与祝允明、文徵明、陈淳并称四家。王宠曾跋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祝京兆书落笔辄好,此卷尤为精绝,翩翩然与大令抗衡矣。宠从休承处持归,临摹数过,留案上三阅月,几欲夺之,以义自止。休承再勿假人哉。”由此可见王宠曾多次书写过《古诗十九首》,此卷为其三十四岁时作。全卷以金粟山藏经纸书写,用笔大幅度提按,字间牵丝引带、体势变化多端。祝允明用笔和结构大开大合,而王宠则偏向追求疏淡秀雅的书风,此为两者有别之处。此卷纵二十九点三厘米,横三百八十厘米,现藏於上海博物馆。
“文心在兹·金石华彩”西泠印社社员创作淄砚铭文作品展,是由西泠印社学术主导,山东印社与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淄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这个活动邀请了70余位西泠印社社员挥毫题名,并迻录西泠印社前辈已故大家砚铭题记诸品,共得百余品,合为一帙,研墨拓砚,古彩焕然。 《文心在兹金石华彩 西泠印社社员创作淄砚铭文作品集》是将70余位西泠印社社员题铭书法手稿、刻在砚台上的砚铭作品及砚拓汇集一册,向世人展示金石文化的精创建妙,从而体现西泠印社具有当代“大印学”的新框架。《文心在兹金石华彩 西泠印社社员创作淄砚铭文作品集》的出版,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继承、完善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