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体书法自18世纪被英国的书法大师发展以来,一直因其流畅和优美而广受推崇,是社交书信、请柬和其他优雅交流中*受欢迎的书写风格。本书作者,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教师,将提供全面而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对圆体字短暂而又迷人的历史作一番介绍后,作者即开始深入地讲解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每个字母都拆成各个笔画进行演示,讲解清晰透彻。读者还将读到关于彩色书写、正确用纸以及学习如何修版、改正与剪裁的详细介绍。此外,作者还展示如何用圆体字来写简单的段落和简短的语录或诗歌,解释信封、名片和请柬等商业用途的圆体字书写。
本书是对日本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分成 东瀛书论 日本书法史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三编,从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书法的发展过程,不仅详述古代日本书法,更涉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刘炳森隶书字汇
陆康先生乃海上金石书法家与篆刻大家,近年来,除书法、篆刻之外,他以一己之力广搜博取,分类整合中国闲章萃语,汇编成实用词典,以期惠泽流播,传布久远,为同道者提供查阅的便利。之前编撰的《中国闲章萃语综汇》早已一书难求,成为海内外篆刻家、书画家案头常设的工具书宝典。原书分修养类、励志类、吉语类、禅意类、山水类、景观类、翰墨类、书斋类、蔬果百卉类、虫鱼鸟兽类等,并以专业眼光精选现当代名家印痕作为示范参照。此次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新编闲章粹语》,新增养生类与感怀类,又在原来基础上新增180枚名家印章,品类与内容宏富。
《熊伯齐谈篆刻》由熊伯齐先生多年授课讲义精 编而成。对篆刻源流的概览、对识篆习篆的导引、对 工具技法的解析在书中渐次展开。至于历代篆刻名作 的布局奥秘、作者创作的构思细节等珍贵独特的内容 ,读者皆可由此一窥究竟。本书用平实晓畅、切中肯 綮的阐述构建了一座津梁,使研习篆刻者于此有所启 悟,普通大众亦可获得鉴赏与深入的门径?br/>
《麓山寺碑》镌于唐开元十八年(730)九月十一日。因碑立湖南长沙岳麓寺,故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行书,碑阳二十八行,行五十六字。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碑阴亦为李邕书,字较碑阳为小。因曾一度嵌入壁间,加之后人妄刻题名于原形阴文字之上,致使字画损伤,故碑阴拓本稀见。碑侧刻宋、明及清人题字、观款。 国家图书馆藏拓本为已经剜洗之南宋拓本。第三行『地位尝高者』之『尝』字左下损,『高』字左半损,右半已挖讹为『焉』字形。十六行『搜』字之『臼』部已成『曲』字状。十七行『止』字成『心』,而碑未『黄仙鹤』三字完好。共四十八开,外框高28.5厘米,宽14.5厘米;内框高23厘米,宽12.5厘米。跋半开。
怀素一生非常勤奋,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据《宣和书谱》记载,宋代御府所藏怀素草书多达101件,仅次于书圣王羲之。可惜由于战火频仍,朝代更迭,怀素草书如今存世已相当稀少,较为可信的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食鱼帖》、《藏真帖》、《律公帖》、《论书帖》、《大草千字文》和《小草千字文》。 《中国书法教程:怀素草书习字帖》根据怀素草书的内在规律,总结出草书用笔五法——基本笔法、代笔法、逆笔法、连笔法、曲笔法,结体七法——相加法、省减法、相似法、偏旁法、错落法、尽态法、异形法。从《自叙帖》、《小草千字文》中选出结体美观且为现代所常用的字,依用笔、结体、章法为序排列,对具体的写法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与说明。以便使初学者在领略视觉艺术的享受外,在草书知识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本书是晋·唐·五代墨迹选,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鉴赏。
滕西奇先生编著的《史晨碑写法与注译》靠前部分写作技法方面,包括对每一碑的总体论述和写法介绍等等。既有常见公允的说法,又有他自己多年教学的真切体会和独到见解。在书中,他强调了如何才是正确对待传统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汉碑和已出土的简帛隶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知识切中要领,具体方法切实可行。第二部分是对碑文的注释和翻译,这对学习隶书至关重要。汉碑碑文大多艰涩难读,异体字甚多,加以年代久远,剥蚀严重,给认读和临写带来诸多困难。在这本书中,西奇将文词难点加以注释,并译成现代语体文,对残缺的字句依据资料加以补订,又将汉代某些文字与现代不同的写法进行考证,给予注明等等,这可免于误认误写和书而不知所云之苦。第三部分把残缺和模糊字用黑白两种线条加以修补,既保留了原拓原貌,又尽量
启功先生应王伯祥先生索,临写董其昌草书琵琶行,19米手卷,十分精彩。是我社十余种启功临帖选题新增加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