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文集之一本,是作者长期教学、科研、创作经验的总结。论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整体性的一些规律,具体分析了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音乐来源于分类、鼓点的记谱法及其用法,并对不同时期创作的舞蹈精品的音乐进行了曲式分析。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谱例,可供舞蹈院校的音乐教学之用,亦可为音乐院校学生及业余音乐爱好者、业余舞蹈爱好者作为学习的参考书目。
这是一本关于芭蕾舞历史的视觉指南,收录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展示了著名的芭蕾舞者和重要的芭蕾舞事件,令人回味无穷。 《百年芭蕾:足尖上的艺术》致力于引导读者欣赏70多个著名的芭蕾舞剧,如《胡桃夹子》和《天鹅湖》;了解皇家芭蕾舞团和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等著名舞团背后的故事;探索几个世纪以来芭蕾舞者的生活和成就,如玛戈 方婷、卡洛斯 阿科斯塔和达西 布塞尔;认识作曲家和编舞家,如彼得 伊里奇 柴可夫斯基和马修 伯恩。 从芭蕾舞的宫廷起源和*批国家芭蕾舞团的出现,到作品演出的当代布景和华丽大气的场地,这本芭蕾舞著作讲述了令人难忘的芭蕾舞历史,并提供了关于该主题的极有价值的综述。书中珍藏了多张罕见的照片,囊括所有关键人物、作品、表演以及每一支舞蹈背后的真相 它们的灵感来源、创作历史以
《敦煌乐舞》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同时涵盖了榆林窟、西千佛洞*经典的乐舞壁画。敦煌石窟被誉为 20 世纪*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东方卢浮宫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敦煌乐舞》作者是著名敦煌学专家高德祥,他几十年如一日, 沉浸于莫高窟数百个洞窟研究之中,从史学视野阐述敦煌乐舞文化艺术发展史,从美学视角探究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基因。全书以 经变乐舞 为纲目,以珍稀的壁画为依托,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脉络,全面呈现了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所留下的艺术盛景,从乐舞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角度切入,揭示了多元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术语词典》是对过去六十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思考,也是对过去六十年教学的归纳总结。随着教学发展,新教材的出现,会有许多更新的术语出现,所以这部词典是一个阶段性的集成,也是一个过程性的探索,我们不奢望它成为一部经典,但它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努力以及对前人工作的尊敬。
《音乐之声(汉英对照)(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攀登每一座高山、雪绒花、哆来咪、我有信心、孤独的牧羊人、玛丽亚、我喜爱的事、一对平凡夫妻、年满十六岁,快要十七岁、再见,晚安!、一些好事、音乐之声、婚礼进行曲。
此书稿为朱立人系列文集,收录了其近三十年来在各大舞蹈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结构由舞蹈美学、芭蕾史论、观演点评、中俄友谊、对外交流五个部分组成,既涵盖了理论的论述,又包括外比赛、作品、交流的评论和总结,资料翔实,行笔流畅,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书稿。同时,作者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可帮助大众了解芭蕾舞蹈艺术。
《新中国芭蕾舞史》从浩繁的资料中收集并运用大量的证据,对自裕容龄以来至2012年百余年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描述。对其中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以及重要作品,在广泛深入研究及大量数据采集和对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资深从业人员的大规模访谈讨论后,给出了清晰的独立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探求芭蕾艺术的发展规律,梳理出一部比较完整的芭蕾舞在新中国的发展史。
本书内容以图文集的形式展现了朱妍在中央芭蕾舞团二十年的演员经历。在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优秀芭蕾舞者典雅优美的舞姿,也是一位芭蕾明星从一个初露头角到光彩熠熠的20年舞台生涯的缩影。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在入团20年之际以图文集的形式回顾自己演员生涯,对于中央芭蕾舞团和中国芭蕾均具有一定价值。
《舞姿:国际标准舞实用指南》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为你提供信息、范例以及详细的训练计划。部分介绍减压的模式,找到在比赛期间更高效的技术。第二部分提供你所需的一个赛季的高效训练计划以及运用方式。第三部分是关于职业目标定位问题。
本书是一套供戏剧、电影、电视美术工作者设计布景、道具、服装作参考的大型美术资料书,本册收集历代交通工具、历代仪仗、器物、历代兵器和各种日用器物及陈设器物、历代灯具、及历代戏曲道具等图片资料两千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