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岭南特色工艺非遗传承经典 之一。蛋雕在作为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上,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的传统艺术,其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阳雕、阴雕、镂雕等雕刻方式体现。本书主要介绍了蛋雕的历史、材料和准备工作、雕刻工具、雕刻工艺、案例和优秀作品欣赏,并应用ISLI和MPR技术,图文视频结合,通俗易懂。本书注重对动手能力的培养,示范步骤清晰,训练方法精益求精。
《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 《佛像的历史》此书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朝,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技法、来源、流派、风格及特色都有比较全面的梳理,尤其详细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这几个大的石窟。梁先生的文笔极美,阅读起来,非常享受。 《佛像的历史》在写作时,梁思成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专家的天性,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几位研究人员踏上了考察之路,赶在日军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摄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有可能这是这些古建留在人世最后的影像。书中的绝大部分的
本书为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形象、物品、时空: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具象语言研究”的 终成果。全书以“具象”为主题,围绕形象、材料、时空展开论述,系统梳理当代雕塑媒介语言拓展的主要方向和经验,并综合中国当代雕塑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代具象雕塑的创作方法与发展可能。 研究方法以图像学、形式语言分析为主,重视一手文献与文本的运用,将西方当代雕塑创作与中国雕塑家的实践综合看待,基于当下中国艺术创作的客观环境与趋势进行相应的创作理论研究。
龙宏编的《外部空间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践教学系列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四个章节,首章为整本书的理论基础,阐释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具体定义,分析两者在美术学语境中的差异。第二章为《外部空间设计》,讲解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设计中的要素;第三章为《外部空间设计基础》,从“尺度”“材质”“空间”三个层面详细讲解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需要留意的问题,如“透视变形”“材质与安全”“色彩与情绪等”; 一章为《外部空间设计方式》,从建筑学和艺术学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外部空间设计在艺术层面和建筑层面中的逻辑。
本书为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形象、物品、时空: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具象语言研究”的 终成果。全书以“具象”为主题,围绕形象、材料、时空展开论述,系统梳理当代雕塑媒介语言拓展的主要方向和经验,并综合中国当代雕塑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代具象雕塑的创作方法与发展可能。研究方法以图像学、形式语言分析为主,重视一手文献与文本的运用,将西方当代雕塑创作与中国雕塑家的实践综合看待,基于当下中国艺术创作的客观环境与趋势进行相应的创作理论研究。
超轻粘土是一种包容度很高的环保手工材料,不仅能自由捏塑造型,还能用颜料上色,在日式手办和少儿手工中应用 广泛。 董星编著的《超轻粘土制作从入门到精通(附光盘DVD教学版)》共有5个部分,从超轻粘土手工作品的制作基础,到入门案例、技术案例、创意案例、趣味应用案例,由浅入深地教授了超轻粘土手工作品的全流程制作方法。本书案例囊括了新鲜蔬果、美食、花卉、家居物品、可爱饰物和人物,萌系的造型和简化的制作方法 能柔软你的生活!另外,本书还有精美的DVD,包含制作超轻粘土手工作品的教学视频,以及附赠的十二生肖系列小案例和视频。 本书内容简单易学、案例可爱精致,适合手工爱好者与初学者阅读学习,也可以作为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教程,以及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场景雕塑是以功能性纪实而存在的雕塑,其 大特征是对事件的转述,往往描述宏大的历史场面或群体事件。李占洋著的《场景雕塑(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践教学系列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旨在通过讲解场景浮雕的概念、叙事、创作和历史沿革,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一艺术。共五章,首章为场景雕塑的概念,描述讲解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中的场景雕塑;第二章分析了场景雕塑的叙事性以及在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中的叙事作用;第三、四、五章讲解了不同样式的场景雕塑在不同场合中的创作; 为场景雕塑的历史沿革和课程体系。通过这五个章节,作者由宏观到具体,由现实到历史地讲解了场景雕塑的概念、创作和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