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造纸从我国起源,经过历代不断发展、传播、演变,其产区分布广泛,品类纷繁复杂。不仅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物质载体,本身也是民间手工艺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历史留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用 手资料全景呈现中国传统手工纸在产区、原料、制作工艺、加工方式、纸张形态和用纸文化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本书从两个角度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手工纸。 个是选料,传统手工纸选料很关键,不同的产地选择不同的植物作为造纸材料,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不同的植物提取纤维的方式也稍有不同,所以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在用材上的千变万化。第二点是制作,不同的植物纤维,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 终用途,也对应产生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加工方式。我国的造纸技术用多种多样的造纸原科作为基础,在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生产文践中,总
《中国古典节序插花》是中国插花艺术丛书之一,是整套引进的由 地区“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组织编订的系列图书、教材。本书是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为依托的插花艺术方案。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序插花的分类介绍,使读者渐次领会节序插花的特点与要领,完成对节序插花的理解与操作。
曼生壶是清中期溧阳县令陈鸿寿(字曼生)和艺人杨彭年合制的紫砂壶,因文心匠意与金石趣味巧妙结合而成为经典之作,对清中晚期以来的紫砂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从金石学与紫砂艺术的关联入手,通过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讨论曼生壶的创生和传播语境,并对造型与工艺,铭文与装饰等本体进行全面分析。既注意造型与装饰等设计层面的视觉元素,又考察工艺特性,生产及合作范式等文心与匠意交融整合的内在联系。运用器物形态学与人体工学结合的方法分析形态、功能,并结合文献与实物,探寻曼生壶与金石学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剖析其审美、取法、设计、传播和金石学的关系。
刘嵘、刘永红著的《景德镇陶瓷史(2唐五代宋元卷)(精)》为《景德镇陶瓷史》的第二卷,从一个 为全面、综合的视角,阐述了从原始社会至元代各个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唐代到元代这一阶段景德镇陶瓷的原料、工艺、装烧、材质、器型、釉色、装饰与纹样、鉴定要点、科技测试等,力求从陶瓷历史文化、陶瓷生产工艺、陶瓷艺术鉴赏的角度全面总结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该书不仅解读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工艺史和陶瓷经济发展史,也全面阐述了景德镇陶瓷生产所演绎的文化、民俗史, 是对景德镇陶瓷生产工艺、文化艺术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描述和理论总结,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提升。全书选取了大量出土的实物图片及藏品照片,考据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将丰富深刻的文字表述、珍贵的图片资料、史实叙述结合在一起,力求反
谢明良先生为陶瓷史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陶瓷手记5:中国陶瓷的器形、纹饰与图像》是新近出版的一部高质量的学术专著,集中展现出作者近年对陶瓷品研究的新思考。本书共分为五个板块——器形篇、纹饰篇、贸易陶瓷和茶碗篇、图像交流篇、明器陶俑篇,分别涉及不同的研究主题。如对汝窑青瓷舟形杯、陶瓷倒灌壶等器形特殊的器物,作者通过风格及文献的把握,作出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而对卡拉克样式瓷及象嵌云鹤纹碗等,作者通过对纹饰样式的分析、对比,亦推导出新的结论。总之,每一主题的新阐释、理解,均由具体的实物出发,以图证史或以图论史,展现出作者扎实的陶瓷史素养及学术创新能力。本书可称为近年陶瓷史领域的重要的学术之作,值得推荐。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二辑)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漆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海峡两岸漆艺术传承人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的史料空白,另一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海峡两岸漆艺术的整体风貌与发展现状。
上海一位收藏家在机缘巧合中收集到了一批出自于民国时期图案设计室的织物图案的彩绘设计稿,这些图案在民国时期为一时之时尚,也可以给当代的设计师们提供设计的灵感。李胜菊副教授对这一千多件这些织物图案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精选了236幅*代表性的图案,并邀请指尖沙从女性欣赏的视角赏读特殊的图案,编辑成该书。全书按照图案的类型分为植物、动物、风景、几何四个部分,从这四个部分不但能看到相同物象的不同变型,又能看到不同设计元素的交叉和互动。
本书是一本关于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理论的书籍,介绍了陶器与瓷器发明创造的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属性与特征。本书就陶瓷作品存在的基本形式,通过设计创意,融会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运用材料和技术完成作品的规律和方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专业的阐释。 陶瓷艺术创造具有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自身的艺术规律,作者选取传统、民间和现代 作品进行分析,揭示陶瓷工艺思维的独特范式。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通过对陶器与瓷器设计和工艺实践的总结,在专业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清代景德镇陶瓷的研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尽管有关这一时期陶瓷的专著、图录及论文大量涌现,迎来了 的出版高潮,但是对于古陶瓷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尚不充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并全面、准确反映 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著述并不多见。刘晓玉著的《景德镇陶瓷史(4清代卷)(精)》把古代文献和实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各时期瓷器的品种、特色、成就及其影响,力图拓展中国陶瓷考古与研究的新视野。本书的特色在于比较全面地论述清代陶瓷的发展历程、各时期陶瓷的类别、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工艺技术。在撰写方面,重点考虑知识的全面介绍,尽量使读者对清代陶瓷有一个简明而 的了解,避免过于专业和晦涩难懂,叙述上注重通俗性、可读性,同时也努力体现其学术性。因此本书既是知识点较全面的专业著
本书是汉服纹样和配色的设计类图鉴,精选了35类传统中国色和35种传统纹样作为逻辑线,拓展介绍了数百种中国色和纹样,并且根据朝代梳理了当时流行的汉服款式、颜色、纹样的搭配,讲解了关于汉服的小知识。 全书分析、展示了不同朝代的服装主流配色和常见的纹样。 章汉与魏晋·衣袂翩跹,展现典雅与不拘交织的风格;第二章唐·雍容华贵,展现盛世华服之美;第三章宋·俏窄风雅,展现淡雅舒适的质朴风;第四章明·精细雅致,展现等级森严的大美之服。 本书适合设计师、画师、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