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世界》作为陶瓷文化读本,旨在从瓷之路、瓷之韵、瓷之光的角度,历史而又艺术地再现中国瓷器走向世界的丰富图景,藉以 读者走入交织着艰辛与荣耀的千年中国瓷路,领略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本套书包括《瓷行天下》《瓷上文化》《瓷耀世界》三册。本套书定位于雅俗共赏的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读物,兼具历史性、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以严肃的学术论著论文为依据,同时注重搜集鲜活翔实的资料;以大历史为背景, 注目个体生命的种种感知。注重用融通中外的新视野、新话语和新表现手法,以瓷说事,以瓷彰史,使作品既具有学术高度与穿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又具有品读价值与收藏鉴赏价值。 本书为《瓷耀世界(器以载道传扬瓷韵风华)/瓷上世界》,由程庸著。
19世纪晚期以来,实用艺术和设计对芬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它们逐渐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在国际上树立了芬兰的国家形象。芬兰设计的天空,群星灿烂,名家辈出。拜卡·高勒文玛教授的*著作《芬兰设计(一部简明的历史)》,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芬兰设计万花筒。《芬兰设计(一部简明的历史)》为读者勾勒出了从19世纪70年代芬兰设计的初创时期到21世纪初的整个发展脉络。在此期间的工业、培训与教育、文化、设计师和产品等几个重要方面是本书介绍的重点。设计一直在艺术和工业的冲突中不断发展,直至今天仍然如此,设计绝不仅从属于其中之一,而是同属于二者。这正是设计领域的吸引力所在,也是设计领域多维发展的重要源泉。设计同时服务于日常生活,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林乐成、尼跃红主编的《当代国际纤维艺术(融汇共创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选)》为第八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作品集,书中收录了41个国家的200多位艺术家的*新作品。国际纤维艺术展是纤维艺术领域的重要盛会,从洛桑到北京的品牌也已享誉国际。本书的出版对国际纤维艺术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点亮城市夜景:璀璨之都》是中国本夜景刮刮书,是继《秘密花园》涂色书之后的又一新型减压神器!夜景刮刮书无须配色涂色,只需用一支笔刮去灰色线条轮廓,便可绘制精美时尚的夜景刮画。不仅可以刮走烦恼,疗愈身心,而且可以将华丽大气的夜景图装裱,用于家居装饰或赠与友人。 《点亮城市夜景:璀璨之都》收录了12处城市知名景点,让您在减压排忧之余,还可以感受到别样的优美风景和充满魅力的文化熏陶。
实体模型制作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其作用并不在于制作实体模型本身,而在于通过模型制作过程帮助与推导设计,这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途径。本书涉及建筑模型、室内模型、景观模型、产品模型等,其特色与重点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实体模型来帮助完成设计创作。 本书共分五章,包括实体模型概述、实体模型制作基础、实体模型制作材料和工具、实体模型的形态塑造和制作技法、实体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辅导用书。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辉煌的艺术文化,家具也是其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风格的造型艺术。明清更是我国古代家具灿烂的时期,将中国家具发展到了历史的*,一直备受世人推崇和珍赏,业已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本图集包括明清时期的椅、凳、桌、案、几、床榻、柜格、屏、台、架等精美家具,汇集了230件家具制作图、500个纹样图。每件家具都有它的名称(中英文对照)、立体造型图、雕花大样图、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各式各样的纹样图块。并附有光盘一张。图样精致,内容完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图集。 本书对家具生产、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可供国内外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工艺美术师、画家、雕塑家、大专院校师生及广大爱好者学习、欣赏、参考。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展示设计的源起、构成元素、形式法则等五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对设计流程与技法表现等实际操作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图片精美、丰富,适合高职学生使用和参考。
本书围绕三种面具展开分析:斯瓦赫威面具、赫威赫威面具和皂诺克瓦面具。作者对这些面具的美学特点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它们堪与古埃及或古波斯和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品媲美。 作者认为,神话思维是一个中介,通过研究北美地区印第安人部落不同地区流传的各种有关 面具的互不相同而又彼此相通的神话,并通过对这些面具形制的研究,比较这些神话间的关联, 可以解释北美印第安人的传统习俗和社会建制。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全书博取众家之所长,力求反映当代实用工艺美术专业研究和实践的*成果,编写简明扼要,图例丰富,附有思考和练习题,富有特色。 本套丛书除可作各类工艺美术院校、各地书画函授大学教材外,并可供全国工艺美术界专业设计人员参考。
......
本书为“外国黑白木刻精品库”之一,收集的黑白木刻主要还是以俄罗斯为主体的苏联时期的木刻作品,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加盟共和国版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久违了的熟面孔,但正因为如此,也就会格外引起一些老读者的兴趣和思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爱沙尼亚、格鲁吉亚、立陶宛等都独立为国家了,故这本黑白木刻就暂且把选编范围限在了苏联时期。
2013年6月~2014年3月,“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在南通市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本次展览以创新国家建设为历史背景,旨在通过展览推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领域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学术成果;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凸显工艺美术在服务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用”的重要作用,引导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工艺美术行业转型与振兴为目标,推动行业由传统文化领域向创意产业领域的转变;以工艺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转变为目标,引导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作者冯远)收录了这次展览的作品。
《花·界》是一本循着花期探访寺院的随笔集。全书记录了植物的遇见,山河的丈量……植物的生长衰落,山河的沧海变迁,映照着人生道途中那些微小的烦恼和欢喜,那些宏大的汇聚与告别。在这样的道途中,我们和那些隐藏在历史里,隐藏在山林中的人们相遇,我们或提问,或唱酬,时而沉默无语,时而心心相印。
中国的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我国牙雕艺术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出土的牙雕艺术品。此后,历代牙雕工艺品及制作均有文字记载,并有大量实物佐证。 北京的象牙雕刻亦有两千年可考的历史,如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就有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代帝王都把牙雕制品列为皇家用品。明代的果园长和清代的造办处即是为皇宫制作牙雕制品的专业作坊。在北京象牙雕刻的发展过程中,培养、造就了许多象牙雕刻艺术大师,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稿,也创伤脑筋了数以万计的象牙雕刻作品,使牙雕这门古老的民间工艺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设计制作图稿,是牙雕工艺的主要环节,尤其是图稿设计应突出表现制作者的创意和构思。由于象牙原材料的珍贵,一件好的作品必须经过精心图
丝绫堆绣艺术,源于辽金,奠基于元,盛于明清,是我国古老的刺绣技艺与唐代“堆绫”、“贴绢”技艺的结合与发展。它是以天然的植物纤维(棉、麻、丝)为材料,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技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
本集选编由贾宪明、汪新绘等十几位作者编绘的节日、纪念日的图案资料,可供基层宣传,美术工作者做设计、宣传、装饰报刊等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