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建筑与雕塑入门》是继《西方古典绘画入门》和《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之后 第三本介绍西方艺术的入门书。考虑到建筑与雕塑的相关性,本书将这两种艺术合于一卷,这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前两本书一样,本书为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入门导读,引领读者步入古典艺术的神圣殿堂。全书共 20讲,建筑与雕塑各10讲,从古代埃及与中东一直讲到20世纪初,收入近300件建筑或雕塑作品。本书附有索引,注明了每件作品的所在城市、位置和相应的博物馆,不仅便利读者参考,而且为旅行中的艺术欣赏提供了相应的指南。
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纹样,是我国古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点睛之笔,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美学理念的鲜明体现。中国古建彩绘纹样,往往选取线条流畅、结构简明且色彩明快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基本装饰元素,在古建的斗拱、望柱、梁架等不同部位进行装饰,使得中国传统砖木结构的建筑披上了华美的霓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古建艺术风采。而在漫长的中国古建彩绘纹样的变迁、积淀和丰富过程中,古建彩绘纹样也成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营造法式》保留的古建彩绘纹样中撷取经典纹样六十三幅,从构图、造形上均为今人时常可以用以装饰的图案。让我们用今天的审美和无限的创造力,给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赋以新的色彩和生命。
《鼓浪屿老别墅》是目前专门介绍鼓浪屿老别墅内容较全的著作,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用通俗生动、简明扼要的语言一一讲解鼓浪屿70余栋老别墅的前世今生,以及鼓浪屿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并配精美实景图片。读者可“按书索墅”,深度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上一幢幢时光沉淀中的建筑瑰宝。
在美术创作中,无论是油画、环艺、动画专业,还是园林、舞美专业,速写都是基础且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刻家乃至艺术设计家,为了其自身的艺术创作也都离不开速写。速写无疑是画家收集素材、记录生活、表达心灵感受的重要手段。风景速写作为诸多艺术专业的必修课,在高校招生中,也是必考科目。而在速写中,钢笔速写是更难把握的一种艺术形式,这是因为它不能被方便地修改,需要一气呵成。 或许作者的这本画册可以帮助画者找到一种简单有趣的速写方法,从而解决风景速写中存在的某些疑难问题。
本书是作者从事建筑研究20多年的成果积累,书中从空间角度对建筑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广泛。作者比较了东西方在空间模式观念上,在基本空间图式及原型空间的选择上的种种差异,阐述了自己对园林、传统建筑、聚落和当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同时涉及有关建筑与音乐、建筑与数字、建筑与电影艺术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讨论。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与古人心中的宇宙模式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颐和园的设计布局当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如何将音乐凝固为建筑?密斯的巴塞罗那馆可以怎样“解构”?艺术与革命之间应当如何选择?中国未来的城市将走向何方?作者将建筑的“界限”逐一撕裂,展现出多彩别样的“空间”。
人生漫漫,一生所历之物长存不变者几稀,唯有 钢筋混凝土坚硬如故,大庇天 下俱欢颜。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方说 铁塔丑,今日地标傲全球。悉 尼剧院扬白帆,朗香教堂妙结构。至刚至坚之物亦至 柔。这钢筋铁骨之身的建筑自 有柔情,承载着一代建筑大师的豪情与荣耀亦映射其 梦想与哀愁。筑梦天下,为天 下筑梦。且看世界**建筑大师身后的故事。 梁振忠、刘超编*的《世界建筑大师那些事儿》 精选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20位建筑大 师,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卓越成 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 性。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 术。
《琴棋书画与篆刻》是一部关于中国的艺术史图解,内容包括: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三代艺术的礼乐时尚、理性与情感美的交融、大气而浪漫的秦汉艺术、质朴而壮美的汉代印章、雄强浑厚的唐楷、九叠文主宰公印的时代、公印军用与文人印的发轫等。 《琴棋书画与篆刻》由高翠编著。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性,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区角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与设计之一,内容包括学习园地布置,生活区角布置,创意手工布置,自然区角布置,科技区角布置等。本书主要供幼儿园老师作装饰教室的参考书使用。
音乐与建筑史一枚金币两个面的关系。或者说,音乐里头有建筑,建筑身上也有音乐,在西方,一开始是建筑引领、启迪和营养了音乐,文艺复兴建筑的对称美便有这种功能……本书系统全面的研究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则是无限的。知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智慧,是力量。它可以润泽人的修养和谈吐,可以熏染人的心灵和气质,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大致可分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两大类。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它们都博大精深,有如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假如,读者朋友想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远航探险,“非凡30”书系就是一只理想的小舟。它美丽而轻巧,坚固而便捷,可以带你遨游远方陌生的世界,领略那五彩斑斓的水色天光。 所谓“非凡30”,是指书系的编写者从涉及的每一科学文化领域都精选出30个重要、耀眼的知识点加以讲解,以展示人类文明辉煌的成果和大自然神奇的杰作。可以说,作为基本的“科学知识”或“人文知识”,这一个个成果与杰作本应是人人都该了解的;如果由于某
《建筑美术:铅笔素描》根据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要求,由清华大学周宏智教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按照教学步骤由易到难、分门别类地讲解了素描的学习要点,包括概念和目的、工具和材料、基础表现技法、素描作品等。其讲解详尽、范例精美、实用性强,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使用。
《造房子》一书是世界建筑优选奖普利兹克奖得主、有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有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
为什么不同的建筑蕴含着不同的意义?为什么有些建筑如此特别?哪些建筑可以名垂青史?从古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到普通的农舍,作者深入到建筑的背后,探寻其中的经济、政治因素和美学意义,揭示出建筑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元素。
“道法自然”的确是历劫不磨的哲理。自然产生的事物常常就是合理的结果,完全不必喊些“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的口号来蛊惑人心,推销未必有效的“发明”。建筑界对美术课程的“创新”尝试并非全然白费,它多少丰富了教学内容,其可取之处自然会被纳入传统。同时以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从另一个方向的实践证明了传统的建筑美术训练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建筑学校对传统美术教学正在流行某种怀旧情绪,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建筑系的老师和学生,大可不必怀疑我们的美术课程是否过于“传统”“守旧”而正在犯什么“大方向错误”。教者尽心教,学者用功学,这就是一切!这篇序文,未必能为众家著者的劳绩增光添彩,但如果能为教学双方都加强一些信心,也就令作序人感到欣慰。 马克笔作为一种绘图工具,一直受到设计人员的喜爱,就是
本书收入关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论文多篇。作者指出:进入20世纪以后的百年来,我国除了原有的建筑体系以外,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产物。尽管当初中国与西主列强处于不平等状态,但新建筑体系的出现却是历史的必然与进步。作者认为古老的北京既然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大国的改造,才能实现其复杂的现代首都的功能,北京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其富有独特魅力的、举世无双的古都新貌。其实,罗马、伦敦和巴黎,呈现在今人面前的也都是各自的古都新貌。企望把旧北京城池单纯作为一个历史文物,当成博物馆城市加以整体保存,或全面“整旧如旧”的想法,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具现实性。对于当前我国流行的所谓“欧陆风”建筑造型,作者认为需要联系其社会的和时代的根源加以考察,简单地以文化精英的视角,对崛起的
《钢笔手绘别墅表现》是以建筑钢笔画的形式来表现别墅建筑艺术造型的。所介绍的别墅住宅以“塔楼式别墅”居多。所谓“塔楼式别墅”即住宅与塔楼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一幢住宅建筑。塔楼的存在丰富了立面造型,往往会产生独具个性的和生动的建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