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物品种丰富,分布广泛,或传世,或出土,由于保管不善对文物多有损害,既有人为因素,又有历史原因,如书画、纺织品,由于时间的久远其本身自然会老化;银器和铜铁制品又会在自然界霉菌的侵蚀下发生氧化和锈蚀;而陶瓷玉器类容易磕碰,甚至毁灭,难以尽显原来的风貌,这无论对收藏者还是国家都是莫大的损失。 怎样使文物尽量避免损坏,损坏后又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修复?这正是本书所阐述的。本书主要从瓷器、陶器、紫砂、石器、木器、漆器、珐琅器、文房四宝、古籍善本、字画、纺织品、玉器、印章、牙雕、琥珀、珊瑚、翡翠、珍珠、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等二十四类文物来讲述其保护方法和品相与价值的关系,并有各类文物因品相不同而价值有别,使读者能在鉴赏的同时又能加强文物保护。
本书从博物馆、美术馆藏品出发,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以及作者多年来投身书画鉴定的经验与文史知识,探讨作品、书画家以及作品以外的流传、鉴藏序列,为读者呈现一个独特的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研究的视角,是一本值得书画鉴藏界和史学界重视的著作,更是一本喜爱文博艺术的一般读者可赏可学的知识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