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 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 漫游、偶遇、感知 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 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全球艺术史 的路径。
本辑《博古》丛刊共收录二十余篇文章。 从知识性方面来说,在陶瓷方面有朱裕平的《浅绛彩的工艺方法和绘画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收藏和鉴赏浅绛瓷的必要知识;在玉器方面,有华慈祥的《神游于宗教与世俗问的佛像——玉佛》和张明华的《吉祥玉及口彩》两篇,可资参考。徐建融先生的《艺术市场上的书画鉴定》一文,密切结合市场,针对书画鉴定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应对方法,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四节,上期已刊两节,本期续完。 来新夏教授对于新近发现的一批有关北洋军阀史的信札,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与辨析,认为:“新史料之发现并及时报道,应是研究者的福音。但共望能于发表前有一基本评什,不过事夸张,以求实际。”反映了老先生对于史料工作的重视与严肃态度,同时也是对我们办刊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