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系列(第2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之目的是对感兴趣的事项给予一般性的指导,而非提供专业建议。未征得具体专业意见之前,不应依据《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系列(第2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所述内容采取任何行动。我们不对书中所述信息是否准确或完整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承诺或保证。除非法律另有明文规定,普华永道不对任何个人或单位因为阅读了本书而采取或未采取某项行动的后果、或基于本书所作出的任何决定承担任何责任。 《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系列(第2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内容为英文本中的一个章节及其中文译文,指导概以英文为准。出版社和编译者不对英文
201 1年,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先后发布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 四项新准則,并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A、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四项准则进行了修订。除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于2012年7月1日生效外,上述其他新发布或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将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10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汉英对照)》总结和解释了新的或者修改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则所涉及的问题、关键的基础假设、合适的会计处理以及相关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有助于国家监管当局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国内惯例相比较,从而鼓励这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准则获得更加广泛的利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汉英对照)》规范了对联营企业中投资的会计处理,并明确了应用权益法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进行会计处理的要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单独财务报表(汉英对照)》包括主体编制单独财务报表时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单独财务报表(汉英对照)》要求编制单独财务报表的主体以成本或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对此类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应广大读者要求,为《国际会计》第五版编写了这本《学习指导与练习》,针对各章撰写了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教学要点、重点与难点 ,以及 解题指引 。供教师组织教学和读者自学时参考。 之所以撰写 解题指引 而不是 习题解答 ,是鉴于教材中各章的讨论题和练习题中,大都留有供学生和其他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对于演算性的练习题, 解题指引 也就是 习题解答 了。 因教材中已列有主要参考文献,本书不再列示。
本教材以国内外有关国际结算的立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用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分别阐述了国际结算中的票据、单据和基本形式(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国际结算的新型业务(包括包买票据、国际保理、人民币业务跨境结算等)、国际结算中的融资方式等内容。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程序与规则,在理论上侧重知识性与系统性,注意吸收国际结算领域研究的*成果,在实务方面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并注重与我国国际结算业务相结合。
国际结算 是一门实务课程。该课程定位于拥有国际业务的银行及外贸企业,立足于国际结算方式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结合实际,注重从国际结算业务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作者总结了若干年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国际结算惯例、外贸结算业务案例,精心编写了这部国际结算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应用,引用大量案例与单据,试图从教学中锻炼学生以下技能: (1)了解国际结算的运作方法与国际结算业务的操作流程; (2)了解外贸支付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3)掌握国际结算中金融票据与商业单据的审核技巧; (4)掌握必要的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英文专业书写与翻译能力; (5)能发现、分析并解决国际结算及外贸支付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本书以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国际会计是关于国际企业特殊问题的会计 的观点为指导,构建内容体系,进而认为国际会计应该由会计的国际比较与趋同、国际财务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和国际税务会计四部分组成,特别是后三个部分紧扣国际企业战略管理与日常管理对会计的特殊需要来组织和阐述相关内容,使本书更加实用。 本书适合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学习国计会计的专业教材,也是国际企业管理工作者的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他涉外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性。传统的国际结算主要包括结算工具、结算方式以及结算单据等内容。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结算已经远远超过仅为结清国际债权债务的单一职能。目前,国内关于国际结算的教材版本众多,分别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体系和结构并了解它的前沿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是天津市品牌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成果之一。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同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较,本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本教材体系简明扼要,分别对国际结算中的票据篇、方式篇和融资篇三个
本书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本书的编者内容,本着易于高职学生接受、理解的原则,尽可能地贴近业务实际及学生特点,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把重点放在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实际应用上。尽量做到准确锻炼、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 2.通俗易懂,本书重视内容排列上的系统性、逻辑性及各部分的层次关系,同时配有大量的“图表”,以帮助理解、巩固和深化所述内容。 3.体例新颖,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的主干内容,我们在每篇之下,都设有一段概述性的文字,提纲挈领地将本篇内容加以概括阐述,每章之下都分别写清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为了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在每篇末均辟有“技能训练”专章,对本篇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阐释与运用(第2版)(引进版)》的六位作者都是著名的会计学专家,他们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博采各家之长,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组织本书各章节内容及案例,联系企业的实际和案例教学来解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从而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处理企业财务问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阐释与运用(第2版)(引进版)》*的特点就是理论体系完整,内容广泛丰富,大量引进国际会计领域*研究成果和会计实务界*实践经验;增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使之更适用于中国;所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条文的解释都是以具体案例为背景,不仅使抽象复杂的准则条文生动易学,而且使读者能够了解如何在会计实务中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指导。本
《论全球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汉斯·胡格沃斯特演讲实录》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人演讲集之中文版,我倍感高兴与自豪。由于演讲必须言简意赅、简洁凝练,演讲者对所要传递的信息不得不认真思考、字斟句酌,因此,在为公众服务的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我一直把演讲作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我来说,写作演讲稿不仅是沟通信息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写作也迫使我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思考那些必须处理与面对的政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