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柴尔德家族与两次世界大战》由江晓美编著。 罗斯柴尔德是一个发源于法兰克福的金融世家。这个家族在金融界非常出名,但在外却鲜为人知。他们的财富即使身家500亿美元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 盖茨也无法比拟。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谜。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 《罗思柴尔德家族与两次世界大战》为 罗思柴尔德家族 系列之七,讲述了真实的犹太历史,真实的罗思柴尔德家族,真实的跨国犹太金融僭主世袭家天下政治体制的前世今生,是一本金融普及读物。
本书为您讲述韩国企业家教父级人物从白手起家,领导三星成就世界企业的商业智慧。 三星集团今天的成功要归因于李氏家放两代人的努力。李秉喆当年以白手起家打天下,被韩国同行誉为“创业之神”,是韩国经济复兴的实业派代表,他的创业使三星公司具备一个世界企业的雏形。现任三星总裁李健熙在遇到困难之时,时常参照本书寻找突破口,李秉喆的智慧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逊色,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民营如何突破目前成长困境,做强做大,成为百年长寿公司?建立国际品牌?本书会令中国的企业家豁然开朗。 打开本书吧,您会学到经营企业的真谛! 决定企业方向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是市场性、资金、技术还是机制? 总经理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怎样为企业选拨合适的人才? 360行,哪一行可以做状元? 如何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
《大卫·别克和他的非凡汽车》是有关别克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大卫·邓巴·别克的传记,详尽地描述了大卫跌宕起伏的一生。大卫·别克带领他的团队为机动车发明出的汽油发动机卓尔不凡。配置了别克发动机的汽车无论是平地行驶还是爬坡,表现都同样出色。更重要的是,在强大马力的驱动下,别克汽车即使是在泥泞中、黏土地或沙地上能如履平地,进退自如。这些优势令20世纪早期的其他汽车望尘莫及。如今,大卫·别克当之无愧地在汽车业名人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汽车发展史上,别克这个品牌值得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别克公司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汽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跌荡一百年(上)》是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了解中国百年崛起,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作品。此为上卷,叙述1870~1937年的中国企业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英雄主义的魅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为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
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吃惊地发现——令我成长的不是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时刻,反而是在奔向这些时刻的过程中经历的风雨和体验的甘苦。这是我次向这么多人讲述自己走过的路,我把曾经的徘徊、忧郁、坚持和信心与大家分享,除了总结过去的岁月,更大的希望是通过我的经历为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提供一种参考。 从常州老家的堂屋,到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门,我走过了懵懂而执著的童年和少年;从北京到日本,从日本到美国,我经历了不断尝试、自我拼搏的青年时代;在微软的十年,我从最基层的程序员走到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子;在即将离开微软的那些日子,我又独自经历了抉择前难熬的分分秒秒;在盛大的四年,我完成了从跨国企业高管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而进入新华都则成为我职业生涯新的起点…… 对我来说,过去的一切都成
创业,是带领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情。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只具备解决已知问题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当代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力,即底层操作系统,支撑着企业不断更新迭代、不断适应外界变化。这个底层操作系统可拆解为两大方面:认知力和心力。 认知力是发现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水平,心力是真正驱动人前行的内在感受和力量;认知力指引方向,心力决定边界;认知力决定到哪里去,心力决定能走多远。 成功的创业者,无疑拥有着更高版本的底层思维系统,不仅更新速度更快,走得也更远。 作为创业者的你,是否也检视过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它有没有系统漏洞,需不需要升级版本呢? 创业心学,就是一套旨在改善认知力、提高心力的哲学理论。 《心力》讲述了阳明心学如何具体指导创业,
浅尝商人性格特点,品味经商谈判技巧。 本书将各地商人的品性及经商特点细细地慢火 煮 来,供您有滋有味地细心品味 《水煮商人:名地商人性格特征与经商技巧全记录》一书是商人的 四书五经 ,是经商者的谈判高参,是枕边的阅读书,是生意场上的活字典。并教您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与不同商人做生意,打交道的技巧。
1992年,奥利拉任职诺基亚总裁,并凭借濒临绝境时的大胆决定,以及独特的管理结构,带领诺基亚从濒临倒闭的灾难中走出来,使其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军者,从1996年开始,连续15年占据市场首位。但辉煌时期的诺基亚,隐患已埋藏其中,当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诺基亚没有在新系统开发方面做足充分的准备,在手机市场中落败。在书中,约玛?奥利拉详细阐述了作为企业高层所承担的压力、风险与抉择。翻开本书,解读商业帝国轰然崩塌的内部原因。
用一架租来的飞机,也敢进入航空业,开创航线 ;作为饮料新兵,却敢直面挑战超过百年历史的可口 可乐! 以4英镑起家,开创出破百亿规模、版图横跨34 国的维珍集团,其每一次拓展都在市场上掀起一次新 的革命。从唱片、航空、移动运营到银行、铁路等行 业,理查德·布兰森喜欢在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开创新 事业。他为何习惯选择进入已成熟的市场?他颠覆传 统行业的创新点子,从何而来? 《维珍创业经:理查德·布兰森如何颠覆传统行 业》揭秘布兰森颠覆式的创业精神,以及他重视创业 细节、践行品牌价值观的独特思想。 创业之初有哪些市场值得进入? 初创团队要怎么建立? 获得创业资金的方式是什么? 选择怎样的策略扩张事业? 如何维持创业的热情与干劲?
如何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优化员工团队,我们的主要管理思路是,不断深化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求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始终加强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而且要关注员工,牢固树立“内部客人”的意识,应具备善于用人,能够团结人,凝聚人心的管理能力。同时大力提倡表扬文化,倡导学习型企业;通过品牌故事的演讲与传播,编写锦江之星十年创业历程――《奢华的简约》一书,引导大家学习交流,强化业务培训等系列措施,来营造锦江之星特色的文化氛围,以此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优化员工团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十年一剑天下名,万里梦始于此,奢华容易简约难,之师千锤炼,非常时刻尽点滴,笃志百年王者风等。
什么让中国平安在28年来能够持续发展,并赢得业界尊重?中国平安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中国平安是如何成长的?《平安,不单做保险——中国平安怎样走进世界500强》一书,试图从中国平安的国际范、中国平安与马明哲、中国平安的诞生、中国平安的发展、保险中国平安之基石、银行中国平安之枝干、投资中国平安之发展、中国平安互联网金融、中国平安的合作共赢、中国平安在竞争中强大、中国平安的企业文化、中国平安的社会责任等十二个方面对中国平安进行了解读,以了解中国平安在不断求新求变的道路上是怎么发展壮大的。
1998年,数码世界初具雏形。 至此以往,大浪淘沙。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了以苹果、谷歌、微软为首的行业巨头。它们为争夺数码世界不同分支的霸主地位而争斗,包括搜索技术、移动音乐、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它们可利用的武器包括硬件、软件以及广告。同时,它们要赌上的则是公司的声望,当然,还有我们的未来。然而,无论在产品创新还是在战略优势上,这些企业彼此竞争、彼此砥砺,推动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苹果、谷歌和微软在较量之中,最终形成了自己杀手锏: 苹果擅长设计,具有控制着软件和硬件的垂直模式,并且将客户体验做到了无人能企及的。 谷歌专注于提供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并运用其数据分析能力做出决策,常常让竞争对手措手不及。 微软依靠高质量的程序处理能力,在软件开发方面所向披靡,
本书是招商银行为纪念他们创行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一本书,依据业务、管理、文化等维度进行分类,以招行三十周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关键事件为主线,采访了50位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全面展示了招行的历史和发展,也可窥见招行成功的经验,具有社会借鉴作用。
《我与中信(1979-2019)》以个体的角度记录了中信集团的发展历程。在中信集团的发展历史中,我们能感受到作为个体的中信人所释放出的向上的能量,也能洞见中信集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主题为“我与中信”的叙述之所以能得到许多人的欢迎,源于它为中信事业的亲历者提供了一个参与书写中信历史的视角和机会。人们能从这部文集中触摸到个体梦想的温度,品味中信人鲜活的生存状态,从而感受中信的无穷张力和勃勃生机。《我与中信(1979-2019)》能反映出,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信集团,在践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从而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
美国头号连锁零售公司诺得斯特罗姆公司以一种全新的、未曾有过的方式尽力为顾客服务,使得全美,直至世界各地的顾客同他们保持一种长期亲密的联系。 书中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诺氏的经营方式和他们是如何为顾客服务的,包括售贷员吸引数千名回头客的秘决,经理们经营商店员的方法,诺氏零售业不断成功的经验和众多实例,充分展示了顾客服务的魅力所在,证明了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零售业滚滚财源和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核心正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 转型与创新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经济、新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科创板的推出更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兴行业的技术驱动模式,决定了对其的投资思维必然有别于传统产业。要辨别该领域中的独角兽企业,技术捕捉能力与趋势嗅觉是考验资本方的重要因素。在注重投资成效的资本运作中,如何将医疗理念、互联网业态、工业思维等知识体系有效地纳入考量范围,亦是判断投资方服务能力的准绳。发掘新兴行业潜力和资本运作经验构成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有两者互补才能带来与企业契合的资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