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会发现,本书附录中的杜尔哥书信摘录,非常有助于理解他的经济理论。摘录(一)、摘录(三)和摘录(五)中所摘录的杜尔哥书信,早在1849年就已由吉·赫·伯顿发表于《名人致大卫?休谟的书信集》。而摘录(二)和摘录(四)中所摘录的休谟书信,只是在近几年才在里昂?萨伊主编的彭天卫·觖漠·经济文集》中公之于众。这部文集于1888年出版,是盱经济学微型从秽》中的一种。杜尔哥与休谟的书信来往主要与卢梭有关,涉及经济问题的文字在全部书信中只占一小部分。休谟写给莫雷累的那封有趣的信[摘录(十)是这封信的一个片断],也发表于萨伊主编的《大卫·休漠·经济文集》中。摘录(六)至摘录(九)摘自谢尔为《经济学家学报》所写的那篇论文,以及前述已经提及的《杜邦与重农学派》一书中所载的以前未发表的杜尔哥的书信。《杜邦与重农学派》这本书,对于
本书内容包括: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经济法则的性质、经济学法则与实现、经济科学的意义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先后论述了各种耕作方法的变迁、交换和货币的性质以及资本的运用方法等等,从而创立了所谓 单一地租税 的理论。此外,对 贸易自由 和 企业自由 的呼吁,自始至终贯穿在杜阁的这部著作中。很明显,这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创造资本主义基础的条件方面,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国家所提出的直接要求。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本书是“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的代表作,囊括了迄今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论发展的高阶水平。 《博弈论》一书既包含了博弈数学理论的细致说明,又包含了该理论多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书中用丰富详实的案例,介绍了零和博弈、三人博弈、混合策略、囚徒困境等经典的博弈理论,每个博弈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可以运用的策略帮你解决人生难题。 怎样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怎样合理分配利益达到各方均衡?怎样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摸清对手的意图?《博弈论》将带领读者走进博弈的赛局中,开始一场特殊的“博弈”之旅。\\\"
\\\"本书是“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的代表作,囊括了迄今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论发展的高阶水平。 《博弈论》一书既包含了博弈数学理论的细致说明,又包含了该理论多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书中用丰富详实的案例,介绍了零和博弈、三人博弈、混合策略、囚徒困境等经典的博弈理论,每个博弈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可以运用的策略帮你解决人生难题。 怎样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怎样合理分配利益达到各方均衡?怎样在变幻莫测的局势中,摸清对手的意图?《博弈论》将带领读者走进博弈的赛局中,开始一场特殊的“博弈”之旅。\\\"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的特点是,除在方法论方面把“新古典主义”的理想产量理论用无差异曲线给以新的雕琢和发挥外,在目的论方面又发展了凯恩斯等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鲍莫尔简要地叙述了早期各家有关福利经济的论述后,就开始讨论理想产量问题。他用相当多的篇幅以他独具特色的数学公式发展了帕累托以来的无差异分析方法。这是这《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在方法论方面的贡献。他认为,理想产量的标准不是的,对于偏离理想产量的情况也是不容易辨认的。但是一旦我们知道了偏离的方向和大小,就能采用奖励和赋税的方法加以改善。这种改善并不需要放弃市场机构的运用。因为用任何中央计划机构或其他组织替代市场机构来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者,其消除偏离理想产量的效果,不见得会比
本书篇幅虽小,但有三大目标。首先是换种方式,对后工业理论作一番陈述,而且赋予它新的活力。其次,是以实例说明作为了解当代经济的一种方法,经济社会学所具有的影响力。第三,则是为反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选择,提供一种可资选择的参照标准。显然,独此一书,这几项任务中,完成哪一项都使人有力不从心之感。更何况,书中谈及的各种论题,意义又都如此重大,独立存在的各章,都只不过触及与我的论点有关的数据资料和学术成就的表面而已,应该纳入这项分析的新的论著,又差不多每天都在出版发行中。然而,要是能够起到鼓励别人更为持续、系统地开始研究这些问题的作用的话,我认为我还是有理由发表一篇短论,确切说,是一项尝试的结果 诚然,是带有暂时性的,尚待完善的。要是没有人执著、理智地作出这样一种大胆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版出版于1977年。15年之后,作者认为应该进行一次重人修订了。在第三版中,作者做出了两类修订,结构上的与内容上的改变。 结构上的改变包括在“组合单元式”的章节中对资料的重大调整。这些章节绝大部分在我的本科教材——《中级微观经济学》——里的相应章节中,均有相同的标题。这使得学生们易于在适当的时候返回到本科教材进行复习。它还有另一种作用:如果一个中年级学生想在某一问题上进行更深人的学习,那么,转到《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的适当章节上来是很容易的。组合单元式的结构还有突进一步的两项优点:易于按照各种顺序研读本书,更便于将本书作参考之用。 除了以上的重新组织外,还有几项内容上的修改。 首先,本书的许多章节作者都进行了重写,内容更充实。 其次,作者运用了大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目的是对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讨论和分析,它可以服务于三个目的:一是作为经济学和相关专业领域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二是供未曾修过博弈论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专业的学者自学用;三是放在书架上作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一本参考手册。在写这本书是作者假定读者有中级微观经济学基础,但并不具有博弈论的入门知识,因此,本书对博弈论的核心概念的引入是循序渐进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告诉读者博弈论说了些什么,而在于引导读者运用书中介绍的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为了这个目的,作者在陈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例子,其中有些例子是作者自己杜撰的。尽管大部分例子是经济学的,也有不少是其他学科的,如法律、政治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