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韩康教授主持撰写的(《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一书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从多个维度对北部湾新区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全书认为,北部湾新区是我国外交政策、地缘政治、经济突破的战略支撑点;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和经济安全战略的“试水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和产业“蛙跳”的翘板,联动西南经济起飞的枢纽,文化精进和社会正向演进的综合示范区。全书从构建北部湾大城市带、探寻产业“蛙跳”、积累社会资本、打造高绩效政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为北部湾新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是北部湾新区开发中不可多得的一道“智慧大餐”。
何谓义乌现象?义乌现象就是指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过程中,本来不具备经济学意义上比较优势的义乌经过近三十年的成长过程,从“鸡毛换糖”,到集市摆摊,再到室内集中展销,进而升级为国际知名的小商品市场,成为蓬勃发展的国际商品市场和物流集散中心,成为世界知名小商品交易中心的现象。 义乌现象不单纯是一种现象。通过这种现象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既体现市场经济的成长规律,又符合政府加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战略选择。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之家系列读物》是中小企业之家的培训教材,2013年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与我社合作出版了本丛书。《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之家系列读物》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组织编写。目前本丛书已出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答》《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问答》《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上市公司监管法规选编》。本书收录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及创业板上市规则,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编。内容权威。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的框架思路是:首先,对产业集群理论层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为后面的研究内容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产业集群是欠发达经济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次,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最后,通过典型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对研究进行了深化。 王庆娟专著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了本书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主要界定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并对产业集群的特征、集聚效应、形成机制、组织结构类型和生命周期演进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为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是当下的热词,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相关行业积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寻求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这就为各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 就体育产业而言,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转型期,一方面面临由体育基础薄弱的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由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向各项类别均衡发展的转型问题。就养老产业而言,面临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压力。 体育产业和养老产业本身就有一定的关联,并相互影响,且两者目前均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具备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两者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产业自身的发展,还能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海洋经济发展*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保障。朱孟进、刘平、郝立亚编*的《海洋金融(宁波发展路径研究)》以宁波为蓝本,基于国内外海洋金融理论和文献研究,提出宁波发展海洋金融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针对宁波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岛开发、海洋运输、大宗商品市场等若干海洋经济重点领域,探讨金融服务的现状、面临制约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宁波海洋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支持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对策举措。 本书出版的目的是有效发挥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积极推动宁波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的核心区,共同促进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宏大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区域发展及其政策演变;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矛盾和挑战;“西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构思;“西三角”经济圈可行性分析;“西三角”经济圈的阶段性发展路径等。
《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级体系的影响》试图揭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间信息流动的空间格局以及形成机理。作为信息价值得以实现的保证,信息的流动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对信息经济的研究包括情报学(主要为宏观信息经济)和经济学(主要为微观信息经济)两个角度,《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级体系的影响》即是从情报学角度对信息资源宏观空间配置这一分支的研究。
乌蒙山片区是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本书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快区域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相结合,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把乌蒙山片区建设成为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提供智力支持。
刘蕾编著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规划的关系为出发点,以皖江城市带为实证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对皖江城市带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想,为科学引导该地区合理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适合从事资源环境研究、国土规划研究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 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在新时期要加快突破跨区域机制体制障碍,探索协同创新新路径,推出一批先试先行政策,促进三地产业实现真正的融合,创造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产业协同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总体来看,北京核心带动作用明显,2018 年年末,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达到1.2 万家,占京津冀法人单位区域内跨省(市)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 76.5%。三地产业融合效果显著,天津构建了以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为综合承载平台、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若干专业承载平台为框架的 1 16 承接格局; 河北以雄安新区为集中载体,围绕曹妃甸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