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 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 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或听说过 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和、神州、康宝、万家乐、华宝 等著名的家电品牌; 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或者听说过 碧桂园、顺丰、顺德农商行、大自然木地板 等著名的企业; 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广东盛产家具,而顺德的龙江正是 中国家具镇 ,乐从是 中国家具商贸之都 ; 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如果你是做花卉生意的,就或多或少会听说过陈村,因为这里是 花卉种植基地 。 在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顺德 二字始终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对于媒体来说,顺德是一座新闻的富矿;对于学界来说,顺德是一个研究的样本。人们用顺德现象、顺德模式、顺德奇迹、顺德改革等各种各样的词汇来透视和描写顺德。 那么,在一系列的经济现象与改革形象背
本书的设计初衷便是通过全方位总结各个领域的改革,展示中国改革故事,并尝试提炼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的思路是把消除传统经济体制对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束缚作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把中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从而潜在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促进高速发展的各种贡献因素。首先,本书作者介绍了宏观经济政策演进与创新,包括公共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产品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变化等市场化改革。其次,作者讨论了产业、区域和要素市场发育的问题。如从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扩大角度回顾了共享发展过程,从产业调整与结构变化以及区域战略演变叙述了发展如何增进协调性,讲述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从竞争环境与企业改革观察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后,
本书重点探讨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思路和对策。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并非单项改革,而是一个改革体系。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将理论、实践和政策相结合。本书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将供给侧改革与全面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明确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题中之义,是全面改革中的“精准改革”。供给侧改革涉及供给主体、生产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及其影响因素、存量调整和培育增量等,明确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发挥企业的作用、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进一步对现行财税体制进行全面、系统、整体性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发展和财政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推动各级财税部门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好地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长楼继伟亲自担任主编,组织编写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书,就财税体制的历史演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履不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沉疴积弊,经济 是迅猛发展。但是,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和新的难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持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为何仍未能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怎么才能使创新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金融、税制、对外贸易、环保等领域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张军,王永钦主编的《大转型(中国经济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名为“大转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中国从贫困的发展中 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二是当下改革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期。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作者们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中国经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20 2021)》,主要是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实施情况和试点示范情况做了全面评估,并围绕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五个方面,集中总结推出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等地区的140项典型做法,供社会各界参考。
这是一本阐释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专著。本书回顾了经济学对制度研究的历史轨迹,并指出其局限性。作者利用交易费用和交易模块工具构建了新的制度分析框架,提出用时间度量交易费用、用交易费用阐释制度演进,并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政府间的权利交易纳入经济制度研究范畴。书中分析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从高交易费用体制起步,经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体制竞争,选择了低交易费用的市场经济体制,解开了所有制、资源配置方式、分配方式与社会制度的 三个绑定 ,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 秘密 所在。本书也揭示出,在路径依赖、效率递减、制度异化规律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由点及线、由点及面的约束蔓延现象,正蚕食着改革红利,对发展形成约束。书中选取投资、建设用地、能源、营商环境等领域为例,分析
《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城镇化战略》以国家发展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趋势性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从专家学者的视角探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外交、国防、改革、开放等20个领域的战略性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关的战略思考和行动建议。这套丛书的出版,力求能够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参考的同时,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全书分上、下两篇,以案例形式系统总结并展现了81家中央企业所出资的 双百企业 和67家地方 双百企业 的改革实践,力求对更多国有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可供政府领导、国有企业管理者、国资国企相关工作人员和国资国企改革研究人员等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