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部建设[2003]104号文件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实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分类,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水上公共交通及城市其他公共交通方式。 本标准由建设部鎧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系统分析框架,对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涵、机制、阶段、模式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2.本书立足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围绕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大主线,研究了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在理论上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本书依据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城市化指数和金融支持度指数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对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测度了中国城市化和金融支持水平,并发现金融支持和城市化具有高度相关性。金融支持对中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系统建设与运行模式;4.地理空间数据;5.系统功能与性能;6.系统运行环境;7.系统建设与验收;8.系统维护。 本规范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l.对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模式作了必要的扩展;2.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作了细化,并增加了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元数据、数据建库和数据更新等内容; 3.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描述;4.对系统建设和验收的要求作了较多的修改和扩充。
本书主要论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史、编制原理、编制方法、管理程序等。此书可用于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辅修读物,此外读者还包括城市规划编制人员和管理人员。
本书根据中国城市化赖以进行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条件,提出要切实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六大支持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农村与农业支持系统、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城镇发展支持系统。本书重点对两大核心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和制度支持系统的内容、框架结构、以及建立系统的路径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并就城镇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后介绍了两个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化问题的案例。 本书可以为规划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参考书。
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形成,城市住宅价格问题成为房地产专业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住宅价格问题,国内学者大多数从住宅市场的供求关系、住宅价格的构成、住宅政策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自2002年起国内有学者开始采用Hedonic模型对住宅价格进行实证研究,求取住宅特征和住宅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王旭育编著的《基于Hedonic模型的上海住宅特征价格》把特征价格理论应用于上海住宅市场,《基于Hedonic模型的上海住宅特征价格》分析上海的住宅特征、特征价格和边际价格,构建适用于上海住宅市场的特征价格模型,进一步验证Hedonic模型在住宅市场的适用性。
《城市交通与组织》可作为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管理工程、工业工程以及相关专业本科教学参考书。本书力求把与城市交通与组织相关的基本含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融为一体,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介绍。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领会和把握全书各章节的主要思想和知识点,本书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题。
《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生产要素空间聚集现象和趋势为主线,以城镇合理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为落脚点,研究“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城镇化战略研究的探索和创新。报告强调,提升城镇化质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发挥新形势下小城镇聚集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增强国家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实力;加强城市在衔接区域交通与市域交通上的枢纽作用,发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引导生产要素聚集与扩散的积极作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强化城乡空间管制,通过划定三区四线在城乡规划中明确不能建设和必须保护的战略空间,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写的《城市发展与交通方式创新》包括都市发展、交通需求与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与车辆设计创新;城市交通与老龄化进程;城市慢行道的困境与解决思路;交通系统与交通工具整合创新的机会五个部分。
邓卫、张杰、庄惟敏、焦杨、杨红梅等著的 《2012-2013年度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对2012— 2013年度中国城市住宅开发建设、配置流通等各领域 的实况与动态 予以全面、客观的介绍和分析。全书共分6章,主要 内容包括:2012—2013年度中国 城市住宅发展概况,住房的供需与住房价格情况,重 大住房政策对住房市场影响,住宅用地发展情况,以 及住宅建筑节能等。 《2012-2013年度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的主 要特点在于:主要以国家统计局、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等政府部门发布的权 威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反映 2012—2013年度全国城市住宅的 发展状况,数据翔实、图表丰富、行文简明、语言朴 实、表述明了。是从事住宅规划设 计和开发建设工作者可参考借鉴的工具书。 本书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经 济、住宅经
本书在作者多年的教学、科研何实践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为重点,运用土地经济学、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空间经济学、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何研究了土地利用相关原理、规律何应用。本书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何新颖,吸收了学科当前研究的诸多新视点何新问题,增加了很多同类教材所没有的内容,具有不同于以前同类书籍的一些特点。 本书可以作为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城市规划与管理、经济地理等学科领域的教材或参考资料。适合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咨询何实务操作的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何本科生使用。
关于水务公司管理经营模式的探讨,各国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在社会广泛关注完全公有模式、法人单位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法国模式)和完全私有模式(英国模式)之时,本书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公有水务公司模式。 该模式是荷兰现在供水行业的主导模式,并在智利、波兰、菲律宾等国家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也有良好的实践。 荷兰地处莱茵河下游,是一个低地国家,其1/4国土的海拔高度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因此,荷兰早在形成政府以前就建立了水务委员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荷兰人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治水经验,特别是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荷兰供水行业经历了私人特许经营、市政部门直接拥有和负责管理水厂这两个阶段之后,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以公有水务公司为主导模式的现状,从供水行业通行的各个指标来衡量,荷兰供水行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各项生产、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支撑城市运行的“骨架”。由于各类城 市基础设施划归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根据需求分别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决策、建设实施,使得对城 市基础设施投资效果的考察缺乏系统性,从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在这种 背景下,万冬君、刘伊生、赵世强编著的《基于协调视角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果评价研究》借鉴国内外 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于协调的视角,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价值工程理论、协 同理论、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果的系统评价展开系统 、深入的研究。 《基于协调视角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果评价研究》可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者提供理论指导, 也可供城市管理、工
本书围绕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进程拉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这一主线,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剖析和实证研究。在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推论,统计整理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化的相关性、城市化进程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量、基础设施各子系统对城市化的相关性三个计量模型,并使用全国和重庆市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城市中国》对中国城市建设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梳理、介绍,分八大古都、人文名城、新兴城市、红色革命城市、民族特色城市等等了城进行个性特色介绍,既可以增长读者的有关地理知识,又可以通过城市了解历史进程,同时感受祖国变化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