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蔚云教授作为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中对八二宪法起草的背景、主要经验、重大问题和各条文的具体讨论,做了最为精准而又精炼的记录,并进行了学理概括。《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是理解和解释八二宪法制宪原意的最重要的文献依据,是理解我国宪法的重要著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宪法全面实施,特别是推进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宪法实施,必须以对宪法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而《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是对宪法做历史解释的基本参考资料。同时,《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具有极强的学科开创意义,对建构中国宪法学的自主话语体系也具有基础作用。 《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曾于1986年由我社出版(统一书号:6209 73),因年代久远,年轻学者多未睹真容,而以复印本和扫描本传播,如能重排出版,必为学
《美国宪制政府》是美国前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的经典名篇,源于1907年威尔逊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一系列讲座,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政治科学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作品之一。威尔逊写作《美国宪制政府》的初衷,是开启民智,向广大民众讲述关于宪法和国家基本架构的知识,包括各州与联邦的关系,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的分工、制衡与协作,行政权力在宪法框架内的运作方式,司法部门维护民众权利的职能等。威尔逊对造成建国者理论与现代实践断裂的原因提供了哲学式的解读,并对建国者的缺陷提供了一种 威尔逊式的解决途径 。 《美国宪制政府》面世距今逾百年,已牢牢奠立法科经典之名。
本书针对立法活动中关键程序立法审查和发布规程进行论述。明确了立法审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以及审查形式与程序,在专业主管部门业务审查基础上强调了立法主管部门的初审、再审和终审的三审规程。立法发布法规规程更是法治建设的重点程序,必经呈报和审批发布规程并包括法规印发发布阶段,全程检验着立法发布机关全体参与人员,尤其是有立法权者为实现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宏图所担负的使命与责任。 本书仅就世纪之交法治建设初期的部分经验教训敬献读者,供新时代参与国家法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奋斗者们参考。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现法治中国好形象的重要内容。为便于外籍人士更便捷地了解中国现行宪法内容,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宪法知识解读,采用彩图场景加法条的立体阐述模式,有利于外国友人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迅速了解中国宪法知识。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合宪性解释,简言之,是指在合宪性审查过程中通过解释保留法律条文有效性的方法。合宪性解释属于一种宪法判断的方法,也是多数国家主要采用的宪法判断方法。它在具体审查模式(如美国、日本)和抽象审查模式(如德国)下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前者体现经典宪法教义中的 三权分立 思想,推崇司法谦抑原则;而后者的初衷则是借此扩大基本权利在普通诉讼中的辐射效力。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使用法律限缩解释,使法律条文的理解不逸出宪法的有效性射程。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的许可下,我国司法实务界开始在裁判文书中援引宪法进行说理,这种司法裁判方式与合宪性解释有一定的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宪法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加强法律条文适用的正当性。本书重点考察合宪性解释的两种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合宪性解释的基本
《宪法社会学》在宪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地带,推进关于宪法的社会学研究,同时彰显法律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那就是宪法社会学。为了实现这个学术目标,本书聚焦于活生生的宪法,立足于政治运行的真实规则,在梳理宪法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基础上,挖掘政治过程中的宪法问题,分辨政治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制度角色,叙述宪法变迁的中国经验与中国规律,归纳宪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借着四中全会普及法律宣传的需要,田容嘉编绘的《图解宪法》从宪法开始做一系列生动通俗的图解版法律。形式以宪法法条为顺序,章前做总的一张图,再对适合的条文进行配图,从而使枯燥的法条,变得亲切、生动,易于学习和理解。
本书从分析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入手,结合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表现与特点,分析现有协调法律冲突方法的困境与局限。我国区际法律冲突是单一制国家内部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不同于联邦制国家中各省或州之间的法律冲突,具有特殊性。在宪法与各法域的法律制度之间存在基本法这个特殊制度的结构缓冲,因此,直接运用冲突法方法并不能有效协调不同法域法律冲突问题,需要在宪法层面建立完善的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实现宪法对不同法域立法和司法的制约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