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第4版)》作者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的不平等,为了减少犯罪,必须强调和理解诸如种族、社会阶层等结构性的因素。该书还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暴力犯罪、白领犯罪、政治犯罪等犯罪的不同类型,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填补犯罪社会学方面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有组织犯罪实证研究》内容包括:北京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分析报告、东北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分析报告、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分析报告、中部地区有组织罪实证分析报告、东南沿海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分析报告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反贪查账实务与技巧》从反贪查账的概念、目的与任务、特点与基本要求入手,总结了目前反贪查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详细阐述了财务会计事实与贪污贿赂犯罪事实的关系及对其的证明意义,讲解了反贪查账应掌握的基本会计知识和原理;结合反贪查账实际,作者总结提炼了7种常用的查账方法,探讨了不同查账目标下的查账组织的指挥与谋略,同时对反贪查账的程序、步骤、方式、策略进行了总结;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办案中最常见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和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小金库等实物资产的具体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贪污贿赂等犯罪,作者以专章的形式,揭示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不同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及其在财务会计
《教义刑法学(第二版)》以教义或以信条(Dogma)为核心意念,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逻辑框架,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体系性地叙述了刑法教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展示了以教义学为内容的刑法学的学术魅力。
《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研究》立足于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采用比较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思辨分析以及规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对实行行为基本理论、实行的着手的意义及其评析、着手认定标准中的现实危险的判断、特殊类型犯罪的着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有益的探索,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外刑法中,作为未遂犯基本要件之一的“实行的着手”问题,系事关行为人的行为可罚性有无或刑事责任轻重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和重要实践问题,一直都是中外刑法学者们智能燃烧的焦点之一。
《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系统研究了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在理论层面上,作者详细阐释了痕迹检验中的一般原理和同一认定理论;在实务层面上,又全面讲解了手印、脚印、工具痕迹、枪弹痕迹以及其他常见痕迹的发现、提取和鉴定方法,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务指导价值。
案件的侦查活动,是侦查员与作案者智慧较量的过程,要求侦查员必须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有根据已掌握的案件材料对整个案件及破案方式进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有“运筹帷幄”的本领,因此,侦查思维谋略在案件侦查中大有用武之地。为贴合公安侦查实际,对传统逻辑思维方法在侦查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学科理论的延伸解读,以求通过对公安侦查思维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冀望形成可供侦查工作实践广泛借鉴的侦查思维谋略体系。拟通过侦查思维谋略体系的初步构建,来诠释案件侦破的思维活动,并赋予传统逻辑思维方法在公安侦查工作中作为侦查思维谋略主要构成要素的新的生命,为广大侦查员提供有力的思维武器。
《刑事侦查电子取证研究》共七个部分,除引论外,共分六章。介绍了刑事侦查电子取证问题的研究背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进路。论述电子取证的理念。电子技术的应用对刑事诉讼提出了两方面的挑战,即犯罪手段的提高对刑事诉讼打击犯罪效能的考验,以及电子取证带来的侦查权扩张对刑事诉讼保障人权功能的威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再加上一体性的信息化网络构建与高度快速化的资源要素流动,传统世界在人类面前已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样态,旧的社会现象业已在这种新状态下改变了原有面貌,蕴含并萌生了许多新特质与新内容,其中也包括臭名昭著的专门针对人类自身的罪行拐卖人口犯罪。文稿从内涵和外延上,与传统的拐卖人口犯罪相比,介绍新型的拐卖人口犯罪的质和量的嬗变,转变拐卖人口犯罪的研究观念,并将其放在现代论思维、道德伦理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框架下去反思与探究,提出应对的对策和策略。
《山东工商学院法学文库1:境外卧底侦查比较研究》从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及组织法等不同角度对卧底警察违法犯罪问题、卧底侦查程序、卧底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及卧底侦查组织安排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山东工商学院法学文库1:境外卧底侦查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卧底侦查历史发展背景、刑法实体理论及诉讼运行模式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状况,提出契合我国国情的卧底侦查立法、司法建议。
本书在整体架构上分为毒品犯罪总论与毒品犯罪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研究毒品犯罪的基础性、宏观性问题,共分四章,各论部分探讨毒品犯罪具体个罪的定罪量刑问题,共分十二章。本书秉持立法和司法相贯通、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以我国毒品犯罪刑事立法为基础文本,以涉毒犯罪司法解释和毒品犯罪司法判例为支撑资料,对我国毒品犯罪刑事立法展开全面解读,对司法实践中有关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复杂疑难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相信会对毒品犯罪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提供参考助益。
《犯罪侦查学(第2版)》主要是由我早年间卓有成就的几位学生编撰的。作者翁里、徐公社等同志自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后,孜孜不倦地在犯罪侦查领域进行理论探索,近几年出了不少研究成果。翻译出版了美国的《犯罪侦查》(约65万字,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新编的《犯罪侦查学(第2版)》,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系和内容均有所创新。本书继“导论”之后,将“侦查技术”、“侦查措施”、“侦查方法”分编拟写。侦查技术部分,向读者首次介绍“DNA物证技术”、“声纹鉴定技术”等内容,这些都是目前各国应用较广泛的先进刑侦技术。书中还特别阐述了关于“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金融犯罪”、“贪污、贿赂犯罪”和“涉外犯罪”等案件的侦查取证方法,范围和内容均有所拓展。为了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全球缉毒:实用侦查技术》从全球缉毒的大视角,清晰、简明而又全面地涵盖了缉毒侦查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一本在犯罪和执法领域里不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开拓性的缉毒专业领域入门书籍。该书不仅适合作为参与缉毒执法行动的新、老警察的培训教科书,而且还可以作为刑事司法专业人员扩展知识,以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教师的参考书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外国警学译丛:指纹显现及鉴定基础》重点讨论指纹在人身识别以及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两方面问题,这两个方面是互为交叉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在刑事侦查领域,主要涉及犯罪现场潜在手印显现、检测和记录内容;在人身识别领域,主要关注已知人员捺印指纹样本与未知印痕之间的关系,即检验、鉴定问题。RobertOlsen在1978年出版的著作中也是探讨这两个方面问题,并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