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论丛》1994年创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法学类集刊,亦为CSSCI来源刊。二十多年来,《民商法论丛》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出培养了许多法学人才,目前在民商法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几乎都在《民商法论丛》上发表过论文。最新一期,收录了共15篇文章,分布于四大模块 专题研究 外国法研究 译文 法律资料 , 专题研究 部分收录的文章能够较为明显反映和呈现当前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 外国法研究 模块,主要介绍了日本的自动驾驶汽车侵权立法动向,和德国的著作权问题,与 专题研究 模块的相关讨论可以形成互动,为读者提供思考空间。 译文 部分两篇文章均聚焦数字技术与信息保护,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外在数智时代的立法和学术现状、启发国内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恋爱和结婚都要懂的法律小常识。《好的婚姻从来不是忍出来的》是知名婚姻律师张荆基于《民法典》新规及司法解释的婚姻法律知识书,是送给每个女性的婚恋安全指南。要知道,好的婚姻,不是忍出来的。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打开格局,提升婚姻认知,自己把握终身幸福。在本书中,张荆律师直击当代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痛点,利用50个常见恋爱与婚姻场景,帮助未婚和已婚女性解决婚恋中的纠纷,通过法律案件分析和律师普法的方式给出“法律对策+心理疏导”,就处理婚恋纠纷问题提供了 法律支持。进阶式学习婚姻法知识,帮你正确面对从恋爱到婚姻的人生各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比如恋爱买房、彩礼嫁妆、婚前投资、非婚生子、婚后财产归属、离婚程序、抚养权归属、婚外赠与等,从法律角度手把手教你规避风险,捍卫自己的合法合理
现代收养制度通过承继和变造 法律行为 法律关系 私法逻辑来拟制亲子关系。二战后,社会现实需求、国际人权思潮等推动各国收养法不断社会化,发展出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统率,以收养条件、收养程序、收养效力和收养服务为支柱的伞型儿童保护架构。我国《民法典》收养章在承袭既有私法框架的同时,通过确立最有利于被收养人原则、引入收养评估等释放出积极的社会化信号,但仍不足以应对私自收养屡禁不绝、被收养人权益不彰等突出社会问题。于此,当以领域法格局整合亲子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范,形成内外体系协调一致的本土化、社会化收养制度新架构,通过放宽一般收养条件、疏导特殊收养通道、建立实质审查机制和支持服务体系等实现特定情境下特定被收养人的最大利益。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主要单位, 大多数人都是“家庭”中人,因此本书以一家人的生活场景为主线索,对百姓工作、生活中涉及的民法典知识用情景生活剧的方式进行解读、展现,以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且熟悉的漫画场景中学习民法典法律知识。 与《民法典》相对应,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对生活中涉及的财产保护、常见合同、婚姻家庭、继承、青少年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常见侵权行为等民法典法律常识进行介绍。本书每个章节分为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普及1-2个法律知识点,让读者3分钟就能读懂一个法律常识,遇到问题知道如何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民法研究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自创建时起即为中国民法学研究的学术重镇,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十个优势学科之一,北京市重点学科。先后有王家福、谢怀栻、陈汉章、梁慧星、孙宪忠等国内民法学界的一流学者,在民事立法、恢复和促进中国民法学研究、推进民事权利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著名民法学研究团体。 出版二十多年来,《民商法论丛》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出培养了许多法学人才,目前在民商法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者几乎皆在《民商法论丛》上发表过论文。
本书是一部从雇主组织法视角研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专著。 、二、三章研究不同的劳动关系基本模式下雇主组织的法律主体界定、功能及其制度基础,着重于不同社会环境、制度架构下雇主组织法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之互补性,以及其面对去管制劳动政策的不同应对。第四章回溯了我国近代雇主组织立法、职能及其制度保障,第五、六、七、八、九章结合前四章的理论模型与分析工具,阐述当前我国雇主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时面临的主体、参与机制及参与途径等法律资源有限性问题,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主要单位, 大多数人都是“家庭”中人,因此本书以一家人的生活场景为主线索,对百姓工作、生活中涉及的民法典知识用情景生活剧的方式进行解读、展现,以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且熟悉的漫画场景中学习民法典法律知识。 与《民法典》相对应,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对生活中涉及的财产保护、常见合同、婚姻家庭、继承、青少年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常见侵权行为等民法典法律常识进行介绍。本书每个章节分为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普及1-2个法律知识点,让读者3分钟就能读懂一个法律常识,遇到问题知道如何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本书收录了合同法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并在主体法条后附上了近几年的司法考试真题,方便读者再翻阅时随时自学自测,掌握重点。同时书中设置了要点提示、关联精选、对比记忆、学法导航、考研前瞻五个栏目,方便读者提高学习的效率。 该书分为以下栏目: 1关键知识点速查表。该表给出了“关键知识点”所对应的法条序号,方便读者迅速查找到熟知的知识点对应的法条。2要点提示。揭示重点法条理解、运用的要点。3关联精选·对比记忆。对于重点条文,收录与理解、运用该法条密切相关的关联法条附于该条文下,便于读者理解、参照。归纳有助于对比记忆的其他法律条文附于其后,帮助学生加强记忆。4司考真题。直接附于法条之后,方便读者在翻阅时随时自测。5案例索引。收录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
本辑收录了作者2006年至2009年撰写的部分论文,在此期间,作者结合《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开展研究并撰写了相关论文。 在本辑中,作者探讨了民法典体系化的路径,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隐私权的内容,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的地位,《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空间权的制度设计,收费权质押以及居住权等问题;作者还对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的关系,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获利返还制度的构成,尤其是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的独立成编以及《侵杈责任法》制定中的基本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本书是一部从雇主组织法视角研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专著。 、二、三章研究不同的劳动关系基本模式下雇主组织的法律主体界定、功能及其制度基础,着重于不同社会环境、制度架构下雇主组织法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之互补性,以及其面对去管制劳动政策的不同应对。第四章回溯了我国近代雇主组织立法、职能及其制度保障,第五、六、七、八、九章结合前四章的理论模型与分析工具,阐述当前我国雇主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时面临的主体、参与机制及参与途径等法律资源有限性问题,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本书对《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10章数十个条文进行了全面解释和少量评论,以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兼顾法史学和比较法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法律条文的评论,是基于十多年来作者参加《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各编的全程起草工作以及深度关注、跟踪相关司法实践积累的资料和心得感悟。
笔者以“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共计出现相关结果近750万个。可见,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已成为我国专利领域的热门话题。又以“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为主题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计出现相关文献450余篇。质言之,该选题亦是我国学者多年来关注的研究问题,且有着比较充分的理论研究。然而,笔者另辟新路,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标准研究,在专利组的案例库中,通过对2150个案例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发现有2024个案件适用法定赔偿判决,适用率高达94.15%。即在司法实践中,法定赔偿已然成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独舞”,而其他计算方式形如具文。笔者对以此组成的数据库中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进行精准地分析,发现和探索出一些新的问题:考量因素不统一、计算标准缺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典》是一本写满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为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民法典》中的法律概念、术语以及具体条文的适用,我们从实用、易懂、便捷的角度出发,编写了“民法典实用问题版系列”图书。 本套图书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的解读。对重点条文根据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释义、解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进行精炼、准确的解答,为理解、适用《民法典》的条文规定提供实用的解读。 2.实用的指引。结合生活、工作实践提炼法律适用问题,并依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进一步规定进行分析解答,为处理法律事务、解决法律问题提供实用的指引。 3.实用的工具。提炼法律知识图表,让成体系的《民法典》相关
受法典中心主义影响,传统民法学者相信法定权利体系足以满足现实世界的各种需求,因此对权利之外的利益甚少关注。只是由于封闭的权利体系在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前经常捉襟见肘,权利外利益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我国学者对纯粹经济利益、胎儿利益、物品上的人格利益、占有利益等利益类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从总体上对权利外利益进行研究者少之又少,对于权利外利益的特点、法律的应然保护方式、利益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责任后果等的研究都很不充分。《侵权责任法》没有任何限制地肯定了利益损害的赔偿责任,这导致法律在实现受害人利益保护这一目的之同时,带来了责任不确定、泛化和司法专横等诸多问题。对权利外利益的赔偿责任进行系统研究,既是理论的需要,也是解决法律适用难题的迫切需求。本书通过对
笔者以“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共计出现相关结果近750万个。可见,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已成为我国专利领域的热门话题。又以“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为主题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计出现相关文献450余篇。质言之,该选题亦是我国学者多年来关注的研究问题,且有着比较充分的理论研究。然而,笔者另辟新路,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标准研究,在专利组的案例库中,通过对2150个案例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发现有2024个案件适用法定赔偿判决,适用率高达94.15%。即在司法实践中,法定赔偿已然成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独舞”,而其他计算方式形如具文。笔者对以此组成的数据库中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进行精准地分析,发现和探索出一些新的问题:考量因素不统一、计算标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