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国外反垄断执法后的经济效果评估,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上作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执法效果的评估机制的建设健全提出了建议。
技术标准化对市场竞争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故需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己任,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的反垄断法来规制。《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作者吴太轩采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海内外相关著名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捉出技术标准化限制竞争的实质是权利滥用,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的滥用;反垄断法规制技术标准化行为的一般思路是先分析该技术标准化行为是否属于权利滥用行为,再分析该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后对违反反垄断法的技术标准化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提出了一些新颖且具可操作性的建议,是研究技术标准化问题的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一部力作。
在《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创新研究》中,笔者万宗瓒借用自身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综合经济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各自特点,建构了反垄断私人诉讼这一全新的类型化诉讼,研究设计了适合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法律制度的保障措施,以期促进该项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过程中,致力于寻求反垄断实施机制的制度性缺陷,以期在现有理论框架下摆脱固有观念,提升认识,在把握国外反垄断私人诉讼*发展的同时,给予权益受损者更为全面的保护。
全书由竞争法基础理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三编组成,结构完整,体系性强。本书依循从理论到制度的编写思路展开,具体涉及竞争法的概念、原则与地位,竞争法的历史沿革,竞争主体,竞争法的执法机构,对主要的垄断行为的规制,以及对主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同时,各章在正文论述中,穿插 延伸思考 典型案例 背景资料 等栏目,内容丰富,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国内外竞争法研究的现状和实践中的问题。
本书针对我国竞争法基本范畴研究的不深入、不系统现状,采用语义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竞争法基本范畴体系的建构及分析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从总结、借鉴哲学范畴体系建构的方法与步骤入手,推导出法学范畴体系建构应遵循的基本方法,指出法学范畴要重点融合法学特色,考察法律实践,反映法律现象的本质。其次,提炼出竞争法的基本范畴:市场、竞争、垄断,并进一步分析这三者在竞争法基本范畴体系中的层次及关系。再次,比较研究法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对他们的界定,并采纳、吸收其对竞争法有借鉴意义的合理部分,从竞争法的角度归纳和分析它们各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基本分类;再通过考察相关的立法,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内涵与外延。后,作者对中国的竞争立法中范畴的确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该书有利于初学竞争法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