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关系的发展为背景,论述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法律与政策,阐释了气候变化对人权国际保护的影响,论证了碳排放权是一种新的发展权,探讨了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问题,剖析了中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缺陷及其完善,提出了构建中国能源战略体系的核心目标等。
本书依据2012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编写而成。针对2012年该科目大纲中新增和删减的内容,本书中相应进行了增补和删改。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的法律法规等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汇编和梳理。同时附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科目的考试大纲。 本书既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复习资料,也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一部实用的法规政策工具书,同时也适用于环境管理人员、科研院校的教学人员以及其他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人员。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教材·环境法:制度·学说·案例》由十章内容构成,包括环境法基础、环境立法与环境监督管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污染防治法(上、下)、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环境法律责任、环境纠纷的解决。《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教材·环境法:制度·学说·案例》强调原理、法规、制度、案例的兼收并蓄;每章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知识框架图、知识点精解、案例分析和深度拓展思考题。“知识框架图”对一章所涉内容给予简要提示,有利于读者对一章的内容的总揽概括;“知识点精解”阐述一节的基本理论、制度,促使读者系统全面地把握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筛选近年发生、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相关法律规范、制度与学说展开分析,引导读者贯通环境法和社
《高等学校实践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环境资源法实验案例教程》把环境资源法发展历史进程出现的重大或有代表性的环境资源法案例集中起来,配备相应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加以阐释,又从环境资源法学理论的角度讲解,强化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国情,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选择农村环境保护的案例;考虑到我国当前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选择相应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以促进学生认知和理解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和完善。《高等学校实践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环境资源法实验案例教程》介绍详细,简洁明了,充分注意到国内外环境资源法的热点事件,紧密联系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着眼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反映当代环境资源法水准,适合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2006年7月8日至9日,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暨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研讨会在苏州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承办,旨在进一步宣传循环经济理念,研究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推广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本书收集了2006年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上发表的全部领导讲话以及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和大部分学术论文,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研究前沿的理论,代表了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水准,是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的权威参考资料。
于文轩主编的《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第3辑环境资源法制的完善与有效实施)》优选了近期环境法学界的 与后锐在环境资源法治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该专题领域的 发展。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篇为“ 论坛”,收录环境法学研究精品与译作,聆名家之言,沐思想之光。第二篇“理论研辩”,从理论视角进行环境资源领域内的理论解释与法律制度构建,为完善现行环境资源法治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篇是“环境责任”,“责任”是关涉法律制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环境责任是研究环境法治无法回避的话题。第四篇“环境司法”,集中探讨了“司法”作为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中解决问题纠纷之重要环节,以面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制现状与现实需求带来的双重挑战。第五篇“能源法治”,围绕石油储备问题,分别从立法原则、参与主体与管理体制等方面来讨论作为法之
本书以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民众的生态诉求为出发点,从环境法律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研究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型,旨在从法学的角度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是一部系统探讨完善我国环境法理念和制度的学术著作。本书从宏观上遵循“引出问题—法理分析—实证探讨—梳理归纳—研究结论”的研究思路。 注重学理性、实践性的结合,在选题设计和研究内容上均有一定的创新,以期对促进我国环境法学研究和环境法制建设有所裨益。 本书可供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法学理论研究者、立法与司法实务工作者、高等院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及相关资源环境专业师生参考。
《环境法案例教材》内容涵盖25个国内环境法案例和17个国际环境法案例,范围涉及相关的经典案例和近些年来发生的热点案例或问题。其中,国内环境法案例内容涵盖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以及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中的具体法律制度,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 制度、环境*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法和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保护法中的具体法律制度。国际环境法案例内容涉及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国际环境保护制度,例如环境主权和不得损害国外环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风险预防原则等基本原则和与保护海洋和海洋生物、淡水、土壤资源等相关的具体国际环境保护制度。 在案件具体分析中,《环境法案例教材》以核心知识点
由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编写的《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2010)》正如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一样,低碳经济的实现同样需要法治的保障。能源法律界的老一辈专家提出,新时期下,应当“加强能源法治研究,助推低碳发展”;同时,又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低碳发展与能源法治问题。能源法研究面对低碳发展这样一个宏大命题,既要从理念上进行变革,包括原则、伦理基础等,又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包括税收、投资、碳交易、国际法协调等。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积极构建本国的低碳法律政策,我们应当进行吸收和借鉴。
本书距第二版发行使用以来已四年有余,现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我们进行了第三版 修订。一是结合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特别是环境法修订增加和修改了部分内容。二是相对于 本课程特别是本科的课时设置,第三版对篇幅进行了压缩。三是对文字表述进行规范整理, 以符合教学包括自学的需要,尽可能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
本卷共设8个栏目,其中包括“环境法学基本问题研究”、“能源资源法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外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研究”、“环境法律制度研究”、“环境法学书评”、“案例评析”和“环境资源法学研究进展”。这些栏目的设置与以往有所不同,明显的变化是增设了“环境法学书评”和“案例评析”两个栏目。这些栏目未必一定是以后各卷都要安排的栏目,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想把《评论》办成一个先固定框架再往里面硬塞填充物的“千部一腔”的出版物,但同时也表达了我们的一些想法,比如,《评论》应尽可能地反映环境法学研究和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的进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为法学学科核心课程之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二版)》立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理论的独特性和体系的完整性,紧密联系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实践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前沿,全面、系统地介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法律责任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各具体领域主要的法律规定,着重培养学生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理论体系整体上的认知和把握,同时也注意训练学生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