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体系概念的基本特征是秩序和统一性。法秩序的价值一致性和内在统一性是法体系的基础。近代法律史中出现的诸多体系概念,如形式逻辑体系、公理演绎体系、纯粹概念体系、问题关联体系、冲突裁判体系等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从正义理念和平等律中可以推出,法体系是一般法律原则的价值论 目的论秩序。体系具有开放性,客观体系因基础评价的变迁而变迁,科学体系的开放性是科学认识非封闭性的必然结果。体系的动态性不同于体系的开放性。动态体系通过位阶相同的、可相互替代的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法律效果,可在正义的一般化和个性化倾向之间取得平衡。现行法原则上是非动态体系。基于体系找法是目的性论证的一种形式,故而要对体系论据进行目的性审查。体系构建存在限度。体系断裂源自评价矛盾和原则矛盾,体系陌生的规范产生
数字贸易带来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挑战政府的经济治理模式,给基于传统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世界贸易规则带来显著威胁,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数字资源分配失衡问题。近些年,中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成全球极具竞争力的行业,然而国内迄今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数字贸易相关立法,对国际数字贸易议题的参与程度也不高,数字贸易规则研究亟待加强。正确客观地认识数字贸易规则的内涵与发展规律,是中国面临的现实紧迫课题。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新发展》主要通过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欧盟、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规则制定主体及其制定时间脉络对数字贸易国际规则进行梳理,关注规则制定中的核心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政策与国家战略,从中归纳出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演进特点和具体过程;通过对规则制定历史的回顾分析其存在的问
国际刑法,博大精深,彰显了人类的理性、文明及正义。 国际刑法的实践,始于二战后成立的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70年前,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时,同盟国决定摒弃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简单的报复手段,而是成立国际司法机构,次用法律对德国纳粹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和惩治,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文明和进步。 时至今日,除了上述两个国际军事法庭以外,国际社会还成立了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东帝汶特别法庭、塞拉利昂特别法庭、柬埔寨非常法庭、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非洲特别法庭,以及对全世界都具管辖权的常设性质的国际刑事法庭,等等。国际犯罪行为从不追究到被追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国际社会在惩治国际罪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述这些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审理的是什么样的国际罪行?其刑事责
让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循证据法。本书主要分为如下七个部分:第一章 证据法与知识论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第一节 知识论的必要性,第二节 知识论的冗余说,第三节 知识论的基础性与认识方法的法定化。第二章 事实、命题与信念,第一节 关于事实的理论争议,第二节 真 与法律规范,第三节 命题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信念的功能。第三章 命题确证,第一节 命题确证的优先性,第二节 印证模式 之争论,第三节 事实证明理论之重构。第四章 信念确证第一节 知识是否优于信念,第二节 探究与美诺悖论,第三节 认知目标与证明标准,第四节 信念规范。第五章 信念与理由,第一节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不足,第二节 证据主义,第三节 证据诠释,第四节 敏感条件与安全条件。第六章 公共知识与司法认知,第一节 公共知识的界定,第二节 公共知识的功能
国际投资仲裁领域频发的 合法性危机 ,使得国际投资仲裁案件裁决一致性的研究迫在眉睫。本书深入研究了国际投资仲裁中裁判法理生成与实现的逻辑:确保仲裁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遵照合理裁决原则初步筛选 归纳法律标准 筛取并解释*标准 提炼优良裁决 构建多边法律解释机构以归纳并解释法律标准 确立指导性案例制度以提炼优良裁决 设立上诉机制使优良裁决具有法律效力。本书采用将进程研究方法与动态、静态研究相结合,将进程研究方法与应然、实然研究相结合,将类型化研究方法与宏观、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及将类型化研究方法与类比的方法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仲裁案例的剖析,旨在提高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为参与仲裁的投资者与东道国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指引,维护国际投资争端机构的公信力,进而为构建统一和谐的国
倪征日奥,新中国**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海洋法学家。倪老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他在92岁高龄撰写了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本书曾在1999年首次出版,本次再版对内容略有修订,并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本书在新中国外交史及国际法史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钱其琛、史久镛、王铁崖、赵理海几位大家为本书撰写序言。
......
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本书重点论述国际文化遗产法中的执法问题,探讨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途径,包括国际法保护框架、国内法院执法、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旨在实现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规范执行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本系列立足于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适当借鉴各国经验和方法,就构建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体系进行了有益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夏季无冰年将在10年内出现。目前,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主要包括北方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西北航道(the Northwest Passage)和穿越北极点航线。当北冰洋成为全年除冬季外没有海冰或仅在北极点附近区域有较少冰的时候,通过北极航道航行可极大缩短海上航线,提供安全的海上航道,降低我国海上贸易成本,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本书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深入剖析我国权益视角下北极航行的法律问题和应对策略:1.我国船舶在北极航行的现状及危机。2.我国船舶北极航行海洋法问题及对策。3.我国船舶北极航行国际海事公法问题及对策。4.我国船舶北极航行国际海事私法问题及对策。5.我国与北极航道沿岸国的合作。6.我国与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合作。
作为法国国际私法原则的 互惠 由法国《宪法》第55条和《民法典》第11条得以确立。在当代法国国际私法法律实践中,互惠原则主要分为一般适用与特殊适用。互惠原则的一般适用表现为依据条约和普遍承认的惯例而适用法律的一般情况。特殊适用可见于在条约和法律渊源存在的情况下,仍然适用法国法的情况。基于互惠原则在法国国际私法中 元规则 的地位,对我国有关国际法的法律适用具有启示作用。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阐释互惠原则的概念,包括互惠原则的含义、法律概念、法律分类和在法国国际私法中的地位。第二章探析互惠原则在法国国际私法中的历史沿革,分别回顾了属人法时代、属地法时代和近现代国际私法中的 互惠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互惠原则在现代法国国际私法中的一般适用和特殊适用的情况。第五章和第六章总结互惠原则对完善中
本书汇集了法官、学者、律师、官员及学生初接触WTO的情况、研究WTO的情况,以及对WTO的看法。通过个人与WTO关系的叙事,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令人兴致盎然的故事,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对WTO法的了解与追求。
《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一书属于 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系列丛书四大篇章之 涉外投资贸易篇 ,主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揭示了各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系统地作了实务指引,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包括外商投资法律制度概述、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管理、外商投资公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的其他形式、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外商投资争议解决等,并附有两个附录。
《日本法研究第7卷》分为专题研究、判例评析、立法动向和学界回顾四个部分。其中,“专题论文”部分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规则的法律移植与地方实践、日本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及其启示、父母惩戒权在日本民法。上的展开、日本被遗忘权课题的 发展。“判例评析”部分阐述情事变 与契约拘束力理论。“立法动向”部分介绍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的 修改及动向,“学界回顾”部分总结和概括了在2020年日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领域日本学界的主要研究成果。
犹太法律传统源远流长,犹太经典《塔木德》中就有无数充满着思辨和公正精神的律法辩论。作为犹太人占多数的 ,当代以色列既有世俗法律,也有 律法,两者共同构成了指导和裁决这个 各项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这在发达 中独树一帜。在这种独特的世俗- 法律体系中,哪些纠纷由世俗法律裁决?哪些事务由 律法判定?在以色列七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哪些经典的司法案例,在以色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以色列的司法体制在世界上属大陆法系,还是海洋法系?本书关注以色列的法律体制、法制进程和法律特色,意在呈现一幅交织着 与世俗、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以色列法律图景。
......
本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步伐的要求,针对应用性法学专业和经贸专业的教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借鉴、吸收靠前商法现有研究成果和靠前经贸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四篇:靠前篇为“
《靠前商法》理论·实务·案例·实训全书共涵盖了9个项目,36个任务。在结构安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财经类专业的不同层次和专业的需求,每一个项目都有【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项目引例】
无处不在的数据技术对人类尊严和自主构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威胁。然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一直忙于保护数据,却未能保护人类本身。在本书中,伊丽莎白·M. 瑞尼尔斯认为,我们应专注于数据保护、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所有权的法律中的人类核心价值观。而且,随着我们对数据的痴迷的增长,我们忽视了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真正利害关系——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伊丽莎白·M. 瑞尼尔斯的研究指出从某些方面来看,数据既是一切,又什么也不是。数据依靠情境,并呈动态变化,因此很难被定义。通过对美国、欧盟的数据法案进行梳理,伊丽莎白·M. 瑞尼尔展现了西方数据法的构建逻辑,同时面向数据法的未来,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愿景。
本书紧密结合靠前刑法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靠前刑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反映了现代靠前刑法规则的内容及其特点。全书共15章,主要涉及的内容是:靠前刑法导论,靠前罪行,靠前刑事司法机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