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 的欧盟法教材,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发行第7版,被欧洲各大法学院的学生奉为欧盟法教材的“ ”。该书两位作者在欧盟法学界享有盛名,在欧盟法教学与研究领域具有 深刻的见解。本书体例宏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在内容上,包括欧盟一体化进程与成员国身份危机、欧盟机构与权能、立法与决策程序、欧盟法的性质与效力、欧盟法的适用、欧盟法与成员国法的关系、欧盟 关系法、欧盟的人权保护、欧盟司法制度、单一市场与四大自由、欧盟公民权、公平待遇与非歧视、欧盟刑法和欧盟竞争法等;在资料上,提供欧盟基础条约条款解读、大量经典案例分析以及丰富的学术评论摘录等。全书章节结构合理,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和研究者阅读,为学生和学者进一步研究分析 加复杂的欧盟法和 法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法律新论》(The Tokyo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A Reappraisal,下称《新论》)原著出版至今逾十年,仍首推为西方学界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者为纠正 西方中心主义 而改称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 )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全面性的法学研究专著。它从法庭的性质和管辖权、审判运作、各组诉因、责任原则、辩护理由、量刑依据等诸方面论述了法庭的理论和实践,并进一步探讨法哲学及法庭在历史上的作用和留给后世的遗产。 概言之,《新论》的突出学术贡献有三点:其一,充分利用档案文献,尽可能地呈现东京审判的各种法律面相;其二,把东京审判置于国际法发展的 坐标轴 之中,在国际法(及相关的刑法)理论 尤其是审判当时和之前的国际司法通行惯例 的经纬中,追溯审判的法律来源,缕析审判的法律精神在后世的衍化,从而解释
临时措施是一种保护各方权利的保全措施,以保护和维持诉讼对象的状态,任何一方都不能故意销毁或篡改任何相关证据,直到案件 终审判确定。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截至2018年6月30日, 海洋法法庭已受理临时措施申请10起,附件七仲裁庭受理临时措施申请2起。本书主要集中于 海洋法法庭(包括海底争端分庭)、附件七仲裁庭的法律、程序以及实践上的临时措施相关问题研究,并与 法院相关临时措施制度进行比较,寻找并探讨亚洲 在面临临时措施相关争端时应如何应对。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十几位国际法学者在2004年为纪念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筒井若水先生70寿辰及其多年来对国际法的研究和教学所做出的贡献而策划写作的。本书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目前翻译出版呈现给读者的就是经修订后的版本。全书共计18章,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涵盖了当今国际法的所有内容,包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关系变化而引起国际社会法律制度变革在内的一些规则变化,因此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国际法和提高运用国际法思考和看待国际关系的能力,为正处在发展和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阶段的中国构建法治国家和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做出贡献。
本书节选翻译《美国专利审查操作指南(MPEP)》2100章“可专利性”(patentability)部分。该章节内容相对独立,主要是对《美国专利法》101条(专利保护的主题)、102条(新颖性)、103条(非显而易见性)和112条(清楚完整)等 重要的实体法条的解读与适用,不仅与我国的对应法条高度相关,还涵盖了我国专利法中实用性、优先权、单一性、修改超范围、必要技术特征等重要实体条款涉及的内容,因此对于我国专利申请与审查及学术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政策制定和分析的基础性知识,介绍了政策——包括法律机制——是如何被应用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之中。本书对海洋政策——包括环保、渔业、交通运输、能源、采矿和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系统性地梳理和回顾。本书以海洋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物理概况开始,特别强调了管理海洋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接着,对 法的产生和作用进行了概述,并特别关注了 海洋法。接着继续探讨了海洋政策的地理维度和管辖范围,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变化相关的影响和过度开发资源——所面临的当前和可预见的挑战。本书可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并成为海洋事务、科学与政策课程设置中的核心部分。本书还可成为正在学习海洋法课程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但推荐阅读对象不包括法律专家。
这本书别出心裁,确定了19个美国刑事司法中 有争议的课题,并对那些课题分别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篇论文,使其相互对立,展现了美国法律界在这些课题上的争鸣与思辨。或许,在法律问题的研究上,重要的不是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展现多元化的逻辑、思维和价值观,这会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引导研究者多思考制度背后的复杂制约因素。由此,法学研究才有可能走向繁荣,成为一个具有“源头活水”的思想市场。——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工程法务管理涉及法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鉴于其复杂性, 对工程法务管理的研究始终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 工程法务管理在 法律服务市场上竞争力弱,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 工程发展的需要, 不适应“ ”战略框架下国际工程法务服务的迫切需要。由张浩所著的《 工程法务管理》一书贯穿了“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一个基本点是法务人员的专业化,另外一个基本点是大型 总承项目在机构设置上必须设置独立的法务部。一条主线是指全书贯穿了FIDIC银皮书合同条件的知识要点。本书引用了大量案例,这些案例或者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作为管理者亲身监管过的,相信这些栩栩如生的案例会给读者带来诸多启迪。 本书共分十三章,可以分成四部分:关于法务团队建设论述,主要是 章;法律管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
临时措施是一种保护各方权利的保全措施,以保护和维持诉讼对象的状态,任何一方都不能故意销毁或篡改任何相关证据,直到案件 终审判确定。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截至2018年6月30日, 海洋法法庭已受理临时措施申请10起,附件七仲裁庭受理临时措施申请2起。本书主要集中于 海洋法法庭(包括海底争端分庭)、附件七仲裁庭的法律、程序以及实践上的临时措施相关问题研究,并与 法院相关临时措施制度进行比较,寻找并探讨亚洲 在面临临时措施相关争端时应如何应对。
本书系统阐述军事法的基本原理,全面介绍包括武警法律制度在内的我国军事法律制度,突出军事法律制度实践应用的内容,以彰显“法佑战斗力”和“法生战斗力”功能。本书为方便学生自学,使教材 具针对性,在内容上力求实用够用,在结构上力求简明清晰,在逻辑上力求知行统一,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介绍,也注重知法用法知识阐释,将培养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解决问题能力作为目的。在编写体例上,每章均以提出学习要求开篇,以章后小结收尾,并附有自测练习题;特别是以专编形式新增了军事法律制度实践应用的内容,加强了军事法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这是一本了解德国债法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债法总则和债法分则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详细讲解了债务关系的种类和内容、债务关系的终止、给付障碍、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等债法基础知识,买卖、赠与、租赁、承揽等典型合同,以及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等法定债务关系,并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债法理论和相关规范,以及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是如何适用的。
本书从不同角度展开,把曲面看作度量空间、可三角剖分空间、双曲曲面等,讨论了曲面的相关性质。本书介绍了有关曲面的许多经典结论,有几何的、拓扑的,也有一些属于作者个人偏好,比如勾股定理、Pick定理、Green定理、Dehn分割定理、Cauchy刚性定理,以及代数基本定理。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其他书中都能找到,只不过它们不太能出现在同一本书中。每讲到一个话题,作者会告诉读者在哪里可以找到 多、 深的内容。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师生及此方向相关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旨在通过对影响国家接受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因素的分析,找出中国不完全接受这个国际制度的合理性,并通过对高接受程度的,与中国在相关因素方面类似的邻国-韩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对中国船舶油污损害中国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启示,以更好地完善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中国 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19·第二十五卷)》由 法学家黄进、肖永平、刘仁山主编,是一部围绕中国 私法与比较法展开深入研究的学术出版物,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本书不仅对 私法与比较法前沿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还对中国 私法司法实践、商事仲裁等 手实务资料进行了分析评述,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 交往都有比较重大的意义。本书分为 “ 私法实务研究”“冲突法研究”“中国区际法律问题研究”“ 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 法教学研究”“‘协议管辖’研究生论坛”“信息与资料”7个部分。
WTO作为战后 贸易体制演进发展的 重要的 经济组织,正在经历自诞生以来 为关键的发展时期。深刻反思其治理理论的形成与规则体系的推进过程所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包括导论和七章共八个部分,围绕七个专题对WTO治理理论进行阐释,并结合本课题提出的双重二元结构理论对WTO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专门论述。 全书通过对传统WTO治理理论中的主流学术思想——“杰克逊范式”的反思与批判为基点,采取先总后分的研究进路,构成了全书的的基本解读框架。旨在破解多边贸易体制内在治理理论的先天不足与治理体系的结构失衡,提出重新审视WTO规则构建的进程,从多个角度与规则治理层面,完善以规则之治为前提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也尝试为中国参与规则治理的中国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
本书主要介绍了16起涉及岛屿领土主权、领海划界以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的案例。这些案件均由当事国通过协议提交第三方机制( 法院、仲裁庭或 调解委员会)审理并 终获得解决。作者对有关案件审理过程中涉及 法重要原则和规则的适用解释问题进行评述,旨在为中国解决与邻国的岛屿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议提供参考。
本书立足于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的现实,对当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立法和司法保护等重要问题,紧密结合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和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探讨。本书还针对当代我国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作者个人创新的见解、对策与思路,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于高校法律院系师生、知识产权法官、律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及对知识产权法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中国国际法泰斗周鲠生先生的著作。本书脉络清晰,可归纳为从理论到历史现实的写作方法。导论部分从宏观层面界定了国际法意义、性质、历史渊源等基本概念。本论部分分为实体法、程序法上下两卷。上卷说明了国际法的主体、客体、国际交涉和国际机关交涉,下卷分析了国际争议、外交手段以及战争手段的使用。本书与前人著作的优选不同在于,突出了国际规则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巨大作用,想了解或研究中国的外交理论,本书也应被列入书目。
本书是弗莱斯纳教授多年致力于 私法方法论研究的成果。作者着重研究了美国冲突法革命的代表人物布雷纳德·柯里(Brainerd Currie)的“政府利益分析说”和德国当代 法学家格哈德·克格尔(Gerhard Kegel)的“ 私法利益论”,不仅批判这两种利益学说远离现实的 私法利益,在司法实践中成效甚微,而且论证了 私法中现实主义利益法学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现实主义利益法学与其他冲突法理论的区别,并通过所选取的 私法议题和范畴描述了现实主义利益法学的作用。本书认为,冲突法思维应重视 私法中的各种利益,维护当事人的实际利益,并指出这种冲突法思维可以调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 私法与一般私法的思维 紧密地联系起来,使 私法摆脱岌岌可危的境地,从而促进整个 私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