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宏观维度审视国际法的法学专业著作,是在作者2013年的著作《国际法哲学导论》基础上融汇理论进展、实践更新与学识深化的全新作品。书中以国际法领域前沿问题、具体问题、真实问题为切入点,立足于中国经验、中国话语、中国方案,对国际法从本体论、意义论、权威论、方法论、辩证观、运行论、价值论、发展论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考察,解析国际法规范存在的理由,解构国际法规范运行的动因,解读国际法规范背后的制约,从而反思国际法在环境构造和运行机制上存在漏洞和偏差。本书以严密的逻辑与精准的表述为特点,融合国际与本土、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是国际法领域理论层面的佳作,适宜国际法、法理学专业学者阅读适用。
是当代美国国际私法领域代表性、影响的学术专着。该书博大精深,除国际私法外,还涉及法理学、法哲学、西方法制史等诸多领域。全书正文篇幅为265页,除导论和结语以外,正文内容分为5章。此次2005年新版(特别版)还在导论前面添加了12篇纪念荣格的文章和书评。荣格作为20世纪的美国冲突法学界巨擘,以其对美国冲突法革命进行反思后提出的解决法律冲突的实体法方法称道。在他的《法律选择与多国正义》一书中,他通过回顾和批判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对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实体法方法进行了清楚、翔实、雄辩的论证,即使是跟他持有学术异见的学者,也对该书的学术价值评价极高。该书在各国冲突法领域的著述中引用率极高,是研究当代美国冲突法的极好材料。
《外层空间国际法治引论》一书在对现行外层空间国际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概括介绍的基础上,密切围绕外层空间国际法治的实践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症结,以外层空间军事化利用问题、外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外层空间国际合作问题、微小卫星星座建设空间交通管理问题、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问题、临近空间探索和利用问题等多项具有典型性的、具体的外层空间法前沿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周全的论证,不仅对各项问题进行了较为清晰、详细的阐释,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应对思路和对策,展现出了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同时,本书紧密贴合中国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时代背景,特别关注各项重大的外层空间法前沿热点问题对中国外空利益的影响,并积极构想中国应当如何通过完善国内航天
我国近年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文化领域法律,改变了文化领域长期以来 三部半法律(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及涉及文化领域的档案法)治文化 的的格局。作者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北京市社科2017年度课题)和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著作权问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课题)等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当今文化强国建设的政策环境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基于文化产业链的文化法律体系构建方案,涵盖文化强国建设视野下的文化产业链、文化资源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权益调整法、文化市场监管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内容。字数约30万字。
本书从区域国别研究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法国社会的特征。内容覆盖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系、职业精神、文化政策。这些关乎法国社会运行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从本质上反映了对等级的依恋和对平等的追求。这一看似矛盾的社会生活方式背后却有着统一的文化逻辑:高贵与低贱的对立。这一基本文化特征也贯穿法国文学的创作实践,《追忆似水年华》就是这一文化逻辑的典型代表。本书多学科、多角度、大跨度的论述为认识当代法国社会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本书是作者团队关于英美合约法系列著作之第四部,与《损失赔偿与救济》《合约的解释:规则与应用》《合约的履行、弃权与禁反言》共同针对合约法中的重要、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从国际商法与国际商事实践出发,以帮助中国 走出去 的企业与自然人应对复杂商事交易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立足点,围绕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这一课题展开。全书重点阐释了国际商事活动中虚假/不正确陈述、可诉陈述、沉默与隐瞒、疏忽或欺诈意见、错误、非法、胁迫、不当影响与不合理/显失公平交易等因素对合约效力的影响,以及可以适用或依赖的立法、先例、救济途径等,通过大量的先例和真实案例以及鲜活的细节和务实的技巧,帮助读者系统性地学习贯穿国际商事交易的基本理念和规则,并为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引。 本书对律
本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中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国际法和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和环境法、争议解决、跨国企业、外国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劳工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货物买卖法、运输、融资12个部分。与前一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增加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的内容(第11章),增加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内容(第11章),更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公约缔约国的主要信息,更新了欧盟等国际组织成员数量等信息。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十几位国际法学者在2004年为纪念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筒井若水先生70寿辰及其多年来对国际法的研究和教学所做出的贡献而策划写作的。本书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目前翻译出版呈现给读者的就是经修订后的版本。全书共计18章,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涵盖了当今国际法的所有内容,包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关系变化而引起国际社会法律制度变革在内的一些规则变化,因此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国际法和提高运用国际法思考和看待国际关系的能力,为正处在发展和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阶段的中国构建法治国家和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做出贡献。
本书系主要针对国际法领域进阶学习者、专业实践人士的通论性教科书,注重国际法的前沿问题、理论探索和中国立场。 全书分为国际法总论、国际法主体、国际法客体、国际法律行为、国际法律责任与争端解决五个板块,对于国际法所涉及的新领域,例如网络空间、极地、深海等规范建设问题予以阐释,对恐怖主义、经济危机、武装干涉等国际法问题进行分析,对于中国的安全观、外交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理念予以展开。 本书不仅注重对概念、原则、规范的呈现,也注重对国际法制度背后的动力和运行的状况进行批判性反思。
修订版着重论述国际私法的理论学说和法律制度,力求完整、准确地阐明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基础知识,努力吸收国内外优秀学术成果,并且围绕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全面反映国际私法领域各国及国际上*立法动态和司法实践,尤其是我国的立场和立法的*发展,力戒脱离实际的空洞论断,使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知晓运用国际私法处理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整个过程及其一般规律,并且正确掌握运用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和技巧,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三者的统一。 修订版着重论述国际私法的理论学说和法律制度,力求完整、准确地阐明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基础知识,努力吸收国内外优秀学术成果,并且围绕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全面反映国际私法领域各国
该书包括国际法存在的理论阐释、国际法发展的整体解构、国际法存在和发展的个案分析三大编。各编包括国际法的法律性质、理念,国际造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规范的体系结构,国际法发展轨迹,联合国与国际法结构的现代变迁,现代国际法的多样化、碎片化和有序化,国家知情权的演变和运行,国际通信法的界域、主体及架构等。
本书主要阐述东京审判期间中国检察官团队的工作与贡献,包括确定审理日本战犯罪行的起始日期、提出受审战犯的名单、参与起草《起诉书》、查访收集众多证据、邀集关键证人出庭、法庭起诉陈词、汇集整理文档,等等。本书力图论出有据。在引用大量庭审记录、国际条约、外交函电、媒体报道和当事人事后回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不仅为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更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东京审判的概貌和意义。
本书是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暨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 法治模式下反腐败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暨第五届反腐败追逃追赃国际研讨会 的会议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我社于2021年出版的腐败犯罪治理暨国际追逃追赃研究系列丛书的最新一本。全书共分 刑事缺席审判程序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企业反腐败合规建设及刑事风险防控 引渡、民事诉讼等国际追逃追赃途径 和 基于全球视野反腐败国际合作建议和展望 五个部分。分別对各自所包括的缺席审判制度适用中的困境和出路,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和缺席审判程序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附条件不起诉在反腐败合规建设中的作用,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及全球互联网背景下反腐败追赃的国际合作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书分为五讲,前四讲精选自作者毕生从事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法研究的著作、文章及历次重要讲座的文稿,是这部书的核心部分,堪称 梁西的理论代表作 。*后一讲,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人生小结,可视为本书的结论部分。这个小节,从人生与社会角度,提出了不少广泛而深邃的观念和若干值得深思的问题,颇具启发性。
集二百余位欧洲优秀学者历时四年起草完成的《欧洲私法的原则、定义与示范规则: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也就是学界所谓的“欧洲民法典草案”),展现了欧洲各国当下为认可与适用的私法规则,可称世界上为先进的民法典草案之一。不论该草案终是否能够通过,或以何种形式通过,其中所蕴藏的学术意义与价值都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制定一部较为成熟的民法典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历史选择,也是学界多年的期盼与梦想。将该草案迻译出版,对当下我国民法典的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共分十卷,分别是:一般条款、合同和其他法律行为、债及相关权利、有名合同及其产生的权利义务、无因管理他人事务、造成他人损害的非合同责任、不当得利、物的
《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按内容方向分为《基本理论卷》《版权及邻接权卷(一)(二)》《专利和技术转让卷》《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卷》《国际公约与外国法卷(一)(二)》《治学卷》,共六卷八册,保持了郑成思著作的原貌,并在相关论述中间加以注解,卷末作关键词索引。本卷收录了郑成思教授著述中有关国际公约和外国法方面的内容。与其他各卷不同的是,为了阅读方便,本卷按照公约的性质、名称以及国别进行编排,而未采取其他各卷依著作或论文以及出版时间的编排体例。在公约部分,则进一步按照:TRIPS、版权与邻接权、工业产权、地区性公约进行排列。郑成思教授亲自翻译的公约译文也一并收录,附于该公约的评述之后。
本书为译著。原书名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 commentary,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书是 本对《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公约 )及其任择议定书进行全面评注的作品。公约是 一部关键性的 人权文件,也是 一部专门规定妇女 人权的文件。公约被描述为联合国 为妇女权利斗争的里 程碑 。 本评注描述了公约是如何通过其监督机构 消除对 妇女歧视委员会 进行实施的。评注对公约的序言、每 一条款及其任择议定书逐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它还用专 章对针对妇女的暴力所涉及的实质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 入分析。本书的资料来源于条约文本、一般性建议、结论 性意见及任择议定书下的案例法。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 通过一般性建议、结论性意见及案例法来解释和适用公约 。本评注每一章都是独立的,但相互之
本书是我国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陈安教授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三十年来,潜心研究国际经济法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主要成果的积累和汇总。全书共约310万字,分列五卷八编,即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一),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二),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涉台经济法,国际法教育,英文版国际经济法论文,有关本书作者论著和学术观点的报道、评论和函件等。全书各篇专论均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当代国际社会弱势群体即第三世界的视角,探讨和论证当代国际经济法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热点难点实践问题。作者致力于实行“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相结合,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有关国际经济法学新鲜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中国和国际弱势群体即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认真加以咀嚼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