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主要以贸易与人权在国际法上的关系问题为中心,着重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贸易与人权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与探讨,无论从选题思路还是从研究的模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体系的变动,贸易与人权在体制价值上的沟通,贸易与人权法功能性整合,都填补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空白,为国际上研究上的一本好书。 读者对象:国际社会及法学研究的学者及实践人员。
......
本书是“海上共同开发 案例与实践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研究并总结海洋划界的 实践与司法、准司法实践与大量 案例,分析了影响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核心要素,并对前述影响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核心要素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相向 之间划界适用的原则或方法(如等距离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的解决建议。
调解,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尧舜日期;然而,调解并非中国独有的争议解决实践,世界很多民族都曾有过辉煌的调解历史或当代实践。 基于调解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性和非约束性,国际商事调解员主持调解,不仅需要仰赖既有的调解规则(如保密、中立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超的调解技巧。 《国际商事调解技巧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从微观角度对国际商事调解的技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还从调解规则与技巧相结合的角度,对调解的基本规则作出初步界定,以期抛砖引玉。
随着我国加入WTO,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涉外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和需求越显重要。大量境外投资者进人中国市场,急需了解和适应中国的法律环境;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走出国门进人国际市场,也面临国际市场适用的不同法律环境的考验。 本书作者、家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律师事务所—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正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他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高度开放和国际化。在这期间,他们按照国际法律服务的标准全身心地投人到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国际化的实践中,成为中国本土律师中能够为中外投资者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服务的领先者。本书是段和段律师事务所集二十年涉外法律服务经验,并经悉心提炼和筛选而成的涉外法律服务实务书籍,它既有法理高度,又具实用性,相信它对
本书主要采取规范分析的立场,通过概念分析,提出对现有条约的解释,并对 立法进程进行展望。本书具体展示了在公司治理领域从“社会责任”到“工商业与人权”话语体系的转变,回顾 人权条约体系的实践、 立法进程和各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并对中国促进企业尊重人权的实践进行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商业与人权议题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工商业与人权方面的 立法与国际实施机制、各国典型实践、该议题对 人权法理论的挑战与发展、我国的立场与实践。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合同双方风险划分的主要工具。提单所证明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下称提单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不例外。通常,提单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受益方是承运人,货物利益方(通常是货主和提单持有人)是这些免责风险的直接承受方,但是货物利益方可以为了转移此种免责风险向海上货物风险保险人购买有关保险。然而,海上货物保险合同像其他保险合同一样,所保风险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合同双方的合意,或更明白地说就是取决于支付的保险费的多少。当然,被保险人的恶意行为所导致的被保标的损失是不可保的,否则保险无异于赠送。 另一方面,有些海上风险,承运人并没有在提单合同中加以免责,但是货物利益方却为这些海上风险购买了货物保险。这种没有必要的保险购买行为通常是由于投保方对提单合同与海上货物保险合同之间风险分配的衔接
对于危害严重、隐蔽性强的恐怖主义犯罪,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安全、兼顾自由以及公平正义和效率的统一。维克托·V.拉姆拉伊、迈克尔·荷尔、肯特·罗奇、乔治·威廉姆斯主编的《全球反恐立法和政策》既关注了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问题,又对侦查措施、涉密证据等问题进行研讨,具有宏观研究与具体研究并重的特点。 现代恐怖主义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征。本书没有局限于某一部门法的束缚,而是综合宪法、刑事法、行政法、国际法乃至军事法等视角,对反恐法治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情况,探讨恐怖主义赖以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土壤,提炼反恐立法和政策的规律。
一 本丛书系有选择地整理民国时期经典法学论文,不作有损原文的改动,只作适当的技术性加工。 二 原文为竖排版者一律改为横排,原文中的如左、如右等用语,相应改为如下、如下等。 三 原文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四 原文无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符号。 五 原文所使用的年代,如民国十年相应改为1921年,或在文中次出现时在括号内作一说明。 六 原文所使用的专有名称、专门术语等相应改为现在通用的提法。 七 原文无段落划分者,适当划分段落。 八 原文明显错误的事实、数字、名称有其他引用材料,酌加改正。
对于危害严重、隐蔽性强的恐怖主义犯罪,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安全、兼顾自由以及公平正义和效率的统一。维克托·V.拉姆拉伊、迈克尔·荷尔、肯特·罗奇、乔治·威廉姆斯主编的《全球反恐立法和政策》既关注了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问题,又对侦查措施、涉密证据等问题进行研讨,具有宏观研究与具体研究并重的特点。 现代恐怖主义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征。本书没有局限于某一部门法的束缚,而是综合宪法、刑事法、行政法、国际法乃至军事法等视角,对反恐法治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情况,探讨恐怖主义赖以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土壤,提炼反恐立法和政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