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中英文双语版)(第二版)是笔者此前组织编写中文版《国际商法》和英文版《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两本教材且广受读者欢迎之后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的新版本。本教材各版本在内容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国际货物买卖为主线,选取与其相关的商事活动环节和领域,渐次展开对国际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叙述,形成了国际商法的一个法律规范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商法概述、商事组织法、国际商事代理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支付结算、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含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等十个方面。具体特色如下: (1)本书反映了笔者多年从事国际商法教学研究的心得,在参考借鉴国内众多国际商法教材与论著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吸收国内外国际商
国际商法是国际法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国际商法缘起于各国国内商法,并因协调国内商法差异而发起的国际商事统一法运动而形成,因此除国内商法基础理论外并无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另外,由商人习惯法发展而来的国际商法,本就更加注重商人在国际性商事行为中应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之实然而非应然,因此造就了该门课程,使之更适合于指导国际经济贸易实践,而非理论研究。本书根据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采用。与此同时,本书非常关注新知识的及时补充,以保证使用者得到的始终是*的内容。本书在出版第四版后,一些与国际商法有关的法律不断涌现,需要及时补充进书本的内容,如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
本书部分包含两个介绍性的章节,主要目的是引入相关的术语,教会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介绍不同国际组织的背景知识以及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一共包括6章内容,主要介绍贸易模型(第3-5章)以及贸易政策(第6-8章)。如果希望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压缩的话,那么教师可以只讲授第3章的李嘉图模型以及第6章和第7章对关税和配额的分析。第8章与劳工和环境标准有关,是完全独立的,尽管前面的内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 第三部分涉及国际收支、汇率、开放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内容。第11章关于开放宏观经济学的介绍是选学内容。希望对纳入经常账户和汇率等问题之后的宏观经济学——包括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有一个回顾的学生和老师,可以学习本章。但即便是跳过第11章,只要学生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妨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1997年以来,中国也开始对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目前已经成为反倾销措施的重要使用国家。作为世界贸易中首要反倾销目标国家的特殊处境,以及伴随复关和入世进程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使中国反倾销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表现出一些贸易保护和贸易报复倾向。在上述背景下,中国需要反思反倾销措施的真正意义所在,并据此重新定位本国的反倾销政策。 作者以美国和欧盟(欧共体)反倾销法规与实践为重点,对反倾销制度、规则、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分析,说明反倾销已经背离维护公平竞争的初衷,实际成为进口国向国内进口竞争产业提供不合理保护的手段,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滥用反倾销措施,不仅损害本国下游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出口国的
本书从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基本原则和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法的主客体以及具体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贸易往来的实践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本书吸取了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界的*成果及普遍观点,深入浅出,适合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进行更高层次法学研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