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中的一本。文库将刑法学各个重要问题的有关内容分别编辑成册,系集专题述评、代表性论文精选、研究论著索引为一体的大型学术工具书。本书首先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引渡、调查取证、诉讼移管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评述,然后精选了一些关于司法协助的代表性论文,对我国刑法系统理论研究极具指导意义。
本书是关于国际法上废除死刑制度的理论专著。 本书深入研究了国际社会在放弃死刑方面的法律进步,讨论了在联合国人权制度(《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等国际法律文书有关死刑问题条款的制定、解释和实践)、国际人道法领域(《日内瓦第三公约》和1977年两个议定书)、国际刑法领域(“二战”后的起诉、治罪法、特设法庭、国际刑事法院对死刑的排除)、欧洲人权法(《欧洲人权公约》有关条款的起草、解释,公约第六号议定书的起草、解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欧洲联盟与死刑)、美洲人权法(《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和《欧洲人权公约》有关条款的起草与解释,公约《关于废除死刑的议定书》等)和非洲人权法等领域废除死刑的问题。其中,联合国人权制度和欧洲、美洲人权制度是重点。作者在书后附录
本书是关于国际法上废除死刑制度的理论专著。 本书深入研究了国际社会在放弃死刑方面的法律进步,讨论了在联合国人权制度(《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等国际法律文书有关死刑问题条款的制定、解释和实践)、国际人道法领域(《日内瓦第三公约》和1977年两个议定书)、国际刑法领域(“二战”后的起诉、治罪法、特设法庭、国际刑事法院对死刑的排除)、欧洲人权法(《欧洲人权公约》有关条款的起草、解释,公约第六号议定书的起草、解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欧洲联盟与死刑)、美洲人权法(《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和《欧洲人权公约》有关条款的起草与解释,公约《关于废除死刑的议定书》等)和非洲人权法等领域废除死刑的问题。其中,联合国人权制度和欧洲、美洲人权制度是重点。作者在书后附录
作为 法和刑法的边缘交叉学科, 刑法的内容经天纬地,博大精深。近年来,如火如荼的 刑事司法实践, 是为 刑法研究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叶良芳著的《 刑法基本理论研究》结合 刑法的基本原理,坚持承继和创新并重、实体和程序贯通、学理和案例相融,对 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内容新梳、体系重构和观点创释,充分反映了现代 刑法规则的内容和特点。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参考书,对相关领域的实务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为 法和刑法的边缘交叉学科, 刑法的内容经天纬地,博大精深。近年来,如火如荼的 刑事司法实践, 是为 刑法研究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叶良芳著的《 刑法基本理论研究》结合 刑法的基本原理,坚持承继和创新并重、实体和程序贯通、学理和案例相融,对 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内容新梳、体系重构和观点创释,充分反映了现代 刑法规则的内容和特点。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参考书,对相关领域的实务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为 法和刑法的边缘交叉学科, 刑法的内容经天纬地,博大精深。近年来,如火如荼的 刑事司法实践, 是为 刑法研究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叶良芳著的《 刑法基本理论研究》结合 刑法的基本原理,坚持承继和创新并重、实体和程序贯通、学理和案例相融,对 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内容新梳、体系重构和观点创释,充分反映了现代 刑法规则的内容和特点。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参考书,对相关领域的实务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被害人参与国际刑事诉讼是各国“被害人运动”和国际人权法与人道法猛烈推进的结果,唯有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次把它落到实处。预审机制和被害人广泛参诉是该《规约》的两个主要创制。《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系统研究了法院各情势与案件预审阶段的被害人参诉问题。被害人不是当事人,但是其参诉地位与权利远远超过证人,在很多方面接近当事人。因此,作者把被害人参诉的刑事公诉结构称为四方三造的“三造诉讼”。《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考察了法院“三造诉讼”伞部英/法原始文件,考察样本具有原始性、性、多样性、生动性和完整性。
本书共分三部分,主要收入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人权公约、联合国刑事司法标准和规范文书以及联合国人权公约与标准的贯彻与实施全文,并作了相应的解说。该书内容丰富,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的科学性、理论性,有助于读者对联合国相关的公约及司法文献有一个全面了解,也可供司法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一贯重视反腐败。中国政府支持制定《公约》这项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书,并本着真诚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参与了《公约》的谈判和起草工作,为《公约》的制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中国政府并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公约》。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批准加入该《公允》。 本书根据读者查的反腐败法律文件暨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中英文本)的需要,在内容上分为三编:编为“《联合国反腐败公允》暨相关文献资料”。第二编为“区域性相关法律文件暨文献资料”。第三编为“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法人跨国犯罪的国际法问题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二战后,国际法是国际刑法公约和法律文件中有关法人跨国犯罪的责任的规定,和国际社会出现的公司自律性规范。作为打击跨国犯罪的国际法律制度的新发展,法人跨国犯罪的国际法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法人跨国犯罪的国际法问题研究》结合目前国际法上有关法人责任的规定,主要研究法人责任的一般理论、法人跨国犯罪的责任、法人跨国犯罪的管辖权及其对国际法主体理论和责任体系的影响。其中,法人跨国犯罪的责任是重点,包括演变中的国际法律框架、法人跨国犯罪的责任的特点、以及法人跨国犯罪的责任在国际直接实施、在间接实施和在我国实施的立法、实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本书的出版将是系统研究该问题的先驱之作。本书由张颖军著。
中国一贯重视反腐败。中国政府支持制定《公约》这项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书,并本着真诚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参与了《公约》的谈判和起草工作,为《公约》的制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中国政府并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公约》。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批准加入该《公允》。本书根据读者查的反腐败法律文件暨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中英文本)的需要,在内容上分为三编:编为“《联合国反腐败公允》暨相关文献资料”。第二编为“区域性相关法律文件暨文献资料”。第三编为“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中的一本。文库将刑法学各个重要问题的有关内容分别编辑成册,系集专题述评、代表性论文精选、研究论著索引为一体的大型学术工具书。本书首先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引渡、调查取证、诉讼移管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评述,然后精选了一些关于司法协助的代表性论文,对我国刑法系统理论研究极具指导意义。
本书甄采了大量的文献及手资料,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视角阐释了常设国际刑事法院建立和运作过程中的基本、核心问题。作者认为,历史性的国际刑事审判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机构和运作原则与模式而显现出各种弊端,当代的国际刑事审判虽然有所改进,但仍未摆脱历史的笼罩与地域的局限性,创建常设国际刑事法院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为确保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有效运行,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不可或缺;为体现该原则的精神,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与国家管辖权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并行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国家刑事管辖权行使中的缺憾。同时作者试图打破国际法上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传统观念,探讨了团体或组织、甚至国家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强调打击国际犯罪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福祉的关键
被害人参与国际刑事诉讼是各国“被害人运动”和国际人权法与人道法猛烈推进的结果,唯有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次把它落到实处。预审机制和被害人广泛参诉是该《规约》的两个主要创制。《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系统研究了法院各情势与案件预审阶段的被害人参诉问题。被害人不是当事人,但是其参诉地位与权利远远超过证人,在很多方面接近当事人。因此,作者把被害人参诉的刑事公诉结构称为四方三造的“三造诉讼”。《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考察了法院“三造诉讼”伞部英/法原始文件,考察样本具有原始性、性、多样性、生动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