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澳门民法典》总则的基础上对民法的一般论题进行了厘清。《民法一般论题与《澳门民法典》总则(上册》已于2014年11月出版。上册分三篇,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与若干重要原则、民法的基本范畴。本书是下册,分四篇。第四篇 论主体 ,对主体的相关概念及自然人、法人进行性阐释。第五篇 论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 ,分五章介绍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意义、法律行为的分类、意思表示的作出:一般问题、意思表示的作出:要约与承诺的特殊性、法律行为的解释与填补。第六篇 论意思表示瑕疵 着重讲述意思之瑕疵、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第七篇 余论 ,论述法律行为元素理论、法律行为的代理、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时间及其在法律关系上的效力。
本书通过体系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和司法解释方法,把劳动法的总体情况呈现出来,让读者可以从各方面综合把握劳动法,这对学习和研究各单行劳动法规有着巨大的帮助。本书分为劳动法总论、关于劳动、关于劳动法和劳动法分论四个部分。*部分就劳动法定义、体系、公法私法区分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集中呈现了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变迁两个有关劳动的;第三部分涉及劳动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有劳动关系、劳动法渊源、劳动法基本原则、解释和应用、中国澳门劳动法的发展和国际法的适用;第四部分就详细介绍了澳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护法,以及介绍和分析了集体劳动法的问题。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 一国两制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生日的时候,有需要回顾总结 一国两制 实践的经验,从而,为 一国两制 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本书通过对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访谈和对澳门基本法起草的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向读者介绍澳门基本法条文的形成过程、立法背景、立法原意、立法目的,希望有助于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法的条文。
本书从我国地区实例及裁判出发,探讨刑法与刑诉之交错适用问题,共计十四篇论文,分为部分。部分探讨实体法因果关系、客观归责之理论发展,及其并合程序法罪疑唯轻原则思维之后的运用面向。第二部分处理刑法竟合论与案件同一性的交互作用关系,分别从刑法竞合论的建构、刑诉同一性的重构及两者排列组合关系等三个角度探究。第三部分阐释刑法各罪及其于诉讼上的调查与证明问题,并以肇事逃逸罪之致人死伤要件及诽谤罪之证明真实条款等为例,解析实体法定性与诉讼法证明的联动性。一部分的裁判回顾以年度为范围,逐笔过滤地区“法院”刑事裁判后,鸟瞰并简评整个年度的刑事裁判发展。
如何协调和统一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私法制度,是一个关系到欧盟确定的成员国的经济个体的“自由”(即人员、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跨国界流动的自由)的基本问题。对此,欧盟的做法是先通过条例或指令的方式建立各成员国私法的限度的共同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向欧盟的统一民法典方向迈进。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诞生的一项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它以上述的“自由”为标准,全面地研究了欧盟各成员国现行的合同法与侵权法以及合同法与财产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换言之,它要考察的是一个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合同法、侵权法和财产法之间是否存在不和谐甚至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对于我国私法制度的完善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个国家的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合同法与物权法之间是否和谐,是否存在着规范冲突
从教材所能引用的最早判例(1612年)至今,英国公司法已经发展了三百多年。从部成文法即1844年股份公司法,到这一轮公司法改革之前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1985年公司法》,这其间历经数次大的改革或修订。《2006年公司法》被誉为英国议会迄今为止通过的最宏大的单项立法。这本译著对其详尽的翻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英国是英美法系的奠基者,也是英联邦国家的领导者。这部《2006年公司法》不仅对英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英联邦成员国的公司法改革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希望通过本书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英国公司法的现行规定,并且期望为我国立法者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立法素材。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典》和《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的新中译本问世,这四部法典都是按照2019年10月1日的版本翻译的。事实上,对于翻译俄罗斯法律而言,译文版本永远是滞后的,因为俄罗斯立法者对社会关系的发展反应非常迅速,法律文件的修订极为频繁,有时同一天甚至有两、三个联邦法律对同一个法律文件进行修订,而翻译、编辑和出版是需要时日的。这几部法典自颁布以来我译过多次,但每次都觉得似乎是在翻译新的法典。如果对照一下以前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和今天这个版本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就会了解俄罗斯社会中民事法律关系是如何发展的,而调整它们的法律又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其他部门法莫不如此。
奉献给读者的这部《西方法律思想史论》与二十年来已出版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著作(包括我们自己撰写的一批西方法律思想史著作)有很大的不同。其差别主要在于,后者一般地属于叙述性的通史作品和教材,而本书的基本宗旨是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进行整体的分析、考察和总结,纯属研究性的。我们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西方法律思想史这门学科的有关情况,并大略地预测本门学科在新世纪和新千年的发展远景。除此之外,本书还具有浓厚的史料性。这对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肯定是不无裨益的。本书的撰稿人都是长期从事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人员,而且多半是有影响的资深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专家。以姓氏笔画为序,他们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正邦——、二、三章;中国人民人学教授、博士
《英国行政法教科书》是一本经过十几年不断完善、经受检验的英国行政法教科书,它以传授行政法的知识和理念为宗旨,配合丰富的、详略得当的案例引征,简洁、清晰地勾勒和展现了英国行政法的历史变迁、各项基本制度及其运作和发展的图景,同时十分注重提供制度运作的理论支撑和不同学术见解,从而恰当地把握了行政法知识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尺度。该书没有局限于英国传统行政法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其内容和分析方式较为契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研究行政法的需要,是帮助读者把握英国行政法内在精神和发展的不可多得的著作。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批判法学,是一种旨在挑战和推翻传统法律理论和实践中的既定规范与标准的法学思潮。批判法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作为西方现代法理学殿堂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西方自由主义法律思想以及体现这些思想的法律制度。批判法学认为,法律即是政治,而不是传统法学所标榜的法律是中立的和价值自由的;传统法律的逻辑和结构产生于社会的权力关系,这种根据政党和阶级利益形成的并维护政党和阶级利益的法律,是使社会不公平合法化的系列信仰和偏见的集合体;富贵和权贵们运用这种法律作为压迫的工具,以便保持它们在等级秩序中的优势地位。基于此,批判法学竭力撕破法律的确定性、中立性和客观性的面具,以证明法律不是一个理性体系,而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使不公平的政治制度得到支持并成为可能。批判法学力图推
《国外中小企业法律政策汇编》通过精心编译欧盟、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匈牙利、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美国、英国、芬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比利时、希腊、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出口、公共服务等扶持政策措施,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概况,着力为中小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经验参考,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了解国外中小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提供强有力支撑。
企业合并几乎是每一个大公司的实现规模化经营、超常规发展的必经之路。为迎接“入世”的挑战,我国的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以企业合并为基本特征的组织结构变迁。应当看到,企业合并在结合并当事方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合并当事方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带来了长期性的影响,这些影响方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的显著下降和消费者福利的减少,因而如何在促进企业合并的同时,对企业合并进行必要的规制便是一国反垄断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本书系统地比较了欧盟、美国企业合并规制制度在市场界定、实体分析、实体标准的效率化和程序规范四个方面的共性和差异,进而对企业合并规制制度的一般性原理和规则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立我国的企业合并规制制度进行了探讨。
该专著的版是麦考密克教授单独署名的惟一的一个版本,其意明显在于为证据法的学生提供一个课本。这本书对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清晰的、简扼的又容易把握的阐述,而且还不厌其烦地广泛引证著作。为了那些需要获得支持性用书的使用者,本书大量引用威格摩尔第三版作为所提供的宝库。该专著获得了持续性的成功,因而再三重版,的版本是第五版。可是到了本书第四版之时,由于自然增加的篇幅过大的缘故,对学生而言过于昂贵了,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其结果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愿望:将本书改造为传统的学习用书或者改造为课本加问题的形式,由此导致了学生版,课本仍然保留,但大量的支持性引证就省略了。这种替代版本的成功使得目前这个版本也自然采用同样的手法。一如第四版,本版没有删除任何正文或章节。本版在章节的序号上与前版完全一致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竞争法自然也成为经济法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法律武器,竞争法在制止不正当竞争,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规则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欧盟竞争法的另外一个任务是为排除成员国之间国际贸易的障碍,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创造条件。不过,欧盟竞争法的脚步并没有随着欧洲市场的统一和扩大而停止。从欧共体条约第85条、第86条(现第81条、第82条)形成的欧洲竞争法基础开始,欧洲竞争立法和司法实践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作用。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为中国的法律工作者打开了广阔的视野,也为对欧洲法律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方便的平台。本书作为中国一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EU—ChinaLegalandJudicialCo-operationProgramm)西南政法大学子项目研究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