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定式,但有章法。法学论文写作,也有普遍的规范和共通的方法。眼下的法学院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承灌输,却很少教授(更少系统训练)法学论文的写作。很多学生,包括已经读到博士的学生,还在为怎么写论文而苦恼。市面上有几本讲法学论文写作的书,但总体而言,所讲的东西比较粗疏,规范的细节不多,方法的实例更少。 《法学论文写作》作者在英国读书写论文时,曾在名师指导下受到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做过编辑,对于论文写作有深入的了解。《法学论文写作》分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件、行文、伦理七个部分,每部分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用通俗易懂且轻松有趣的语言,用详实的例子,细致讲解了法学论文的写作。《法学论文写作》对于法学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撰写司法鉴定报告: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南》一书以 具体案例的鉴定报告书 为例,对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报告进行讲解。 本书展示了 4份刑事案件的鉴定报告全文, 并对鉴定报告的各组成部分逐个进行分析讲解。所选取的案件有1例杀人案中被鉴定人是否属于 因精神错乱而无罪 、1例父女乱伦案中父亲 是否有减轻刑事责任的情节 ,2例为受审能力鉴定。另附有20个刑事案件的鉴定报告摘要,其中11个为涉及因精神错乱而无罪的暴力行为案件,其余则涉及性犯罪、醉酒、家庭暴力等。 本书展示了 4份民事案件的鉴定报告全文 ,并对鉴定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逐个进行讲解。所选取的四个民事案件分别涉及人身损害、(工作场所)性骚扰、(医疗事故)专业责任、民事拘禁(精神卫生法)等。另附23个民事鉴定报告摘要,内容涉及性罪犯再次实施性犯罪的可
本书以一篇已经发表在CSSCI期刊的论文为基础,通过模拟鱼老师与三位学生(龙虾、海葵、珊瑚)在写作课堂当中的对话完整复刻了此篇论文从选题到文献阅读、观点提炼、提纲生成再到文本写作的全过程。书中师生对话不仅演绎了真实论文写作教学场景,也通过对三位学生困惑的解答与错误的修正,展示了论文写作常见误区与纠正方法。 本书共分为九章、两个附录。本书独具一格之处在于:第一,以一篇论文写作的真实全过程记录为基础,实例导向明显。读者如有意愿亦可以此为题进行同步练习。第二,有别于其他论文写作书籍的说明书或教科书式布局,本书全程采用对话体、模拟真实课堂教学,在讲授方法的同时注重语言趣味性,内容严肃但风格轻松。 作者之前作品《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印刷多次,是2022年法学类的畅销图书。
教材紧紧围绕书记员工作, 大量的篇幅以书记员工作职责为核心,分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业务庭,讲解工作流程、笔录制作、常用司法文书、审判辅助工作和文书管理工作,并在重点笔录制作部分设典型常见案件笔录制作。每部分后面都设思考题和练习题,并在教材中做重点和实用巧提示。本书内容具体包括:书记员的职业素养;书记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书记员的工作技能操作规范。本书论述了书记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历史沿革等理论,但侧重点仍在于书记员的实务工作,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可以掌握立案庭、审判庭书记员的基本工作能力,学会制作民事、刑事、行政审判庭的常用司法文书,以及民事、刑事、行政审判笔录。
本书将法律规定、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合同语言等因素有效结合,提示当事人订立严密、规范、全面的合同文本。将当事人的预期用严谨的文字客观地体现在合同文本中,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善后处理设定具体的规则,对工程量确定及工程价款计算设定全面且的法则,以达到合同文本约定规范化的效果。 本书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条款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对如何通过合同条款的规范制作来防范法律风险发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是指导建筑领域相关人员制作、审查合同的实务用书。
内容简介 About this Book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在法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对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全书分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的资料、学位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学术见解、优秀范文、社会责任等几个部分,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
5000 年来,对“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热切追求是全人类 共同的梦想,而那些世界各国世代流传的所罗门、包青天、安提戈涅、苏格拉底等人为追寻正义而不屈不挠、 终令公平正义取得胜利的无数个精彩法律瞬间,已成为一座座记录着人类法治前进足迹的里程碑。 跟随着本书的足迹,可以亲临其地般地走出国门看向世界,漫步到世界各地去追寻法律的故事,探索人类古今的法治精神。法学像个大迷宫,但却能指引人类的灵魂,只要用心去看去听,便会发现:“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法学理想,曾是怎样恒久地照耀着人类历史的过去,同样,亦会怎样恒久地照亮我们的将来。 本书打破了枯燥无味的教科书式的旧框,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普法通识文体,以“法学游记”式的精湛故事讲解带领我们,从地中海沿岸的法律足印、到古罗马废墟、到英格兰
本书以贵州清水江流域内外所发现的契约文书为主要研究材料,讨论在礼法传统的视野中,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民间传统契约文化。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是关于传统契约的一般运作模式的探究( 、二、三章),主要分析传统契约制度运行中的“中人”和“代笔人”,以及二者在参与契约活动时的报酬问题;第二部分则具体讨论传统社会中一些各具特色的契约类型(第四、五、六章),包括典契、林业经营契约和拜师活动中的契约。本书所依据的主要材料是在地处王朝边疆的清水江流域村寨留存下来的契约文书,益以作为比较资源的其他内地契约材料。通过对中国传统契约一般理论的阐释,及其在具体契约类型中之运用的分析,本书尝试从边疆村寨的社会运作中一窥传统契约文化的样态,并提供一个关于这一样态的较为综合的理解方式。
文书样式|直观明了,结合具体案情填入具体内容即可。制作规范|文书的规范依据,提示制作注意事项,帮您轻松使用文书样式。法律依据|附录相关法规,方便您查找和使用法律文件。
《巴黎协定》开启了 成员国驱动 的国际气候治理模式, 自下而上 的自主贡献 自上而下 的定期盘点对遵约机制提出了挑战。本书以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巴黎协定》促进实施和推动遵约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对《巴黎协定》第13条透明度框架、第14条全球盘点和第15条遵约机制进行分析,基于保障协定履行的有效性、促进性和透明性,结合 自主贡献 定期盘点 特点以及中国的立场关切,对实施和遵约机制从法律视角进行分析,并为中国参与谈判提出建议与方案。在 双碳 目标背景下,考虑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实际,从碳交易市场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的协同与整合角度提出中国实施路径。
本书为车浩教授的随笔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法理辨析,展示刑法思维之美。本书不是研究如何制定良法,而是探索如何善用法律,才能不让正义的期待落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提出了关于正义的疑问,但答案并没有盘旋于理念天穹的抽象思辨,要寻找它们,需要俯身进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具体的条文。貌似中性无感、平凡枯燥的法条文字,法的智慧藏身其中。 车浩老师文笔犀利又富人文情怀,逻辑严密而脑洞大开,其文字处处闪耀思辨之美,阅读体验极好又给人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