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是“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和“科学犯罪学的奠基人”、在司法侦察和犯罪学领域拥有无可置疑权威的汉斯·格罗斯博士的两大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分量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可以说是最早的专门探究犯罪心理的专业性著作,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犯罪心理学》出版后,引起了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不久就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8种文字,在欧洲和北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公检法司及司法专业师生不可不读的专业经典之作。
本书以票据法理论为基本线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相关行政法规为依据,同时吸取了日内瓦票据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票据法原理,对于票据法的各个基本制度和规则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在基本内容上,本书融制度介绍与规则分析于一体,并结合大量案例对票据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规则进行了系统生动的阐述,同时也为我国票据法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本书自再版以来,受到了国内读者的广泛好评,被国内多数大专院校列为票据法基本教材。本次应出版社与广大读者要求,编者对本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调整了章节首尾结构,丰富了行文语言并增加了大量案例以配合票据法理论教学。本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为:票据与票据法、票据法律关系、票据当事人的权利、票据行为、票据的伪造、变造与涂销、票据的丧失、票据
与出版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是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模块之一。为了方便考生集中学习这些知识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经常查阅,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于2002年编纂了《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作为考试学习用书,供初级、中级考生共同使用。此后,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根据《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对考试要求的不断调整,本书有过数次修订。本版在2023年版基础上,增加收录了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和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6月26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期刊经营合作活动的通知》,旨在帮助大家加深理解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及时掌握出版行业管理的近期新规范要求。
本书从一位从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家暴受害人法律援助工作二十年专业律师成长视角,用公开典型案例讲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作者从个人经历、难忘案件、办案感受,对女性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女性权益社会现状法律的思考并创建援助中心,希望让大家通过一种尊重和支持的团体氛围,让女性树立生活信心。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面临困境的读者们创造出全新的、坚实的情感联结,亦明白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如作者说:“一晃近20年过去了,这是我此生最丰沛的一段生命历程,奋斗的岁月最终以一组组数字呈现,显得简单、具象,只有我自己知道那背后的艰难、繁杂,怎样的厚重,深远呢!那是她们的故事,也是我的。
吴宏伟编写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理论、消费者保护机构、消费者权益等基本理论的内容。中篇为特殊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包括金融消费、医疗消费、电信消费、房地产消费、旅游消费等内容,第三篇为消费争议解决机制,对消费者保护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是一部关于女性社会角色、权益保护和心理状态的纪实类文学作品。作者以法院民事庭典型且具群体代表性的女性案件为主要叙事线索,聚焦当下女性热点话题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益保护,并紧扣与女性权益息息相关的《民法典》中的相关法条,描写了中国当代女性如何在时代变幻和社会快速发展中与精彩现实遭遇并碰撞,“左冲右突”并最终“寻回了有价值的自我”,迎来生活的灿烂阳光。在“百年荣光”之际,本书的出版可以引领广大读者一起探寻中国社会“半边天”的心路历程、走近她们的精彩故事。
本书德文原著于2012年由德国贝克出版社推出,是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诺伯特·霍斯特在古稀之年为普通大众读者撰写的一部通识小书。作品关注的主题是刑罚的目的,换言之,惩罚的意义是什么?哪些行为应当受到惩罚?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检视了与之相关的、最为重要的立场。根据作者的分析,无论是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主张还是功利主义者的预防论,都无法通过理性的审视。相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一种以普通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刑罚威慑理论。全书论述简明清晰,作者以一种普遍可理解的书写方式处理了一个哲学与法学之间颇具争议性与紧张关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