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原创性极强。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将法律看成一种孤立的存在,而忽略其与社会的关系。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现代学术名著》将以二章来讨论家族、婚姻,
《侦查学总论》的编写坚持侦查理论与侦查实践的结合,注重侦查理论成果的吸收和侦查实践经验的提升,充分反映侦查前沿的理论动态。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基础上,力求系统、准确地阐述侦查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努力做到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教材分 导论 、 侦查措施论 和 侦查协作论 三大部分。 导论 着重于侦查学基本概念、历史,侦查的基本理论、任务、原则、主体、客体、信息化及其一般步骤与方法的理论; 侦查措施论 侧重于常规侦查措施、强制侦查措施以及特殊侦查措施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侦查协作论 注重于侦查的国内协作和国际协作的步骤与方法。
“法律知识是很重要,辩护技巧与起草文书的技巧也很重要,但传统观点认为,法律人的独特性在于他们还拥有一些与此不同的东西。”——弗里德里克·肖尔这是一本有关思维与推理的书。说得更确切点儿,本书讨论的是律师和法官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这个群体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可能与普通人不同,也可能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别于普通人,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认为某些推理技术是法律决策所独有的。本书就着眼于这些技术。它的目标既在于对法律推理的各个话题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更在于向刚进入或即将进入法学院的学生们介绍法律思维的本质。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法却不懂法”,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此,“南方周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国际商事仲裁法(第3版)》是为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而编写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双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常用语、关键词和一些重要论述及案例均用英文表述,或者专门加以注解。本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如果人们无法通晓如何应用某个法律系统,那么该系统的效力会如何?我们能够利用设计提高人们的法律能力吗?我们该如何在公共机构应用参与式创意设计方法,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本书主题聚焦“设计”与“法律”,共收录主题文章10篇。本书为设计和法律两大领域的协同发展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除了法律设计主题,本书还收录了其他数篇文章,分别探讨了设计行动主义、女性与设计、设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人道主义设计等主题。
本书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杰弗里·R.斯通积十余年之功完成的重要著作,是讨论美国法律与性道德之间历史演变的一部专著。全书共分六编,20章;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从古代、启蒙时代到20世纪中叶的性观念演变史;评述了联邦优选法院在几个重要的性议题(包括避孕、堕胎、性少数、淫秽作品问题等)上的审判史;详细分析了在性议题方面的几个重要判例,如米勒案、赛缪尔·罗斯案,以及罗伊诉韦德案;追溯了随着环境、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共识的不断改变,法律在性观念、性议题方面所发生变化的根本路径。
历史作家吴钩通过撰写一系列宋朝司法笔记,从法理、制度、刑事、民事四个方面入手,全面细致地介绍宋代中国在法律文明上取得的成就。 宋朝的司法制度可谓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优选峰,但长期以来被埋没和误解:一方面,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包公戏、包公案小说,导致大众对宋代法律制度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清末以来的启蒙知识分子,热衷于为异邦构建优良传统,却忽视了中国本身的历史源流。 本书通过援引大量宋人记录的法律案件,并与宋朝法条相互参证,真实还原了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同时也是“以宋朝为方法”,从中国历史深处打捞已有的优良传统,讲好我们自己的“国王与磨坊”故事。这不是为了证明“祖上曾经阔过”,而是希望通过一遍遍地整理、编撰、讲述、阐释,将故事内化为连绵不断的文明传统,成为司法制度良性演进的内在动
作者以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视角,来审视法学的学习,以“至简、实用、可读”的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法学学科的特性、法律人的思维、职业理想,到法律人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论文的写作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导法学院新生迈入法律之门,顺利“登堂入室”。
本书由我国法律逻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雍琦先生为法学专业学生量身打造,是该学科领域的专业和经典教材。为保持本书之持久生命力,雍琦先生开山弟子、法律逻辑学资深学者金承光先生对本书进行了精心和适当的调整、增删与补正,是为增订版。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传统逻辑和逻辑基础知识;二为有关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作者注重将逻辑理论性问题与法律思维、法律方法以及法律适用等融会贯通,对司法实务工作中的逻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注重例举。增订作者则根据近期新的法科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融入法学、逻辑学以及法律逻辑学领域近期新理论、前沿成果、立法变化等,并增加案例分析题和扩展阅读文献,实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延伸的融合,令本书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本书体系科学、内容全面、元素丰富、贴近实务
本书德文原著于2012年由德国贝克出版社推出,是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诺伯特·霍斯特在古稀之年为普通大众读者撰写的一部通识小书。作品关注的主题是刑罚的目的,换言之,惩罚的意义是什么?哪些行为应当受到惩罚?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检视了与之相关的、最为重要的立场。根据作者的分析,无论是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主张还是功利主义者的预防论,都无法通过理性的审视。相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一种以普通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刑罚威慑理论。全书论述简明清晰,作者以一种普遍可理解的书写方式处理了一个哲学与法学之间颇具争议性与紧张关系的话题。
《刑事审判参考》是由*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共同主办的重要刑事司法业务指导丛书。自2021年起,本丛书由*高人民法院直属出版机构——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中国审判指导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部少有的、在民法学方面有真知灼见面非人亦云的作品。 全书汇集作者沉淀多年的研究成果32篇,每篇既独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系统地表达出作者关于民法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本书对中国民法理论的研究以至民法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本书围绕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进行简要解读,上篇主要对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法规作了介绍,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等,下篇从案情介绍、裁决思路、案例启示等维度,梳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典型案例,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借鉴。
人体测量、指纹鉴定、弹道学、血液分析、微量物证检测、验尸、毒药检测、DNA技术……如今,我们已经对这些法医鉴定的技术名词耳熟能详,在影视剧中抽丝剥茧推断犯人和作案手法,也成为观众们进行智力大比拼的乐趣所在。 BBC长寿热播剧《无声的证言》编剧奈杰尔·麦克雷里以法医学视角,解读国外真实大案,用科普的手法介绍弹道学、纤维分析法、基因指纹法等鉴定方法的发展历程。他为我们揭开了影视作品给法医学戴上的神秘面具,呈现出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法医世界。这令我们既惊叹于法医学的细致与巧妙,也见证了法医学对人性光明一面的坚守和实践:虽为久逝者,亦可言事。
《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总第97集是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主编的行政审判综合指导性图书,书中内容包括新发布的行政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其解读,行政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前沿问题,具有典型和指导意义的审判案例及分析,行政法及行政审判的调研信息及成果等内容,本集中设有“高端论坛”“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域外经验”“司法答复”栏目,共收录23篇文章。本书对各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各级各部门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和行政法、行政管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对著作权法的概念和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中间穿插大量图片、资料和案例,辅以理论研习和实务探讨,不仅有全面的理论介绍,还有国内外经典案例的详细讨论与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掌握,并对知识产权国内外*的经典判例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对实务工作者也很有启发意义。
《刑事审判参考》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出版物,包括“案例”“立法、司法规范” “经验交流”等栏目。在“案例”栏目,本辑收录了《郑某某、马某某被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爆炸物案——行政犯中不具有行政违法性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等案例;在“立法、司法规范”栏目,本辑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及其理解与适用等;在“经验交流”栏目,本辑收录了《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问题调研报告》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