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口译员在法庭以及其他法律情境下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方法。全书围绕法庭口译,介绍了案情准备、职业伦理和规范、译员会产生和需要避免的错误、司法文书笔译、录音转写和翻译、译员作为专家证人以及译员培训等内容。本书向读者提供了一幅职业路线图,并辅之以操作性极强的方法和技巧,可助译员准确无误地完成法庭口译任务。作者本人有多年的法庭口译经验,她说:“该书的编排结构与法庭口译职业构成高度吻合。”该书可作为基础课程用书,也可作为法庭口译人员和处理法庭口译事务的法庭官员的辅导读物。
国际货物买卖相对于国内货物买卖而言,更为复杂,它不是单一的合同关系,而是一个以国际货物买卖为主干的合同体系。《企业常用合同范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律师批注版)》并不是要给贸易企业一个的合同范本,而是希望结合我们团队二十年来处理过的或者行业里比较典型的案例,帮助国内贸易企业了解:一个完善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当囊括哪些条款、应当如何规定才对买方或卖方有利、这些条款所涉及的议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以及作为买方或卖方应当如何防范和降低该等风险。
本书涉及谈判的法律技能,这一技能对于律师而言是的。在英国,绝大多数的诉讼请求都是在审前解决的。1989年出版的《法律职业工作和机构绿皮书》(TheGreenPaperontheWorkandOrganizationoftheLegalProfession)认为,律师应该学习谈判技能因而建议开展这些培训。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就认识到了培训未来律师的谈判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在英国,直到大约十年前,谈判方法和技术的教育才被引入(一些)本科的法学项目。谈判成为职业培训阶段的要素,也是近的事情。本书分为部分,分别引导读者从审查谈判理论上的模式和基本的谈判过程,到观察和评估谈判,后再练习和自测。第l章审查了谈判的模式,即竞争型、合作型和问题解决型,并为随后的章节提供了简要的理论支撑。随后的第2章到第4章则考察了谈判过程中言辞和非言辞技能的重要性,概括了谈判成功前必须
本书是作者近期年发表和未发表论文的集合,论文紧紧围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中的热点、核心问题进行系统论的理论梳理,不少论文所选题目和内容学界至今尚未进行理论探讨,对于理论研究和研究生教学也有益处,理论背后所得到的启示应当对于实务界有相应的指导作用。
法律人类学,一门似乎不应成为显学的学科,却在近一二十年来国内法学界渐受眷顾,译介者、研究者、评论者不约而来,蜂拥并至,颇有频放异彩之势。然而,究竟何为法律人类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方法上有何独到之处?*研究进展又怎样?等等,迄今为止国内学界的介绍和研究或略显陈旧,或语焉不详,或支离破碎。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冠梓先生约请学界同厂,拜访活跃在世界法律人类学界前沿的美、英、德、日、中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家名家,通过系列深度访谈,形成了一篇篇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访谈录。《多向度的法与当代法律人类学家对话》一书邀您走进一个崭新的、直观可感的、系统真实的法律人类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