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判决之选择适用》作者以此为论证进路,通过对行政诉讼判决的立论和分析,对行政诉讼法制度进行了一次整体检视。《行政诉讼判决之选择适用》作者在对行政诉讼判决制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判决理论作了大胆的创制和设计。尤其是,《行政诉讼判决之选择适用》法学蕴味强烈,文字运用精炼,学术视野宏阔,行文立论清晰,思路观点新颖,善于见微知著,是近年来行政诉讼法学著作中不多见的精品。
本书作者以要件诉讼理论为基础,总结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创建了律师处理案件的要件诉讼九步法。要件诉讼九步法主要从律师视角,以查找请求权基础为先导,以证明责任划分为枢纽,以要件事实理论为支撑,将律师代理案件的思路分解为具体的九个步骤,并标准化、结构化地展现出来,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操作简便,有助于律师体系化、精细化地适用法律,实现律师代理工作的逻辑化、结构化、标准化,对于律师厘清代理思路、制定诉讼策略、把握诉讼流程具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正式公布实施。《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对司法解释进行逐条释义,明确阐述规范目的及内容,能够使读者全面理解和把握《规定》精神,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解释》的QUAN WEI 解读。
《中国传统诉讼艺术》从中国传统诉讼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和诉权这一理论命题出发,从诉前攻防策略、诉权启动艺术、案情声辩艺术和诉权推进策略4个方面,对当事人及其背后的讼师及第三方的传统诉权运作艺术作出了开创性研究。作者认为,中国传统诉讼艺术虽然对程序正义重视不够,并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总体上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较大限度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法律需求。该书的出版,意义上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拓展了法学的研究领域。
《纠纷解决过程:ADR与形成决定的主要形式(第2版)》引用并分析了大量关于纠纷解决过程和与民事司法有关的研究材料,而不是局限于替代性纠纷解决的产生。在这些精挑细选的文献的帮助下,《纠纷解决过程:ADR与形成决定的主要形式(第2版)》提出了一个处理民事纠纷的宏大的比较性视角,重点关注协商和调解的中心过程。 《纠纷解决过程:ADR与形成决定的主要形式(第2版)》可供法学院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对于关心纠纷和其解决机制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关注各种纠纷解决新方法的人士也有帮助。《纠纷解决过程:ADR与形成决定的主要形式(第2版)》的两名作者西蒙·罗伯茨和彭文浩都是英国著名的法学家。
《行政诉讼30年:亲历者的口述》是对行政诉讼30年辉煌历程的回顾,以时间轴为主线,忠实地描述了22位亲历者的口述经历,回顾了《行政诉讼法》立法中的艰辛,记录了我国《行政诉讼法》从无到有,到行政法律规范、行政诉讼司法解释的逐步完备,以及行政审判制度的艰难创立到现在的蓬勃发展。
《公诉意见书写作与范例研究》细致论述了制作公诉意见书和出庭意见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上了十余篇涉及多种犯罪类型、风格多样的公诉意见书,集中展示了公诉人的执法水平和司法智慧,充分体现了公诉意见书在出庭支持公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系作者通过参与起草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对该《规定》适用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总结,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进行的系统梳理。全书详细地介绍了《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起草背景,分别从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提供证据的要求、调取和保全证据、质证、认定证据规则中的基本问题、有关认定证据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规则,有关认定证据真实性的规则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对该《规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规定》适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及《规定》中疏漏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是作者多年行政审判工作中思考以及实践的结晶,在《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4年后,对该《规定》适用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
《程序与民主》是意大利政治学家、法学家皮罗 克拉玛德雷(Pierocalamandrei)(1889-1956)讨论现代诉讼程序的著作。该书篇幅虽小,但影响甚大。对该著者及其作品的介绍较少,倒是其弟子卡佩莱蒂的著作已有中文译本:《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程序与民主》一书,并非平行地讨论程序和民主,而是从程序的视角讨论民主。这里的民主,也不是政体意义上的治理机制,而是尊重人的权利这样一种态度和行动。这是一本检讨性的著作,是对自由主义理念支撑下的形式主义程序观的一个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