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教学法条》是与大学教材配套的国际法专业的教学法条、法规汇编,其主要特色为尽可能结合本科生学习和司法考试备考双重需要来安排相关内容。本汇编按“三国法”的章节内容的顺序,对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所涉及的主要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及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以归类的方式依次编排,以尽可能地方便读者查阅和理解有关内容。 本着力求有助于读者参考使用的原则,本书在内容处理上,特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安排:,对于比较重要的法条或概念、术语通过【理论解读】的方式作了必要的诠释。第二,对于较为重要的法条,一般通过法条前面加星号标注和在法条下面加列下划线的方式予以提示和强调。第三,为了更好地方便读者比较和全面了解相关规定,对于有些法条在必要的情况下附上【
《国际商事仲裁法(第3版)》是为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而编写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双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常用语、关键词和一些重要论述及案例均用英文表述,或者专门加以注解。本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私法中的人》作者星野英一,人虽是肉体的存在,但其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具备理性和意思的,可谓是伦理的存在。人作为肉体的存在,虽然为了生存首先不得不从事严酷的劳作,但是人的生活并非至此为止。人类在寻求日常食物的劳作之中,只要能有些许余裕,便会再去寻求余裕,去追求美,这样,艺术的世界终于诞生了。而且,人类要寻求人生的意义,此时就要追求世间有形物质之永恒,触及到宗教的世界。无论怎样,对人而言,生之价值不可或缺,从此意义上而言,精神世界是具有价值的。
本书开辟了“执法合作”专栏。执法合作在合作事项和合作主体方面要比刑事司法协助更广,但两者也往往相互交叉或互为补充。陈捷和吕庆明撰写的《国际执法合作新重点——金融情报交流合作》向人们展现了金融监管机关在反洗钱以及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的执法合作实践。虽然各国的金融监管机关和金融情报机关只负有行政执法和监测的职能,但它们之间的合作却对经济犯罪、金融犯罪和腐败犯罪有强有力的威慑和控制作用。据说,隐秘的海外洗钱活动就是由埃格蒙特集团发现并揭露的,该集团是包括非主权地区在内的各法域金融情报机关或反洗钱机关的合作组织。由此看来,执法合作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有时可以国际政治构架,实现对犯罪和非法行为的预防和监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原则、政策及宏伟实践,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精髓、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近距离展示了条约法律外交之魅力,深入浅出地探讨条法外交调研之道,为政学结合、法律与外交结合破解入门难题;深度聚焦国际法发展前沿和外交实务法律前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向海兴国“蓝色外交”、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外交”、追逃追赃反腐败“红色外交”、网络空间治理“数字外交”、“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条法事务,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构建,则为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追求,为中国国际法学界履行神圣使命明晰了用武之地。
国际人道法,主要是关于战争或武装冲突的行为规范。打仗本是你死我活,残酷无比,但居然还讲法律,还有规则,且还是所有国家及交战方都必需遵守的规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也正是人类理性闪亮的一面。 本书通过解读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来了解该法律体系的保护机制及一些重要问题,如作战方法、手段,以及武装冲突的性质,并涉及如何惩治战争中严重违反人道法的行为。
本书是一篇新著的《公法与私法》。著者自从事行政法的研究以来,对于公法与私法之区别及其关系的问题,就不断地关心着,而且公表了不少的论文。不用说,我是反对那否定公法与私法的区别的所谓法一元说的,但是,若过于偏重两者的区别,以为两者的法律关系之性质完全不同,其所适用之原理亦各异的那种论调,我对之亦未能赞同。尤其是曾一时,以公法为权力关系的法、私法为对等关系的法的学说,虽然含着片面的真理,但未能完全贯通,我相信有修正的必要。明治三十七年(1)在《法政新志》发表的读了穗积先生(2)的《公法的特质》之后那篇论文里,即已论及此种旨趣。其后,大正二年在 《国家学会杂志》揭载的《论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和大正三年在同杂志揭载的《公法与私法的中间区域》的两篇,亦同样是以此种旨趣与基干的。即至于今日,
《国际海事公约与法规》按照模块化对国际海事公约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在公约内容之后对其实施情况特别是我国的立法及履约实践进行了说明,以使读者对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与公约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查找我国在履约工作中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并在每单元内容之后设计了拓展阅读部分,可以起到拓展知识的作用。《国际海事公约与法规》适用于从事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交通运输与管理等专业的公务人员、航海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以及海事爱好者阅读和学习之用。 教材内容共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国际公约与海上运输组织机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上安全与便运类公约、海员职业保障类公约、海洋防污染与责任类公约。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不同的公约项目,形成了较为清晰和完整的国际海事公约与法规体系。《国际海事公约与法规》的编写征求了航海
商品描述 "教材是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原*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学校法学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的。根据*法学教材编辑部“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建设规划”,*法学教材编辑部于1999年组织编写并审定了由我担任主编的《国际私法》。本教材主要适用于*直属的政法院校的法学本科教学,于2001年获得*“*法学科研成果及*教材”三等奖,于2008年被遴选为国家 “十一五”规划教材。承蒙国内同行厚爱,本教材得到国内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广泛使用。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四十年以来,国际私法已经从象牙塔内的一门学问,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际民商事活动当事人及国家的利益方面,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无可替代。当今交通工具更为便捷,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新一轮全球化对各国乃至整个
为了满足广大法科师生在“教”与“学”方面认知法规的需求,我们曾深入数十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法学院、法律系,对数百名师生进行走访、问卷调查,据此,推出了这套“面向21世纪教学配套法规”。 丛书出版以来,承蒙读者厚爱,我们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可与积极的好评。法治建设在推进,我们对教学规律与法规编辑规律也在不懈地探寻、发现。值此,我们在紧跟法律立改废的动态、把握司法考试制度调整的大背景、同时仔细斟酌许多热心读者反馈的宝贵建议的基础上,对该丛书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版修订,使得图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不舍其理论性,更突出其应试性,与法律教学的发展相同步。 简言之,丛书的栏目如下: 阅读提示:参照高教北大版等目前本科、专科法学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核心课程教材以及司法考试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理
本书分为五编,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私法的概念;国际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相关问题等。
国际贸易法是一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法律学科,是主要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之间的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这门法律学科的调整范围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活动扩大到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活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法律体系被人们认为是为丰富的管制国际贸易活动的规制,其原则和法律规范已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遵守。本书的作者都是从事国际贸易法教学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国际贸易法的专题有深入研究。 本书主要是为我校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叠,经我校国际经济法教研室老师商讨,除国际贸易法的理论和实体法外,简略合并了国际贸易管制制度的内容,全书以九章内容涵盖国际贸易法的教学,符合我校国际贸易法54个学时的教学安排。 本书的
本书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步伐的要求,针对大学本科法学专业和经贸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借鉴、吸收国际商法*研究成果和国际经贸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对国际商法课程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对其内容及框架体系进行了改革与重构,力求做到内容新颖、体例科学、文字精炼、深入浅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是一本集国际商法法理、规则和实例为一体的精品教程。
《国际商法》在2008年修订出版第二版以后,《国际商法(第3版)》内容更趋充实,结构更加合理,更符合教学规律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已经成为一本经过实践检验的较为成熟的教材,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该教材的教学单位也越来越多。本书由屈广清主编。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动态的部门法,因此本教材在阐述国际经济法基本制度和规则等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反映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主要特色在于:一是实践性强。本教材不过分纠结于理论探讨,而遵循国际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规律,将国际经济法的制度和规则与实践紧密结合,并编入大量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资料新。本教材对国际经济法相关制度和规则的*发展以及所出现的新案例予以了充分关注,诸如2012年新修订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2013年新修订的《巴塞尔Ⅲ: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伦敦保险业协会与中国人保的*货运保险条款以及OECD*版本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等在本教材中都有体现。三是体例新颖。本教材将国际经济法分为国际经济交易法和国际经济管理法并
本习题集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部分。国际公法部分主要包括外交关系法、国际组织法、国际条约法、战争法、海洋法、航空法等多个部门法的内容。国际私法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私法基本理论、冲突法基本问题、具体领域的法律适用以及国际私法的程序问题。本习题集既是法律类本科学生学习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读者备考工具书。
本书分为六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际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书及时反映了国际税法理论发展和实践的*变化,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理论探讨部分更加凝练,实务分析部分更加细致,内容适当,对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税法的有关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国际法学(第2版)》是根据厦门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编委会的邀请与要求而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以《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全国司法考试大纲为基础,同时兼顾国际法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完整性与内在逻辑,力求在完整、准确地阐述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尽量吸收国内外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在体系安排、论证方法及具体内容上有所创新。因此,本书不仅可以满足法学本科专业“国际法学”课程的教学需要,而且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思想含量,可以供国际法学的研究者和其他爱好者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用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本书由古祖雪任主编,陈喜峰、许健任副主编。
《国际法学(第2版)》由徐乃斌主编,本书共三编十五章。编总论部分从国际法的历史变迁中阐述了国际法的概念、特征、渊源和基本原则,国际法的编纂与发展,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并注意到国家、国际组织和自然人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第二编国际法的主体制度,深入透彻地阐述了国家的含义、类型、构成要素及其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编国际法的客体制度,从界定国家领土的概念、构成、取得、变更方式与领土主权及其限制入手,在区分国际空间法、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地比较分析了国际海洋法中内水、运河、海湾、海峡、群岛水域、领海与毗邻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公海特别是国际海底区域等领域的国际法律制度,并反思了国际法的其他客体诸如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犯罪与刑罚等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