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 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馀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学术之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政治学通识》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政治学通识》,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这本书不是针对具体某个话题,而主要是进行政治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接地气地告诉读者 政治学 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为什么重要、普通读者又怎么样参与政治和怎样用政治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身边的政治学问题。 推荐阅读: 政治学十五讲
本书试图以自然法学说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极权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国家基于契约、立法权为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本书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上曾发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地缘政治研究的领军人物,布热津斯基在本书中权威地讲述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欧亚各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纠纷,对几个关键性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支轴国家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作了分析和判断,书中有关中美关系的评述篇幅较大,其中的分析发人深省。作者一再强调,发展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大多数决策者也主张通过积极和建设性的接触政策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他在本书中的全球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视为关键地区,中国也处于美国对欧亚战略中的关键地位。这本书对于热衷于国际问题分析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也是地缘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著作,经过20余年的市场检验,其阅读价值经久不衰。当下世界战略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此时本书更能带给读者们很多
概括而言,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前者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后者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维持。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政治学的重要概念、方法和理论,包括政治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历史与现状、途径与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政治研究的多种视角,包括政治价值体系分析、权力分析、合法性分析、结构分析、制度分析、文化分析、行为分析、决策分析、国际分析、发展分析等内容。2004年初版,2013年二版,此次修订出三版,适当增加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以凶猛海兽 利维坦 喻指君主政体的国家。国家,即伟大的利维坦,是一个人工模造的人,主权是它的灵魂,官员是它的关节,奖惩是它的神经,财富是它的实力,安全是它的事业,顾问是它的记忆,公平与法律是它的理智,稳定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则预示着它正在开始死亡。 第1部分,《利维坦》使政治哲学得到了全新的逻辑严密的系统发挥,是西方政治哲学的起点。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部分,论人类。霍布斯将人的生命视作一种机械运动,认为趋利避害、保全自我是人的本性,因此需要寻找一个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力。第二部分,论国家。在自然状态下,在理性指引下,人们相互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将之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从而组成国家。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主要讨论教权和世俗
本书是博弈论的经典之作,作者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人们相互作用越频繁,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关于书名,所谓合作的进化,也就是说,合作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 进化 才能达成。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们通过学习、试错逐步向合作演化。书中对于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不要嫉妒,不要首先背叛,对合作和背叛都要给以回报,不要耍小聪明,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合作,促进合作的进化,通过进化而逐步成熟,*后达到 合作 与 和谐 。这也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联邦党人文集》包括论文85篇,是三位作者共同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在纽约报刊上发表的。《联邦党人文集》对后来一些国家的宪法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今人研究美国宪法和政体的重要资料。后来的美国法官常引用本书解释宪法。 美国宪法自颁布之后的两百多年里,除了二十七条修正案之外,再没有任何变动,但它却一直是美国赖以存在的根本。1787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举行,该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新宪法。新宪法要由13个州的代表会议分别批准,一旦征得9个州同意,宪法即生效。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各种拥护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于是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联邦党人文集》就是这次论战的产物,是全*面为新宪法辩护的一部著作。它一方面反驳了反对派对新宪法的抨击,另一方面阐述了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美国联邦政体的运作模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简明版)》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 权力斗争与和平 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 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简明版缩减为二十五章。
《民主的细节》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 美国的民主 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正确这个底线紧箍咒吗? 你听说美国政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 公款公用 都要纳税人监督吗? 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 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 你听说美式民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
《弱者的武器》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 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探究,揭示出农民与榨取他们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者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社会学根源。作者认为,农民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以低姿态的反抗技术进行自卫性的消耗战,用坚定强韧的努力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以避免公开反抗的集体风险。
罗塞拉 卡贝拉 泽林斯基著、高渝和邹贵虎译的《国家如何支付战争》,通过提供大量数据,探讨了1800年 2003年两百年间的战争资金情况,详细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家对战争的融资策略与国力、国内利益、国际政治环境和战争之间的关系。战争融资时政治决策至关重要,领导人要努力控制战争成本;同时,战争融资也反映出一国从其公民和其他国家获取资源的能力。除了具有实证广度外,本书还具有理论深度,着力于战争融资、战争成本、战争融资属性等概念的构建。
在本书中,福山沿着三十年前《历史的终结?》一文开启的思考路径,围绕当今的身份政治为政治秩序带来的威胁,阐述了何为身份,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导致的政治撕裂。作者从观念史和政治史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溯源苏格拉底灵魂三要素的希腊哲学传统,历数卢梭、斯密、赫尔德、黑格尔等思想家有关尊严的观念,漫谈民族主义、宗教和西方左右翼的消长兴衰,纵论阿拉伯之春、反移民浪潮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当代政治议题,比较身份政治表现于世界各地的异同。他提出,身份不是当代政治催生的新鲜事物,它扎根于人类灵魂中的激情、对尊严的渴求与个体独有的生活体验,随着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的快速变革而兴起,取代旧的社群形式,成为人们赖以争取承认的方式;它不是恒定之物,也并非必定导致社会的分裂。
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表现如此抢眼,能够提供令人瞩目的财富与繁荣,而有些经济体却不能做到这点?不同类型的政府是如何阻碍或者促进经济增长的? 在本书中,奥尔森认为政府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私人契约与个人财产权利的可靠保护,取决于政府要足够强大以保证这些权利的实施,同时政府又要受到足够的限制以避免这些权利受到侵蚀。他在本书中提出的 强化市场型政府 概念是分析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沿性概念,并且为金融危机后的亚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治理演变和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本书是一门政治学研究方法课程,提供了研究政治学的新方法、一般策略和实战建议。在本书中,晦涩难懂的政治学概念将变得简单易懂,抽象枯燥的话题将变得生动有趣,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也将变得更加真实客观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围绕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展开,从确定目标读者出发,到进行概念界定,再到基于因果变量相关性等方面来设计问题。下半部分围绕 如何获得好答案 ,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研究设计、挑选案例、搜集数据和文献论证等方法。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本书,你将能够通过掌握分析问题的批判性思维方法,从而轻松写出优秀的论文,并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政治学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和职场中的现象,更好地思考才能更好地工作,读懂了政治学就读懂了社会和职场。
克鲁泡特金,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活动家、理论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本书名是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社会思想的概括。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于理想的自由社会的憧憬和对于当时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恶,并描绘出一幅自由社会的美好图画。他企图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搜集来的大量事实向人们证明这种社会的实现是可能的。然而,作者的理想终究只是一种空想,他所设想的一套改革措施也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民主究竟是不是一个 好东西 ?这个问题引起的大论战已经持续了 2500 年,仍未尘埃落定。今天,民主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迎来新一轮衰败,对民主政体的悲观论调也越来越流行,盖过了此前对民主普遍看好的声音。 在西方发达国家,移民问题正考验着民主的边界;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治理的运行不畅让民主踌躇不前。民主的未来是否危机重重? 《民主的逻辑》 基于扎实的文献功底、大量的历史经验,试图解答上述问题。具体从六个方面展开:从古至今思想史上的民主论战、现代民主如何起源、民主政体如何扩散到全球、民主兴衰的主要原因、怎样理解民主治理的绩效、民主的未来前景如何。 借助这 《民主的逻辑》 可以思考:该如何清晰地认识民主?人类的政治生活该往何处去?
以赛亚?伯林的成名之作伯林自由观念的完整呈现
本书是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经典之作,论述了这一问题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第2版新增了相关地图,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