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1-4)》由 毛泽东著
从14 16 世纪现代的酝酿,到17 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 诸神入庙 、18世纪意识形态体系初具雏形,再到19 20世纪不同政治观念的实践,依照时间线索,按照主题演进,本书呈现出一部混搭的观念与行动互动史。 从一神退场、诸神入庙,到下沉到民间并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相连,观念不断塑造着现代的形成。透过不同时代思想家的观念探索与政治实践,本书带我们了解各种意识形态的诞生、交错及趋同,以此去重绘现代政治的立体图景,于政治现实与政治想象间诉诸自我的理性判断。
100年前, 中国该向何处去 的疑问萦绕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头。彼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本书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迄20世纪初,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以宏大史观配以全景式叙事方法,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讲清党在生死关头将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红色火种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 本书摆脱传统的通史写作框架,以 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为切入口,开启一段寻根溯源、温故知新之旅。在追求史料翔实、考证文献版本、注重实地考察与口述采访的同时,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初中国非凡的寻路历程。采用图文结合编排方式,8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是一部在20世纪末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以 哥白尼精神 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 想象的共同体 ,认为这些 想象的共同体 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本书影响所及几乎横贯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在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本书自1983年在英语世界问世,到2007年底为止,已经在33个国家和地区中,以29种语言出版。也正是这种译本广泛散布的状态,引起作者写作 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 的冲动。于是,英国Verso出版社添加此部分内容,出版了新版的《想象的共同体》。本书便以其为
随着冷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大国关系前景的乐观态度。许多人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和战争已经消亡,国际社会将从此河清海晏、歌舞升平。然而,米尔斯海默却认为21世纪的世界仍然危机四伏,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希望借本书 打破天下太平的迷梦 。在书中,米尔斯海默考察了1792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以来至20世纪末期的大国关系,解释了国家为什么争夺权力、大国过去如何表现以及可能怎样行动。米尔斯海默提醒人们,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试图通过成为支配性国家来保护自身安全,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权力政治的悲剧。 特别附录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关系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大局观典藏版) 世界不是平的 谁忽视了地缘政治,谁就将遭到地理的报复 ★与崛起中的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中国在地缘上具备哪些优势?为什么卡普兰说,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全球贸易,更取决于其潜在影响地区的地理环境? ★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欧洲的条块分割,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痛苦拉锯如何反映这一地理宿命?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它的内在文化态度将如何决定欧洲未来? ★怎样的地理因素促使北约成员土耳其与美国做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为什么说,在通信和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迭代中,地理对中东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有价值? ★ 在 美国已经过时了 的新世界,墨西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今,1亿多墨西哥人处于动荡的深渊,美墨边境的高墙已无法阻挡由此造成的偷渡潮。
《心胜 I》是金一南将军继《苦难辉煌》之后,推出的一部灌注二十年心血的随笔集。在书中,作者震撼推出全新概念 心胜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这是一本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强势不足弱势有余,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风气,赋予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以力量的书。 心胜,也许并非是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毛泽东,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语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甘地,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办事处,没有权力,周游贫困乡村和污秽城市,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马克思,交不起房租,衣食住行都成问题,最终马克思主义却掀翻了多少王座、颠覆了多少独裁者、改变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们制胜的力量,皆来自他们的内心。在真正的胜利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实现了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本卷包括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70篇著作。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书共分五编二十五章,七十余万字,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颇为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整体而言,该书基于历史演进框架的基础上,自创造而因袭,由因袭而转变,再由转变而成熟,即从各个时期去描述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新论频出,足见作者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宽阔,考证之严谨。
本书以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丹纳赫(Danaher)近40年跨产业并购成长历程为核心案例,完整阐述了这家被业界称为 并购之王 的产业龙头公司的发展历程,对丹纳赫在产业并购中建立起来的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系统和赋能式经营模式进行了拆解和分析;同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炼出可为中国企业学习借鉴的经营方法论,打造出一整套以企业持续成长、精益运营和领导力提升为内核的完整工具箱,为中国企业持续推动战略、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运营、质量控制、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经营板块持续改善,以及实现投并购后的价值整合与绩效提升,提供了可直接套用的操作模板与实用方法。
一生纵横天下,波澜壮阔,得益于他书剑双修,学用兼擅。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二十年之功,搜辑梳理一生的读书笔记,编为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 附录卷,并结合对每本书的创造性运用情况,做客观解读。本书不仅文献史料丰富,更反映出读书和实践的关系,是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领导力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普通读者提升素养,以达学以致用的经典读本。
这部伟大著作的主题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发展起造成更低经济效率的强大特殊利益集团。奥尔森一生致力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国家兴盛发达,有的国家不断衰落?他从分利集团多少、分利集团涉及范围的广泛程度等方面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民主国家 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同时,他对国家衰落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解释,即大量分利集团、分利联盟的存在。奥尔森认为大量分利集团的存在可能会成为一个国家衰落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不存在大量分利集团却似乎不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繁荣的充分条件,充其量它只能是一个必要条件。
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将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三种机制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那么,这三种机构*初来自何方?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诞生?又在何等条件下得到发展?建立的顺序如何?彼此间有何关系? 当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弗朗西斯福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机构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政治秩序的起源》(*卷),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目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严密的尝试,力图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概览,建立一个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本书第二卷《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将延伸到当代,敬请期待。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 政治物种 ,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本书为塞缪尔 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审视了新兴国家可行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其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广度和分析洞见是惊人的,对现代政治分析作出了重大而持久的贡献,确立了亨廷顿作为他同时代人中蕞杰出政治学家之一的地位。 本书从宏观上论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强政府理论 。二战后亚非拉一大批国家纷纷摆脱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而独立,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但到 20世纪 60年代除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不仅没有摆脱贫苦和落后,反而陷入了政治动荡和暴力冲突。本书分析了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指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避免政治动荡实现政治稳定中的发展,获得现代化的成功。亨廷顿在考察了许多国家的情况后指出,要*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就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纳德 英格尔哈特的最新力作,通过分析覆盖100多个国家的,长达40多年的调查研究数据,指出了文化的演化与生存安全水平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民众在高生存安全水平的环境下长大时,会更加趋向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即更加倾向于认同权利平等、民主自由、开放包容等价值。而全国性的价值观的转变则具有代际特征,需要等待具备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民众逐渐成长为社会主流,才能使从众压力倒向他们,从而迫使保守的、持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民众接受文化的转变。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观察、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文化视角,而这一视角理应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此外,英格尔哈特还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指出,当今欧美国家排外的威权民粹主义的日渐泛滥,是当前发达国家逐渐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组织编撰、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箴言》一书,既是一部厚重的军事历史文化著作,也是一部比较权威的*军事思想的通俗解读著作。 《*军事箴言》一书从*大量的军事论述中精选 40 多句*有代表性、*震撼人心、*有现实意义的箴言,如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兵民是胜利之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宗旨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对待战争一是反对二是不怕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人是*,武器第二 等,一一阐释其深刻内涵,介绍其来龙去脉,讲述其背后精彩的故事。从这些人们所熟知的箴言中,挖掘出新的史料、细节和故事,还原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这些 箴言 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