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六个专题,从历史、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解读中国共产党,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论指引和道路开辟等方面考察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力图告诉读者,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仍然充满生机活力,取得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本书以2023年12月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总则、分则和附则的结构和内容特点为基础,按照条文主旨、条文解读、适用要点、典型案例、条款索引的架构,力求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条文主旨旨在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出具体条文的主要含义,条文解读旨在围绕具体条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理化阐释,适用要点旨在分析具体条文在实践中的适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典型案例旨在结合具体条文选取并呈现官方发布的已经审理完成并形成定论且具有典型性的相关案例,条款索引旨在梳理并列举与具体条文具有直接关联性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本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具体条文所涉及的纪法知识加以学理化阐释,并辅以适用要点和典型案例,既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也有助于相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
《毛泽东传》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毛泽东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周恩来传》迪克·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红船故事》是根据黄亚洲长篇小说《红船》改编的连环画,用10册的篇幅生动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全书以现代绘画风格细致描绘了从1919年到1928年这十个春秋的中国革命史,反映了中共上海建党,中共一大,孙中山广州蒙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端与实施,黄埔军校建立,中山舰事件,北伐,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八七会议,中共先后发动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朱毛会师等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讴歌了一大批为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而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伟大人物,生动展现了陈独秀、、、周恩来等先驱的革命风采。本套书的出版对广大青少年读者普及党史知识和革命教育极具价值。本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2018年度中宣部“原动力
《暗夜里的星星之火》一书,从红色起点出发,追寻红色足迹,点燃红色记忆。该书包含71篇上海革命遗址小故事,内容纵向涵盖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各领域。该书以文学的手法去发掘、整理和写作这些故事,使读者通过文学阅读的途径,深入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亲沐先辈遗泽,获得深度启迪。该书的出版,旨在用文学的力量,全面、深入和具体地发掘和传播上海的红色基因,使人民更加了解中共的奋斗历程,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与传奇。
本书作者从自己多年来在知名报刊上发表过的400多篇纪实文章中,精选出66篇转载率比较高、反响比较大、可读性比较强的篇目集结在一起,从“人物写真”、“内幕揭秘”和“随笔漫谈”三大部分,将中共党目前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地串联起来,不少内容的切入角度新颖、所挖掘的史料细节可贵,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本书以“用活红色资源、讲活历史故事”为出发点,聚焦申城60处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红色纪念地,通过讲述发生其间的历史事件,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发展的光荣历史,生动展现了在上海这片党的诞生地中发生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件,其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等已成为上海红色文化最鲜活、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本书作者采用将历史叙述与城市空间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幅可按图索骥探寻的上海红色历史图景。本书提及的红色纪念地与上海城市街区生活相融共生,可感可亲,读者在阅读本书后可亲访现场,缅怀历史,用脚步丈量,用目光捕捉,用心灵感悟党的伟大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本书稿精选2005-2018年上海市档案馆的《档案春秋》杂志所刊文章。书稿以档案资料为依托,用严谨质朴的文字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视角,努力还原历史,让读者了解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贡献的先烈们的事迹;这些文章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可以达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书稿分上下两册,具体有“建党、建国、金融、外交、上海解放、爱国同胞” 6辑,共70篇,70万字,300幅图。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了红军波澜壮阔的长征历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长征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力作。通过对红军长征中的战略抉择、战役战斗、斩关夺隘、雪山草地、长征英烈、胜利会师等内容的描述,反映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党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和折射出中国红军长征的伟大和血与火铸就的长征精神的不朽!
本书分上下册,从党史中选取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根据历史发展脉络,运用翔实的史料,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全面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示了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书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作为反映党史成就的精品图文书,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由上海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分专题撰写,力求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充分反映贯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历史进程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作用,为以史育人、以史咨政做有益的工作。 本书是其中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专著,紧紧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六个方面制度的战略部署展开,系统梳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把握历史规律,这对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特别是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教授和青年学者陈斓共同撰著,运用大历史观,聚焦20世纪初的北大红楼,通过文献互证和亲历者回忆,全方位多层次再现北京大学师生掀起新文化运动高潮、发动组织五四爱国运动、唤醒民众思想觉悟的寻路探索,翔实讲述北京大学师生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创建中国最早研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创建北方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觉醒奋斗和不朽伟业,生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同志作序推荐,是向广大青年讲好红色故事的积极探索,是教育激励广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继承较为奋斗传统、勇毅建功新时代的有益参考,是教育引领广大青
本书是在中共浦东新区区委、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党史办公室承担协调推进和具体编纂任务的。全书以具体生动的历史影像为表现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浦东地区的发展脉络和活动轨迹,比较系统、客观地反映在中国其产党领导下浦东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进入新时代以来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所担负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
《漫步红色宝山路》记录的是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红色印记,讲述这条具有红色遗址的街道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发生的历史故事,以及宝山路街道在党的领导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本书的重点内容分为两部分:“回望——一路红色印记”与“前行——一路砥砺奋进”。《漫步红色宝山路》重在突出红色文化传承和引领,展现宝山路街道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今天的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个面相。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缘起、类型与方式,梳理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纪念、十月革命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辛亥革命纪念、抗日战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新中国国庆纪念的历史情形,并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基本特点、历史作用、当代启示进行客观评价。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制度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是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全书在深刻把握“法治”与“德治”的发展历史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和重要途径,将“法治”与“德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地结合起来,既总结历史规律,又回答现实问题,积极从中华文明的传统治国智慧中汲取养分,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升华理论,从而为深化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大意义的认识、科学解读中国共产党治国之道、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拼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根上来看,这与党的有效决策密不可分。本书用“一个导向、六根支柱”的框架结构来阐述党是如何进行有效决策的故事,让国际社会真正了解共产党决策是科学、民主的,尤其是有效、合理的。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来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百年来创造积累的历史经验,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来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成果,全面阐释了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及相关论述,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本书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及相关论述,在丰富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方面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本书有助于新闻院校师生和新闻从业者,以及关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广大读者深入学习党的百年新闻思想,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处在秘密状态的党,发展成为拥有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500多万名党员、在14多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组织建设。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是系统并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组织与机制运作的权威读本。
在漫长的英国皇家海军发展历史上,驱逐舰曾是大英帝国维持强盛军事经济大国地位的重要工具,在历次重大海上战争中曾发挥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又成为英国在全球洋面上展现强大军力的重要支柱。早期的驱逐舰能力薄弱、使命单一,但在随后一百多年的岁月中,驱逐舰已经成为具备水面攻击、护航、防空反潜和对地火力支援等多任务能力的水面作战平台。本书从一战后和平时期英国驱逐舰的摸索创新谈起,直至21世纪的新型防空舰艇,结合驱逐舰逐步成形并不断应用新技术的过程详述各舰型发展。书中辅以详实而准确的装备数据,结合精美的舰型线图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为读者展现英国驱逐舰曲折而壮观的发展图景。
由高庆德编著的《以色列情报组织揭秘》循着以色列现代情报体制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历史发展、情报战略、情报思想的演变等进行了总结。对情报与特别行动局(Mossad)、国内安全总局(ShinBet)、军事情报局(Aman)等重要情报组织对外交流与协作、各阶段改革的动因与成效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以色列情报人员的招募、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以色列的电子情报系统、太空情报系统、反恐情报以及反情报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基于以色列情报战略的发展和情报改革背景基础上,《以色列情报组织揭秘》对以色列情报界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把握以色列情报界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