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宣、金春明二人都是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对 文化大革命 史的研究工作,也近20年了。由于 文化大革命 这段历史的特殊复杂性和曲折性,至今对一些问题还不能说都分析清楚了。但是,作者认为,对 文化大革命 10年的历史,确实已经到了应该给予系统的阐述、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的时候了。而 文化大革命 研究的现状同广大群众要求了解历史、认真汲取经验教训的迫切需要,确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重大历史事件的透彻剖析和研究总结,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但研究 文化大革命 史的责任绝不应只留给后人。这一代 文化大革命 的亲历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该单行本收录国务院总理李强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 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决议。
西方邓小平研究专家、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 伊文思(RichardEvans),与邓小平多次面对面接触,三十年心血力作,全方位揭秘鲜为人知的邓小平!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为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所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至1988年,他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和邓小平。 作者耗时多年,搜集珍贵历史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本人和他的作品,完成此书,目的是讲述一个故事里的故事 20世纪中国历史大故事中的邓小平生平故事。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跌宕历史。 作者评论邓小平: 中国人将要对*去世后一直领导他们的这个人(邓小平)作出判断。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看到他身上
本书以奋斗为主题,精心选取2021年以来人民日报版面文章中的金句200多条,分为理想信念、增强本领、勇敢担当、砥砺奋进四个部分。书中所选金句通俗易懂、言近旨远、催人奋进,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可在品行修养、能力提高、责任担当等方面给读者带来有益启示,有助于广大读者在实践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本书收入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 本书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 *部分,朱镕基同志自1998年3月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先后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5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当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华网进行了现场直播,世界各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 第二部分,朱镕基同志接受外国记者采访。采访内容境外媒体当时报道过,国内尚未公开发表。 第三部分,朱镕基同志在境外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国内外媒体对此曾做过综合报道。这次收入本书的是演讲和答问的全文。 第四部分,朱镕基同志在出访期间接受香港记者随行采访。当时海外媒体有过报道,这次选取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本书收录的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为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吴宗国教授主编的,由中国古代史各方向专家集体写作的一本官僚政治制度通史,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监察机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等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的论述。 书中从官僚政治制度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帝国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间上涵盖了从秦汉到明清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宋元以前部分没有作全面的铺叙,而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重点探讨一些问题。明清时期文献材料更加丰富,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体制和运作机制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述。
本书为汇编书,收录研究十年 文革 的分析及反思文章约94万字,是研究十年 文革 的重要参考文献。2016年,是 文化大革命 发动50周年,在这一场十年浩劫开始50年之际,回顾十年 文革 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如今,自媒体风行于世,人们似乎习惯了用敲几下键盘似的快速与任性的方式来表达意见、传递情绪,理性思考日益缺位。面对纷纭世相,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评*素养,以避免被情绪和谬误绑架,《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的作者曹林用他一如既往犀利、冷静、耐心的文字,希冀唤起当下社会*稀缺的品质--理性。本书精选了曹林近年来的时事评*文章,从时事政治到新闻伦理,从文化批评到重申常识,在深度剖析热点事件、焦点问题之外,亦致力于传达耐心说理、理性评*的舆情氛围,让人们在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仍能留存思考的能力。
全书从 大颓大悲的民族悲史 着笔,从四川广安邓氏祖辈写起;16岁的邓小平怀着憧憬,出川赴法勤工俭学,历经艰辛,到45岁重回四川;这29年的岁月将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铸造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作者记录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父亲,一个孩童、学生、战士、将军、政治家的前半生旅程;更展现了邓小平和同时代的一批俊杰,从盗火到播种,从理想到实践,努力壮大革命力量,终于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入一个崭新时代的艰辛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 作为邓小平的女儿,作者历时三年,读书、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和知情者,终以大气磅礴的篇章真实地记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轨迹。所以,全书在事件的记录上,它真实可信,语言细腻,尤其各战例的叙述生动详尽,数据确凿;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它客观公平,语言深刻而犀利;在所附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是现代院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亦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长期以来,本书始终保持观点鲜明、论之有据的风格特点,重在对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予以客观公正的剖析,是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为解读清朝前150年太监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时期涵盖了清朝历史上三位最重要的皇帝 康熙、雍正、乾隆 他们的统治观念都深受明朝宦官腐败当道的影响。在这部极有开创性的著作中,作者探讨了清朝皇帝如何设法避免重蹈宦官干政的覆辙,以及太监在种种限制下是如何取得权力与地位。本书描绘了那些曾经忠诚却最终背主的大太监,也展示了普通太监的生活。这些故事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为我们窥探清宫世界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
文革 是20世纪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邓榕这本书,对邓小平在 文革 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分析,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大动乱的年月所表现出来的品格、气节、胸怀、胆识和智慧,进而引起我们对 文革 浩劫的反思。
中华帝国的官僚政治是以文士兼为官僚的 士大夫 为治国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是一种独特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就这种 士大夫 政治的演生过程展开叙述,由此来对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加以解析。作者把士大夫的*初形态追溯至周代的 士 与 大夫 ,战国以来分化为 学士 和 文吏 两个群体,*终在汉代的儒生与文吏、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的过程中,奠定了中华帝国 士大夫政治 的牢固基础。适用于历史及政治文化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中晚唐政治史研究在过去十多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中古史研究中*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这其中,包括大量中晚唐墓志在内的新出石刻资料的刊布与整理,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外因。而新世纪以降,中古学界对 唐宋变革 这一命题的重新关注,以及学界自身逐渐意识到的亟待改变的重前轻后的唐史研究时段的不平衡,也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者对中晚唐的重新认识和深入考察。本书以其别开生面的研究方法和高屋建瓴的研究格局,直接推动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学术价值极高。
本书收录国务院总理李强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 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与报告相关的图文、视频、注释等内容,有助于读者深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 本书对我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结构、重点问题进行再现和描述,是目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图书中,不多见的一种图书表现形式。
本书为2023年度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的合订本,收入我社2023年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单行本10种、11篇,包括《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3月13日)》《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北京)》《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4月3日)》《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2023年5月19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2023年10月18日,北京)》《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进中美友好事业(2023年11月15日,旧金山)》《同心协力 共迎挑战 谱写亚太合作新篇章(2023年11月16日,旧金山)》《坚守初心 团结合作 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2023年11月17日,旧金山)》《赓续传统
该单行本收录国务院总理李强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决议。
《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历史长河、全球视野、哲学思维》内容简介: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分别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从王朝兴衰看五大要素、从列国成败看五个统筹、从百年变局看五大矛盾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生动实践这五个部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透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23年起推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要览)》系列,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出版物的要件补充。本书以更细致、更专业的视角全面刻画当年的国际重大事件,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国际时事热点分析,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国际战略动向,是了解和研究国际形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目。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集了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 七千人大会 。与会人数如此之多,可谓*。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对之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大会的起因,在于党想通过反对分散主义一举改变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大会开始后,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却改变了会议的日程和主题, 白天出气、晚上看戏 ,轻松的民主氛围,曾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 大跃进 的后果和责任,如何评价 三面红旗 等敏感话题;大会过后,出现了1962年春夏的新局面,但半年之后,局势再变,1962年*秋天重提阶级斗争。有人认为,由 七千人大会 产生的分歧,也是后来*发动 文革 的一个远因。本书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次全面、深入、详细披露了 七千人大会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习近平在福州》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的续篇,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的第五部。 本书同样以讲述者口述记录的形式,再现习近平同志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阶段,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 3820 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坚持 请进来 走出去 ,坚持 以侨引侨、以侨引台 ,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海上福州 国际化大都市 ,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旧城改造,抗击台风洪水,持续关注民生,创设 下基层接访 制度,倡导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作风
全书分中华疆土、家国天下、血脉交融、共同开拓、多教并存、互鉴通和、万里同风、华夏一体共八章,为读者呈现新疆存世的珍贵文物、文献、遗址、存证、文化遗产等珍宝,揭示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等一系列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