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提炼,详细阐述纪检监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职责任务,深入探讨纪检监察制度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知识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4编20章,学理分析与实务研讨紧密结合,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文字流畅,对于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和相关理论研究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数世纪以来,腐败已成为公共机构的特征。然而,直到最近它才成为持续的科学分析的对象、本书作者约翰纳·伯爵·兰斯多夫是德国帕骚大学经济学理论讲席教授,同时是透明国际的高级研究顾问。作为对这门发展中的学科的重要贡献,兰斯多夫的研究显示,深入研究制度经济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进行腐败交易所必需的制度以及那些有助于抑制腐败的制度。他认为,比起通过惩治来进行遏制,腐败行为者更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作为腐败犯罪搭档的投机主义,以及落得不可信任的名声的危险这就暗示了一种新颖的反腐败策略——“看不见的脚”——由此,腐败搭档的不可信任性带来了诚实和良治,即使是在缺乏良好意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书结合了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一流的实证研究,对于关心反腐败改革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可谓十分宝贵的资源
本书围绕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提炼,详细阐述纪检监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职责任务,深入探讨纪检监察制度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知识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4编20章,学理分析与实务研讨紧密结合,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文字流畅,对于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和相关理论研究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准确理解和适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恰当把握执纪政策界限,提高事实认定、证据甄别、定性分析等实务操作能力,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纪律审查实践,聚焦纪律和审查重点编著本书,对于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审查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偏重于纪律审查理论,主要阐述了纪律审查证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分类、证据对象、证明标准等,以及收集、鉴别、运用纪律审查证据的原则。下篇侧重于纪律审查实践,依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六大纪律进行分类,结合纪律审查实践中的常见违纪行为,逐一阐明每类违纪行为的立规本义、违纪构成要件、收集运用证据方法,以及相关政策的把握界限。
作为一本关于反腐败问题的学术著作,本书始终以预防腐败为主线,集中对于腐败行为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前提是深入了解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和深层规律,这些技术性因素是腐败得以产生的关键,因此成为本书研究的重点。 本书分为六章,章提出了公共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式。之后用三章分别分析了公共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的总体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前四章构成了本书的理论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基于“三位一体”的解释模式,着重剖析了工程建设领域和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了系统的预防建议。
建设廉洁政治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廉政”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其对立面就是腐败。我们经常谈到的“腐败”、“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等,都是一些政治概念。同时,“廉政”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和学习体会,从发展目标、历史进程、从政行为三个方面,就建设廉洁政治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期促进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政治发展史当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权力只有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先进性的现代化政党,一贯高度重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更是将权力制约和监督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书在借鉴和吸收中外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浅出的笔触,多视角梳理了国外的反腐之道与倡廉之措,系统总结了一些国家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腐败对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去政权的影响,全面解读了人心向背与中国历史王朝的兴衰成败,剖析了转型中的中国应该值得注意的若干腐败现象和一些热点问题,还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