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概述新时代十年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战略机遇期和全球化转型的深入剖析,重点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问题及战略选择,归纳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与新思路新主张新方案,审视中国现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国外交的多目标战略与战略排序,明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的使命任务。本书对于彰显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和世界情怀,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具有一定意义。
在对俄国已经解密的前苏联档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其中涉及对华关系和两党交往的文件2582份,翻译成中文,按年代排列,编辑成册,加以必要的注释和点评。文件包括: 中苏两党两国高层领导之间会谈的俄方记录; 苏方高层领导就中国问题对其内部的指示、批示; 苏方各级各部门向层提交的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 双方的通信、电报及未公开的互换文件。 时间跨度:1945-1991年。 本项目列入新闻出版总署 十二五 重点出版规划,是200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俄国中苏关系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出版成果,包括俄国解密档案主文件和附件总计2625件,内容包括:中苏两党两国高层领导之间会谈的俄方记录,苏方高层领导就中国问题对其内部的指示、批示,苏方各级各部门向其层提交的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双方的通
总结 一带一路 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探索新时期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本书的核心任务。为此,本书试图从 一带一路 的治理结构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可持续与惠民生的具体目标开展路径选择研究。在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我们聚焦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国际产能合作、道德风险、债务与环境可持续、国际认知、安全保障、机制化建设等,探讨相关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本书记述了作者1998年至2008年期间在尼日利亚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本书共由55个故事和81张自拍照片和扫描文件组成。共约12万字。另有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时的文字稿,及十年间尼日利亚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的服务情况汇总表、大事记等。本书详细讲述了作者如何团结中国企业,开拓以尼日利亚为主的西部非洲摩托车和汽油发电机市场,使中国以摩托车和汽油发电机为代表的机电产品进入非洲,并至今仍占稳非洲市场。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本书主要从关系史的角度梳理湄公河下游四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自1957年以来的水资源合作历程,在形势与地区局势演变的大背景下,审视关系中政治和资源的关系,考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切及权力关系,评估湄公河水资源管理机构湄公河委员会在追求跨国合作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的成败,旨在展现湄公河流域水政治图景,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澜湄水资源合作的中国方略。
本书聚焦核能,并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人民日报》于1949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相关报道为依据,纵贯式地再现了核能的媒介话语变迁,向读者展示了 国之重器 的形塑过程。本书将核能的媒介话语分阶段呈现,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五大阶段,以此为依据讨论了核能媒介话语的流变、特性与语言,以及核能话语变迁中的科技、媒介与国家。 总体而言,本书框架结构合理,论述引证规范,材料学术处理规范。相关表述较为平实客观,无论对于该领域研究以及一般读者了解相关知识都有参考价值。
本书由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合作完成,从经济繁荣、生活质量、资源和环境管理、区域和全球合作四个维度揭示了东盟、中国与印度(合称ACI经济体)大转型的范围、前景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并终得出结论:大转变有可能实现,但是它需要向包容、绿色、知识型增长的模式转变。本书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新兴ACI经济体的了解,把握ACI区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重大倡议,简称 一带一路 倡议。如今,共建 一带一路 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书一是对中国参与共建 一带一路 的成绩进行总结;二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需求疲软和逆全球化思潮下,研究如何通过共建 一带一路 开新局,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中国方案。本书分为两篇,区域篇是中国与不同区域经贸合作的有关研究;专题篇是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关于中国主要经贸问题的专题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 亲、诚、惠、容 的周边外交理念,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目前,关于中国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也纷纷涌现,但多就某个地区或议题展开,本皮书则旨在跟踪中国与周边国家、周边区域的年度动态发展以及热点和重点问题,一是有助于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二是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总结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一些规律。本书分总报告、区域篇、国别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对2021-2022年度中国与周边区域及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合作情况做了介绍和分析。
本书是对1918~1926年广州政府与英国政治交涉的专题研究。20世纪20年代是中英关系中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次世界大战后,广州政府推行以国民外交为内容的革命外交,令英国政府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改弦更张,酝酿对华新政策。本书围绕广州政府与英国政治交涉的主体内容关余问题和杯葛问题展开,试图通过相关研究,厘清中英交涉的基本脉络,展现广州政府国民外交的起源与发展,并揭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轨迹。
《外交话语隐喻认知叙事研究》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立新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AZH106)“外交话语的隐喻认知叙事构型及其话语秩序研究”的成果总结,该研究为外交实践提供借鉴,也
《中国远征军》讲述六十年前有一支了不起的中国军队,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这支鲜为人知的军队住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并且是在境外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可是也许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2年第二辑)》从多个角度展现对于2016年周边外交方方面面问题的观察、评估和展望。本辑学刊共分为周边外交综论、“一带一路”研究、东北亚次区域研究、东南亚次区域研究、会议综述等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非信托基金项目于201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并于次年启动,旨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提升非洲项目国家重点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能力,以提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教师
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标志。五十余年来,敢为天下先的中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并创造了多个“靠前”。
本书由两篇关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的评估报告组成。作者以维护美国在优选的霸权为主旨,针对美国应如何扩张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中俄两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中俄关系、美国对中俄两国应采取的战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书对中欧关系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做出全面解读,并就全球治理中的中欧关系、中国与欧盟国家双边关系等不同层面上的发展状况进行专题研究,同时还将中欧关系与欧美关系做了比较研究。书中作者均为欧洲问题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中欧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读者了解和把握中欧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