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的指南。
本书重新审视了英使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这一中西交流 的 事件。作者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 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以动人细腻的笔调讲述他们的人生沉浮,从微观层面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 为什么要讲述翻译的故事呢?对他国越是了解,在本国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声音就会受到压制,翻译首当其冲。
从 黑船来航 到日本战败,近代日本外交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曲折之路?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清晰地展现了近代日本外交起步、发展、扭曲乃至破产的过程,揭示了日本外交的战争导向性、政府体制外势力对外交的干预以及理性与具有民主和平意识的外交官员被排挤等特点,留下了 战争因外交的崩溃而开始,并由外交的复活而终结 的惨痛教训,对以往日本外交通史著作中很少涉及的对近东与中亚的外交、武官制度、中日外交级别升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清代地方政府》是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于学术 时期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首版,为瞿同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声誉,至今仍是西方汉学界相关教学和研究中的 书。 民间有言“天高皇帝远”,学术界也有个论题是“皇权不下县”,作为 小行政单元的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直接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地方政府》一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描述、分析和诠释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结构与运作。 瞿同祖先生通过各种手稿和笔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以极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州县官和他的四个辅助群体,即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职能、地位、收入、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等,强调了清代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以州县官为中心的“一人政府”。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士绅阶层在地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重建的世界》为基辛格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的博士论文,集中研究了1812年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聚焦于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及其对手奥地利外长梅特涅,阐述了他们在乱中求稳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卡斯尔雷平衡各方势力,协商出有助于维持稳定的条款,梅特涅则使终决定合法化。基辛格在《重建的世界》中分析了两人错综复杂的斗争关系、各自国家不同的关注点以及因此造成的外交局面,实际上也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 基辛格创作《重建的世界》时,正值二战后欧洲分崩离析之际,他希望通过对十九世纪欧洲秩序重建的分析,引导读者从历史中为现在寻找解决方案。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6卷,记录了这个发现的时代,蒙古西征既是征服又催生了东欧民族国家的诞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环球大航海。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如火如荼,随后的宗教改革欧洲开始政教分离,率先走向世俗化。附:《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艺术、宗教、科学、社会日常生活等。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全套书以历史史实为准绳,客观中性地用故事来叙述历史,以史家通识为依据。
《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事务研究》主要研究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海洋事务。内容包括:中国与海上邻国的海洋管辖权主张分析,渔业关系与油气共同开发分析,领土岛屿争端和海域划界的思考,海上务实合作的思考等。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中国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与海上邻国积极开展海上务实合作。 关于中国与邻国的海上争议问题解决,《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事务研究》主要论述了三方面办法:一是,在海域划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国可稳步推进与海上邻国在某些争议海域的划界谈判。二是,在海域划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中国需积极推进与邻国的油气共同开发,共同开展渔业管理。三是,考虑到中美海权博弈已成为牵动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走向的主要因素
秉持 传承世代友好,开创辉煌未来 的宗旨,本书由中国和马来西亚各界友好人士协力创作。书中收录的30篇文章,出自两国各界代表笔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马友好之树的根茂实遂。其中,有两国领导人擘画共赢发展蓝图、提升双边关系水平的重要时刻,有郑和七下西洋、孙中山来马争取革命支持等珍贵历史片段,有 南侨机工 助力中国抗日战争的悲壮回忆,有个人事业、家族命运与中马关系进程同频共振的感人故事,有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创业经历,还有年轻一代对中马关系的美好愿景。中马友好必将切水不断、薪火相传。
2021年是中奥两国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奥友好合作关系的成功顺利发展,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应邀参加本书撰稿的中奥朋友,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小部分。作者队伍中有资深外交官、企业家以及文化、教育、社会团体等各界人士,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中奥关系的大发展、小故事。谨以此书庆祝中奥建交50周年,并衷心祝愿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隐喻是人类了解周遭世界一个 基本的方式。本书全面分析了 关系理论中存在的隐喻,考察了 关系理论主要范式中的隐喻表达,如现实主义的权力隐喻、安全隐喻、博弈论隐喻等。作者指出,在 关系理论的研究中,大多数术语、概念和分析工具在本质上都具有隐喻性质,隐喻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 事务领域的政治家和决策者界定问题和制定政策的参考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对 关系理论中隐喻的探究成果较少,也相对零散,本书将隐喻作为 关系理论的基本要素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书是作者继2006年三卷本《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日本政治》《日本外交》《日本社会》,1967 2006年)和2013年《日本的乱象与真相 从安倍到安倍(2006 2013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又一时论文集。 全书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国际热点问题追踪(1973 1975年) 选自作者早年为新加坡《星洲日报》 新闻眼 和《星洲周刊》 天下事 专栏(日本问题以外)撰写的时论评析。 第二部分 国际问题纵横谈(1979 1985年) 选自作者《国际问题纵横谈》(新加坡新天书局1984年版)。 第三部分 汉城20年风云录(1973 1992年) 选自作者《汉城20年风云录》(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第四部分 安倍政治的 表 与 里 (2013 2022年) 内容偏重于2013年《日本的乱象与真相 从安倍到安倍》面世后撰写的日本时评,可视为该书的续篇。 全书贯穿着作者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事务的观察、辨析与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在大变局中,国家间关系、文明间关系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文明冲突论 沉渣泛起,民粹主义泛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作为 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丛书 之三,本书旨在汇聚国内权威专家智慧,深入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外人文交流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文明、文化关系;(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外人文交流的影响;(三)新形势下中外人文交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后秩序》一书认为,为了适应21世纪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美国必须改变其外交政策。《后秩序》中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存在的内在矛盾和致命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问题在于 美国例外论 ,这一价值观使美国认为其价值观和制度优于其他国家,并坚信负有改造其他国家的使命。然而,这种价值观让美国自身和世界都处在危险之中,也导致了无休止的战争和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变得更为突出。 面对后疫情时代、气候变化、国际力量平衡的转变以及人工智能武器等威胁,《后秩序》作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安德鲁 巴切维奇,提出大胆且独特的见解,呼吁美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认识到多极世界的必要性,并进行深刻的改革。
《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是CCG主任王辉耀博士、秘书长苗绿博士主编的 中国与全球化 系列图书的又一重磅著作,汇集了来自22个国家驻华大使的原创文章,以及11位驻华大使在CCG品牌活动上的发言。在本书中,各位大使从本国对华关系角度出发,对双边关系前景及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 倡议对各国的发展作用、疫情后经济复苏、中国 十四五 规划等议题分享了思考与洞见。本书编写得到了诸位大使的授权。各位大使在文中回顾了各自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情况,描述了对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设想,并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了解决建议,他们普遍认为与中国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前提。本书格局广阔、立意高远,大使们的文字生动有力,有助于读者了解复杂议题。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互利互惠 由八位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大使供稿,重点讲述各自国家与中国
北约自20世纪40年代末创建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作为当今世界*的区域安全组织,北约一直在国际安全秩序建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建立伊始,北约就一直是欧美各国谋求政治与军事优势的冷战平台。冷战后的北约实际上正在着力于打造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规则,正在有意无意地改变国际安全走向。因此,对于冷战后的北约及其未来走向的认识,不仅直接关系到北约自身,实际上也关系到未来欧洲安全秩序建构乃至国际关系全局。《北约志》正是在充分总结冷战时期与后冷战时期北约各种联盟理论、防御战略、组织机制、力量构成、军事实践等基础之上,通过种种外在现象的研究,深入发掘并总结北约的发展和演变规律;通过对北约全程式的历史解读,揭示北约在当前欧洲安全建构乃至国际关系格局中发挥作用的特点,发现并探究北约遇到的各种难题,在
本书作者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 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作者李辉是任职时间长的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书中选编了他任驻俄大使10年间在中俄主流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出席各类重大外事活动发表的讲话和致辞、接受中俄主流媒体采访的文章。全书以四部分内容,突出介绍了中俄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的元首外交和以 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 为目标的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详细呈现了10年间中俄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向前推进和两国 世代友好 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全过程,充分彰显了两国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和中俄关系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 以人为本 、 外交为民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英国外交史学家基思 汉密尔顿和理查德 兰霍恩撰写的《外交实践》(第二版)系统、详实地分析了从外交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外交的完整发展、演进史。 《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一直被选作外交学专业课本。新版《外交实践》延续了第1版对外交史的深入分析,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等国家间相互沟通、交流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20世纪90年代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的全面分析;对新型、超出国界的外交主体和外交方式,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援助、新公共外交以及电子通信技术下带来的外交新发展的全面分析和阐释。《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史料翔实,逻辑严密,是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实践者、研究者与学生的经典著作。 此版新增和更新的主题
利比亚是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国家。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反对派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推翻了卡扎菲政权。不久,利比亚进入了冲突后的重建时期。2021年,利比亚国家重建进入了第十年。经过十年的重建,利比亚政治上建立了联合政府,但是没有改变国内碎片化局面,也没有实现过渡委在2011年确定的转型目标;在安全方面进展缓慢,全国的安全形势一直没有根本好转,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利比亚安全问题中的 三失 困境 游击队和民兵的失控、安全治理机制的失范和地区局势的失衡也始终没有根本解决;在经济方面继续依靠石油经济,结构性矛盾依旧;在社会重建方面面,民族和解进程乏善可陈,公民社会也从短暂的繁荣兴起进入深入调整期。在利比亚的十年重建中,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合国是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