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赤曾任党的秘密交通员、区肃反委员会主席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任红一方面军总部任政治保卫工作,后任中央调查部管理局长、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本书是他的早期回忆录。特别是在抗战前,担任政治保卫工作的革命经历。
李云曾是中央特科成员,做机要交通工作,中央特科与中央失去联系后,与丈夫徐强坚持在上海战斗。后由组织安排做党中央与宋庆龄的联络员。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在宋庆龄身边,做联络工作。曾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 。本书是她的回忆录,特别回忆了在隐蔽战线斗争和在宋庆龄身边的工作经历。
兵书,在我国源远流长、卷帙浩繁。是我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军事斗争的产物,又对人类的军事斗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葛佩琦,1911年生,山东平度人。青少年时期半工半读艰辛求学,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入读大学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打入国民党高级军事机关搞情报和策反工作。抗战胜利后,接受我党西安地下情报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 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 ,以 少将督查 东北通讯处处长 的名义为掩护,为我党搜集了大量军事情报。因历史的 误会 ,在1957年被错划为 极右派分子 ,之后被错补、错判。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案件平反,政治名誉得到恢复。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荣维木所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为《中国史话》系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包括人民军队的诞生、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部分,使读者较为清晰的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
本书以断代为序,分別介绍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等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46位兵家,他 们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产。这份遗产不仅属于军人,也属于各行各业;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军事理论,被各国商界和企业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孙武、曾国藩等关于军队建设和管理的原则,被许多企事业团体运用到自身的经营或管理上。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在军事上的运用,也为许多西方汉学家所景仰。这就是奉书所要带给您的智慧范例。
王巍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是《中央党校思想库丛书·研读经典系列》图书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本书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当代启示等几大方面进行深入论述,以帮助广大读者正确理解这篇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与战略道路,有力指导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树立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光辉典范。该书稿认为《论持久战》科学回答了抗日战争的前途与命运,准确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进程与阶段,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目的与使命,精辟论述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着力高扬抗日战争的自觉能动精神,从《论持久战》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的价值等多角度阐述了其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我们重读毛泽东经典著作的参考书。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近年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的生动实践为牵引,紧密结合院研究生教育和军事科学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培养“两高人才”目标,注重发挥军科优势、体现军事特色,实现了研究生教育与军事科研的结合。一是继承了一版教材的优秀成果。对一版教材中思想、观点和方法比较稳定,理论体系较为成熟的教材,做了进一步提炼、完善,努力使之成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经典教材。二是反映了军事学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和新体系。充分吸纳了各学科前沿成果,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军队信息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事斗争准备等方面的创新理论成果,适应了形势发展,体现了时代特征。三是遵循了军事学学科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以院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规划为依据,与院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
......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系列之一,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能够满足广大老师及中小学家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时期孙武所作,是现存我国历 的 本兵书。《孙膑兵法》相传为战国孙膑所作。现存十六篇。这两部著作在我国军事学说 久负盛名,影响深远。
本书的编著大多为专业人士。本书主要主编长期从事情报史研究,是我国情报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有着丰富的著述经验,本书的基本出点是,不犯某些情报题材作品选材不当、史实失真、夸大传奇的通病,用专家的慧遴选材料,以史家的胆识诠释事件,切实把那些能反映20世纪情报历史演进轨迹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列为写作对象,尊重史实,贯通现实,让读者通过生与死、血与火层层雾霭,找到那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长廊。此外,作者虽然是专业研究人士,但主张“以文学之笔状描历史”,在格守真实的前提下,力求将文章写得生动、流畅,本书文笔流畅,配图精美,具备较强的可读性,相信读者朋友们不会有味同嚼蜡之感。
《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中观透视》是政治学研究本土化的一次尝试,其研究结论对正在深化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的参考价值。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村民群体性活动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在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框架下当前我国村落政治存在的结构性障碍,最终得出国家应帮助部分村落重建政治共同体,以实现村落有效转型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中观透视》做到了量化分析与典型案例的结合,并实现了研究层次向中观的提升。